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南大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司马迁在传后的赞语中,引用了古人的话和民间谚语,写得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意深,既表现了司马迁对这样一位朴实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予了很深的政治上的感慨,后后人以启迪。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周历王残暴,引起国人的反对,可他不但不听召公的劝告,反而派出巫者监视百姓,任意屠杀人民,企图暴力钳制舆论,激起民变,最后得到被国人流放下场。这些劝谏语讲述听从和顺应民意的重要性,民意反应人民的意愿,他们想要得到的,如果没有听从他们的意愿,而采取不听,甚至想法设法的让他们不要发表言论,最后没有人能去发表意见,以至管理者不能知道人民的意愿,不能为民做出合理的施政,结果可想而知,被民抛弃。此文阐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反映了可贵的民本思想。以及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皆同此理,甚至我们党的能够强大起来,也是因为联合最广大的人民,一起打败强大的敌人。从古到今,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甚至一个集体等,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发挥人民的力量。发挥人民的力量,就需要了解人民最真实的想法,要以民为本。3、请全面分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格律特点。(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然后说明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10分)答:一、格律特点:1.押韵:韵脚为身、人、春、神等2.平仄:平起式首句入韵。类型是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甲乙丙丁。3.对仗:颔联是平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颈联是言对,音步是二二二一对二二二一。4.全诗都是三字尾。二、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4、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10分)答: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5、曹丕《与吴质书》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0分)答:1.慷慨任气,而且文采焕然。2.平等谈心,从容委曲。3.坦诚真挚的的感情,清丽婉约的风格,优美流畅的语言。4.平易简洁,适于达意。5.用常典,贴切巧妙。6.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和句式。7.对比方式巧妙。6、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況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於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馀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於硎。虽然,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请回答:该文段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出自该文段的成语有哪几条?请一一列出这些成语并予以解释。(10分)答:哲理: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庖丁解牛:庖丁,厨师;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批隙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同批郤导窾。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形容这位庖丁的技艺高超。后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新硎初试: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官止神行:官:感官,主要指眼睛。止:停止。神:精神,潜意识。行;运行。意思是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7、谈谈曹操《短歌行》中所用比兴和典故的含义,以及借用《诗经》成句而赋予的新意。(10分)答:比兴:朝露——人生;掇月——揽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客子无所依托。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周公吐哺,出自《韩诗外传》卷三。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也表明自己竭诚待贤的决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句子,诗用以表现对贤才的思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是晏宾诗,曹诗中用以表示礼待贤才的态度。8、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10分)答: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好处: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文眼能使读者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并能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胯下之辱”这个词就是该文的文眼,“胯下桥”就是众所周知的韩信胯下受辱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有一天,一个为屠夫的青年在街上拦住了韩信,说:“你身上总是带着宝剑,究竟有什么用?你虽长得高大,却是个胆小鬼!你有胆量就用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裤裆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打量他一番,便趴下身子从他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看热闹的人都认为韩信是个懦夫。“胯下之辱”赞扬了韩信志存高远、忍辱负重、不与小人同识的阔大胸怀。9、试析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的艺术特色。(10分)答:这篇散文篇幅虽然不算长,但在艺术方面却有许多成功之处。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第二,抒情色彩浓郁,语言平易流畅。第三:者抒写情感一波三折,时而哀,时而怒,时而喜,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抒情色彩。第四:文章无论叙事、抒情,还是议论,都不事雕琢,作者总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向读者倾诉内心的情感,字字写得真诚,句句语意真切,具有平易中见真情,朴实中见深刻的魅力。10、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秋夜》这篇作品写秋夜后园和室外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通过这些形象,作品传达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者的同情,对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肯定,也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作品情景交融,诗意浓郁。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天空、繁霜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星星、月亮、恶鸟是当时社会的各方面人物的代表,小粉红花是那种不问政治,一味沉溺在诗情画意之中、脱离现实的小资产阶级文人,只有枣树和后面出现的小青虫是正面形象。枣树是真正的英雄,并且是洞悉社会真相的英雄,有着坚定的韧性的革命精神;小青虫代表那些为革命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战士。
本文标题:南大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5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