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秦朝(形成)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郡县制两汉(巩固)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隋唐(完善)中央:三省六部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加强)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元(新发展)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资料回放1、背景: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影响了君主专制这是封建专制制度中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朱元璋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直接原因:明初丞相胡惟庸擅权,极大的挑战皇权。2、措施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2、1380年,以谋反罪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管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后再不许立宰相。影响:1、皇帝集皇权与相劝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增强。2、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一、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在中央废丞相的同时,在地方还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废行省,设“三司”(行政)(监察)(军政)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二、内阁的出现1、创立原因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废除宰相后,全国大事都由皇帝处理”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内阁首辅权力扩大,“部权尽归内阁”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3、内阁的性质及作用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议一议宰相内阁性质一级行政机构内侍机构职权行政、决策侍从、咨询任职方式选拔任命直接由皇帝决定对皇权影响有一定制约强化君主专制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三、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的内阁六部与议政王大臣会议2.康熙帝设立南书房3.雍正帝设军机处早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程特点影响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皇权不断强化中央严格控制地方秦汉至元明清积极方面消极方面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封建社会前期封建社会后期2013.08胡惟庸案大捕杀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文渊阁,位于故宫文华殿北面,明成祖朱棣正式在此设立内阁,使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乾隆以后,文渊阁成为皇家重要藏书地。明成祖朱棣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课堂设问清代皇帝的批红——康熙御笔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高权力机关。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设立南书房扩大皇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雍正帝返回隆宗门内军机处外景军机处的设立a.设置目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选c.特点:简、速、密d.影响: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笔录,承旨传达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b.职能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5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