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思维品质
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思维品质决策思维品质指的是领导者在做出选择之前对客观现实的把握程度和对内在规律的认识水平。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可以说领导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思维的质量决定未来的质量,思维的品质决定领导力的实现程度。不良决策思维品质不仅会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导致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损毁政府形象,而且重大的决策失误还会影响历史的进程。提升领导决策思维品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厘清决策思维路径思维的路径指的是思维形成的大体脉络和维度指向。厘清决策思维路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从“单”到“多”。即从单向思维转换到多向思维,这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单向思维是直线的、惯性的、僵化的,而多向思维才使创新成为可能。另一层意思是指思维的主体从“单”到“多”,由单脑思维转换到多脑思维,即人脑加电脑,内脑加外脑,左脑加右脑。二是从“放”到“收”。指的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关系。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在决策的参与过程中,发散思维可以多一些,也应该多一些。发散多可以代表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情绪,各方面的智慧。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三是从“小”到“大”。从小到大就是我们要跳出部分看全局,跳出自己超越自己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眼光应该由从小看大转换到从大看小,这是思维的参照系的转换,用小看大大不了,用大看小小不了,这是创新思维需要的眼光和气度。四是从“谋”到“断”。根据现代领导科学的理论观点,领导决策是一个谋、断分工合作的过程,谋即出主意,断即选主意。一般来说,出主意由专家,群众去做,但是选主意一定要由领导者去做。二、转换决策思维方式一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领导者决策时不受惯性的影响,不受定势的束缚,在客观需求与现实可能的契合中,开启超常规思维,作出常规情况下作不出也不敢作的决策。如何结合下情贯彻上情,是领导者经常碰到的决策课题。从上情来说,一般是指上级指示和精神具有较强的原则性和宏观性,是下级决策的凭据。从下情而言,主要包括一个地区或部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是贯彻上情的载体。创新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吃透上情与摸透下情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具有本地区、本部门特色的决策。创新思维中可以适当运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是对熟悉的个别事物,有意地看成陌生,按照新方法去解决;对陌生的个别事物,有意识地看成熟悉,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推陈出新。逆向思维是就事物依存的条件与发展过程逆向思考。对一个问题存在异议是正常的,而且还能促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周到细致,所以在论证一个项目时,除了要有《可行性报告》,还要有《不可行性报告》。二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全面、运动、变化、联系地思考问题的方式。凡是系统只有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才能克服内部无序度的增加。领导活动实践的系统性就是要打开空间,多向思维,不能局限于既有的机制、既定的思路和既有的方法,没有系统思维的开放性是绝对不可能创新的。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充分运用系统思维,那在具体工作中只能是盲人摸象。系统思维同时也表现在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综合。领导者要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包括经验思维与理论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系统思维与创造思维等。三、夯实决策思维基础夯实决策思维基础包括优化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强化领导者决策思维的训练。一是优化知识结构。任何人做出决策,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评价、选择、组合信息去实施决策,可见决策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依靠决策者的知识。决策者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优良的智能结构、完善的素质结构,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前提。决策者应该扩展更新自己的知识,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决策者首先业务知识要学习、要巩固、要深化。其次决策者还要博览群书,多接触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二是强化思维训练。夯实决策思维基础不单要有优化的知识结构,还需要进行特别的思维训练,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奠定高质量决策的基础。如果有非常简单明了的思维方式,思维就会变得更富有乐趣和成果。英国的思维学家波诺的“六顶思想帽”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思维训练模式。微软、IBM等国际大公司都曾经开展过“六顶帽子思维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还有很多新颖的思维训练方法可以运用,诸如思维树训练方法、混沌思维方法等都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拓展思维空间,改变思维习惯有着极大的帮助。领导战略思维科学化的方法论思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思维博大精深,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由于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也导致了领导思维方式的封闭性、凝固性和单一性。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领导思维方式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从传统思维中的保守、落后的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为达此目的。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特别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从封闭走向开放。封闭思维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小生产社会里,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生产规模狭小,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导致领导思维方式的狭隘和封闭。其特点:一是封闭性,二是保守性,三是片面性。开放思维是指领导者大脑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处于扩散状态的一种思维方式。其特点:一是广阔性。开放性思维既注重事物内部联系,又注重事物的外部联系;既注重纵向比较,又注重横向比较。纵横交错,因而视野广阔。二是变动性。开放性思维不是静止的、僵化保守的,而是随着事物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能不断地接受新信息,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是预见性。能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既看到内部条件,又看到外部环境;既看到国内,又看到国外;既看到过去,又看到现在与未来。第二,从静态走向动态。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环境变化很小,使领导者逐渐形成一种静态思维的习惯。所谓静态思维是以程序性、重复性为自己的思维特色,它要求思维从固定的概念出发,循着固定的思维程序,达到固定的思维成果。整个思维过程可以重复、再现,周而复始。其特点是凝固性、单一性和经验性。