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为什么有人就能把例子挖出新角度而且信手拈来呢?有两个练习秘诀,在这里推荐给大家:1.每个素材都要从背景挖到发展过程,其次再强调结果,而且了解完结果最好也知道一些社会评价或者深远影响等等。很多人背作文素材都有一个毛病,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知道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在学术界地位很高,却不知道袁隆平最早其实是个农学中专的教师,也不知道袁隆平开始做杂交水稻是源于农学院试验田里一棵奇异的“雄性不育株”水稻,也不知道后来真正的巨大突破是靠袁隆平的两位助手在海南发现的“野败”带来的等等。过程和细节才是挖出新角度的关键,而背景和深远意义又是开拓视野的启发点。所以所谓背素材,千万不要被那些简短的速食读物给骗了,那种东西打基础、抱佛脚可以,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还是要有自己的深度和广度。2.画辐射图Brainstorm,下图是一个例子:Brainstorm辐射图示例每天读完一个案例素材后,用5~10分钟,尽可能发散思维,穷尽自己能够找到的思路,画出辐射图,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会非常见效。这些资料做出来,会成为你自己的一个素材书,比外面卖的什么都有用。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结构合理+文采与深度+卷面整洁=全都是套路一、审题立意:主客体冲突法关于这个方法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有录过一组“主客体冲突法”的课程Demo,曾一举帮助我过去工作的机构拿到了来自某著名在线教育的数百万的大订单。从录课过程中到拿下订单,老板和主管都赞不绝口,这时候我觉得,拿了订单总也得赏我个十万八万吧?然而——事实是老板最终决定慷慨地分给我极其可怜的一小小小杯羹,大概也就万分之几?气得我都糊涂了。想起这件事,我真的,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言归正传,为了能让它帮助更多人,接下来我会把这个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给诸位。1外在的与潜藏的主体、客体、冲突无论何种类型的题目,都存在外在的或者潜藏的主体和客体,而且必然存在至少一对主要的“冲突”,因此,都能适用“主客体冲突法”,尤以材料型作文和漫画型作文为典型。举个例子,“我在上课时玩手机”,这句话有哪些主体和客体?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主体无疑是“我”,客体则是“手机”,冲突是“上课时”不应该玩手机。所以如果就此我写一篇作文的话,那就要立意:啊,学生们上课要遵守纪律,不应该玩手机,这是害人害己/学校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移动互联网深深毒害青少年……虽然准确,没有跑题,但是是不是显得很庸俗?来来来,那我们来看一下“潜藏的”主体、客体和冲突:上课这个特殊环境下,暗示了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即“老师”,另一个客体“课”,另一组冲突“老师为什么上课不制止学生玩手机/老师讲课的时候为什么学生还要玩手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是不是立意就可以更加创新、深刻了呢?我可以写教育应该更有吸引力/多媒体时代与其控制课堂不如引导课堂/手机和老师哪个更是“好老师”等等。如此看来,大家或许就会感到,通过挖掘两套——外在的和潜藏的主体、客体、冲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审题定位,还能开阔我们的立意思路。2.材料型作文如何适用“主客体冲突法”?主客体,即题目所给阅读材料直接讨论的对象或者潜在的讨论对象。冲突,即材料的核心用意所在,在形式上一定会通过矛盾的存在而展现出来。具体操作中,我们应该以关键词、关键句突破口,在原题上标出,结合主客体与冲突进行解析,因此,在通读材料后,应当画出关键词、关键特征,包括:•身份特征•事件特征•定性形容词•转折、递进、结论词语等等看个例题:(2016·全国卷III)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现在我利用“主客体冲突法”分析:主体1:小羽–创新花茶技术生产者、创新者、优势地位者主体2:仿冒技术者–模仿者、后来者客体:花茶新技术创新、优势资源冲突:创新与仿冒的冲突、优势者与不当手段的劣势者冲突的解决:公之于众–分享、共享、双赢思维行业标准–规范思维、制定规则结果:行业发展、优势者带头、跟随者受益→三赢如此一来,是不是题目如何定位就非常清晰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题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确定立意了。