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学前教育学(上)[1]
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教育概念的界定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从社会产生发展史来看•从个体社会化来看•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性活动;这个从教育的起源来看:•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图尔诺、沛西·能•主要观点: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家孟禄•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三、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形式有:学校教育、媒体教育、日常教育、自我教育。包括有计划的与偶然的,有组织的与无组织的,有人教的与自学的,所有年龄人的以及采用不同手段的教育活动的总称。•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第二节教育基本要素•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教育中的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家庭中的家长、社会教育中起到教育作用的人员,自觉活动中的个人。•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身份、职业,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三、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从范围看,教育内容涉猎人类创造的古今中外各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技巧;从水平程度看有启蒙的、基础的、专业化的、高级的;从表现形态看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等等。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除了教材外,还有诸多教育内容未包含其中,而是体现在环境布置、教师风范以及一些信息载体中。•四、教育的物质资源•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教具和器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第三节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二、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个体的发展:指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三、教育对个体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原因如下:•P10第四节现代教育的特征•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一)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二)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三)教育内涵扩大(四)教育作用愈加重要(五)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化•教育决策更注重科学研究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第一节学前教育与环境•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物质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二、精神环境与学前教育•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孟母三迁”第二节学前教育与经济•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二、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二)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因素第三节学前教育与政治•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三、政治与学前教育(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二)不同社会制度不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序不同第四节学前教育与文化•一、关于文化的一般概念•广义概念: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狭义概念:指社会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一)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二)文化还可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影响教育•三、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作用•对教育的目标及人才标准的影响•对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的影响•对个体的发展方面的影响•四、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五、文化传递、传播与教育•六、文化选择与教育•七、文化变迁与教育•八、文化与学前教育第五节学前教育与人口•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一)人口对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的影响(二)人口对教育结构的影响(三)人口对教育区域布局的影响二、我国人口现状对教育之影响现状:基数大、分布不均、老龄化,素质偏低第六节学前教育与人的社会化一、人的个体社会化人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第一类:与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相对应的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成人社会化等第二类:由社会期待不同而导致的如认知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特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等。二、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从人出生后开始的。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儿童发展的概念一、儿童发展的含义(一)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过程。(二)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过程。生理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P28•A密不可分、相互作用。•B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C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儿童厌食症。•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一)遗传决定论主要观点:认为从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遗传因素具有统帅和决定性作用;从发展的最终结果来看,环境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代表人物及观点:柏拉图的遗传决定论(回忆说)、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柏拉图的遗传决定论(回忆说)P29•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学说”P29•(二)环境决定论•主要观点:强调后天影响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他们否认了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及观点:孔子“性善论”、洛克的“白板说”和华生的“教育万能论”(三)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1、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皮亚杰的发展理论: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有四个要素:即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及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由于这四个要素的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布龙芬·布兰纳的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理论”的主要观点:P31儿童生活在家庭这一“微观系统”中,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强烈的和持久的,而周围的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宏观系统”•也在时时处处影响着儿童,但却是间接的、含蓄的,需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微观系统”发挥作用。•2、遗传素质与儿童发展的关系•A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B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阶段及发展水平。•C遗传素质产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D但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对儿童发展的影响。•3、后天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34•三、发展的特征•(一)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个体发展的规律性: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到四周进行的(二)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三)发展具有阶段性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岁-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期(6、7岁-16、17岁)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内容•年龄特征: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及发展趋向。•一、儿童生理的发展(一)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二)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三)儿童牙齿的生长(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五)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二、儿童心理的发展(一)智力的发展智力是指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括性特征,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二)语言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3、4、5)•2、语法的发展•3、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三)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第三节儿童发展观•一、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一)社会本位的儿童观(二)人本位的儿童观(三)正确的儿童观(8点)•二、儿童教育观(一)教育观1、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2、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第一种、维持第二种、促进第三种、诱导•(二)我国的现代教育观•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第四章学前教育理论流派第一节学前教育思想溯源(一)氏族社会时期老少相随,以老教小(二)母系氏族社会时期8岁以下儿童,全体母亲照管,内容都要是有关各种社会习俗、道德行为、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等(三)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每个家庭的成年妇女教育年幼的儿童(四)军事民主时期教育内容上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开始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的军事训练。产生了对精灵神怪的敬仰和畏惧的态度,原始宗教、图腾崇拜日益占领了人们的世界。二、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一)古埃及的幼儿教育(二)古希伯来的幼儿教育(三)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四)古希腊的幼儿教育1、期巴达的幼儿教育烈酒浴、官员检、父母养至7岁后进入国家教育场接受严格的训练2、雅典的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三、近代学前教育思想(一)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观(7点)(二)洛克的“白板说”代表作:《教育漫话》和绅士教育(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代表作:《爱弥尔》(四)裴斯泰洛齐的自然教育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和倡导爱的教育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使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即体育、劳动教育、智育和德育(五)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1840年在德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代表作:《人的教育》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人的内在精神本性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3、儿童发展的三段论即由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4、儿童的四种本能5、教育即生活6、福禄贝尔的教育方法A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B、设计了恩物。恩物:是他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易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初步训练。第二节现代学前教育理论流派一、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中心论以
本文标题:学前教育学(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64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