而现代社会,真正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显然,单一的静态思维方式远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领导思维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所谓动态思维是一种追踪事物变化的思维。它是一种运动的、调整的、不断择优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思维要根据事物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来改变自己的思维程序、思维方向、对事物进行调整、控制,以达到优化的思维目标。其特点是动态性、开放性和选优性。所以,面对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掌握决策的主动权。第三,从一维走向多维。小生产社会里,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领导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因而领导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而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快,活动范围广,牵涉内容多,一维思维方式已远远不能驾驭这种复杂的局面。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从一维走向多维。所谓一维思维,就是领导思维主体从某一方面或遵循某一固定的思维指向,来透视或把握领导思维客体的过程。其特点是方面性、直线性和教条性。所谓多向思维,是指领导思维主体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变量的系统思考。其特点是多向性、多层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为了驾驭社会化大生产的复杂局面,领导思维方式必须从一维走向多维:既要有经验思维,又要有理论思维;既要有正向思维,又要有逆向思维;既要有点线思维,又要有立体思维;既要有聚合思维,又要有发散思维;既要有求异思维,又要有求同思维;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抽象思维;既要有逻辑思维,又要有灵感思维。这样,领导者才能驾驭复杂局面,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一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观察处理问题首先要着眼于全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局部。全局搞好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局部,全局利益就是最高利益。当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不可兼得之时,要以局部服从全局,即谋大利、避大害,而不计较局部一时一地之得失。改革中的“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在批评左倾冒险主义在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时曾指出:“他们看问题仅从一局部出发,没有能力通观全局,不愿把今天的利益和明天的利益相联结,把部分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联结,捉住一局部一时间的死也不放。”(《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12页。)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局部的暂时的退,正是为了全局的长远的进。这是事物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无论是战争还是改革、建设以及各项工作,概莫如此。当前,从战略上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正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效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正是为了把今天的发展与明天的发展联结起来,避免由于今天的发展而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的条件;如此等等。另一方面事物不仅有全局,还有局部。全局是局部组成,二者是辩证统一。离开全局,局部会迷失方向,一盘散沙;而离一个个局部,全局不复存在。所以,强调全局的重要,丝毫不意味着否定局部。全局的胜利要靠各个局部的共同努力。一般的局部对全局虽不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但如果多数局部失败了,全局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所以,指挥全局的领导者一定要在统揽全局的同时,必须兼顾局部。不仅谋求全局的主动,而且要使局部健康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汇江海”。只有做到微观上细针密缕,无衣无缝,才能棋高一着,稳操胜券。此外,领导者要统揽全局、兼顾局部,不能不重视结构问题。在一定的社会里要研究阶级结构何者处于统治地位,何者处于被统治地位,直接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搞经济工作,要研究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等等。结构不同,效益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搞组织工作,要研究领导班子结构。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气质结构、智力结构等。一个领导群体如果能做到年龄梯形、知识互补、专业配套、气质协调、沟通灵敏、智力叠加,那么,定可大大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向人们揭示,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将当前与长远结合,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首先,立足当前,预见未来。因为事物发展具有连续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所以,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必须立足今天,总结昨天,预见明天。其次,研究当前,规划未来。事物还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现象是入门的向导。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别,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又必须深入研究当前,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已知推断未知,从现实把握未来,这是战略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和批判地继承性,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明天又是今天的延续。人类文明的这种延续性和继承性,决定了创造这些文明的领导思维必然同样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继承历史优秀文化、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都是延续和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方式。但这种继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扬弃,是一种既继承历史、又突破以往、超越前人,是领导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的要求,运用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四是内脑与外脑的关系。内脑是指领导者自身的脑袋,是领导者进行战略思维活动的载体;外脑是指领导者大脑以外的脑袋,通常称智囊团、思想库,是领导者智力的延伸。人类社会之初,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领导活动简单,谋与断是由领导者一个人完成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谋断逐渐分离。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断,就是领导者,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谋,就是智囊团。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由于领导者活动愈来愈复杂,智囊团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已经成为领导者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决策的可靠保证。领导者在处理与智囊团关系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重视智囊。进行重大决策时,必须
本文标题:提升领导干部的决策思维品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