立意应该在我们挖掘的主客体基础上,准确把握材料的辐射范围,抓住主要矛盾,全面顾及各个角度,从而确定一个好的大思路,我给大家几个小例子(仅仅是举例,立意不局限于这些方面)最佳立意:举例:创新生态-大家积极创新、创新者在保护机制内共享发展成果、模仿者在规范框架内兢兢业业、国家提供制度保障、建设创新生态,完善创新社会一等立意:举例:分享的智慧-有智慧的分享方可双赢二等立意:举例:分享带来双赢3.漫画型作文如何适用“主客体冲突法”?主客体,即在漫画中就是漫画的主人公和被主人公施加影响的物或者人,有时候漫画的主人公没有全部出镜,需要我们展开联想。冲突,即漫画讽喻意义所在,漫画夸张展现的部分一定就是冲突。具体操作中,我们应该以夸张特征为突破口,在原题中寻找与生活常理不同的夸张之处,结合主客体与冲突进行解析,因此,在通读漫画后,应当联系实际解读漫画寓意,但同时不能超过以下限度:主客体限度:漫画的主体和客体所在有一个分类,不应超过这种限度解读寓意冲突限度:漫画中的核心冲突构成对于作文论点中逻辑关系的限制、对于立意价值取向的限制下面我举一个被称为“最坑爹漫画题”的高考题范例,看看我们这个方法能不能把它抽丝剥茧了。width=360关键特征:吻和掌印主体1:图中的学生-学生群体主体2:家长/老师-教育者客体:写着不同分数的试卷冲突1:对同一个学生,考高分就能得到吻,考低分只能得到巴掌冲突2:对不同的学生,尽管得分比别人高,只要没有像以前一样好,还是会挨打冲突的解决:?当题目中没有给出冲突的解决方案时,意味着出题人把方法提出的任务交给了考生。一等立意:综合两个冲突举例:不要唯分数论创新立意:综合冲突之上的升华举例:提倡发展标准的多元化、高处不胜寒3.其他类型其他类型,包括命题型和话题型作文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完成审题立意,大家可以根据原理摸索一下,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赘述。二、结构合理由于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文的表达效果,说得更实在一点就是影响老师对作文的感觉和打分,所以结构创新一定要谨慎,最好是使用固有的“总分总”模式。总分总模式有着天然的考试适用性,结构简单、明晰,从美感上来看也具有节奏和对称的美感,千万不要嫌弃它老套。下面我讲讲总分总结构内的安排。1.总体思想:松弛有度,宽紧结合说起“总—分—总”结构,不免会有人觉得,这就代表着文章要分三大段或者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三段等等,这是绝对绝对错误的。总分总的内部结构可以非常花哨,非常惊艳,三大段或者1+3+1的写法非常庸俗陈旧,实在没有采取的必要。我们使用总分总结构时,要注意分段的自然、有致,让老师有一种你是写作老手,对段落的使用手到擒来的感觉。如果暂时没有这种能力,那这里我告诉你一个秘诀,那就是“长短交替,前散中紧后有力”。2.开头:1~3个散段相信我,没人喜欢开头就长篇大论的文章,这会给读者很大压力,让人不想也不敢读下去。所以我们的开头应当以长度有限的1~3个散段引入,并且之间呈现递进的逻辑关系,让阅卷人有一种层层深入,渐入佳境的感觉。3.主体:紧凑的3个大段左右,间以合理的散段,内容围绕中心深入讨论,做到形紧实紧主体部分是我们议论论据的主力,这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做出深入的、具有细节的讨论。如果这部分不够紧凑,会显得观点松散无力,文章虚弱无骨,甚至有凑字数强行拼接之嫌。4.结尾:深刻有力,“借题发挥”,1~2段很多作文俗套的结尾无非是呼吁、喊口号,或者简单照应题目,有一种强套模板的感觉,我在这里建议的是“借题发挥”——即承接主体部分的内容,上升一个层面来简单讨论。比如前面两段我举了个人和组织的例子,在这里就可以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去讲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把主题升华到一个新高度,这个后面我会举例说明。三、文采与深度部分答主在答案里写了一些比较俗艳的套路,什么开头排比句啊之类已经在各种“满分作文”大全中出现了几十万次的写法,这我绝对是反对的。这样的作文早就造成老师审美疲劳了,即便写的再好,也无非是一类下,很难出彩,写得差一点可能还会被判为套作,实在是得不偿失。文采是一个很个人属性的东西,不是套模板能套出来的,我这里介绍一个原则,并举出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就此摸索,也可以跟我深度讨论,开发出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套路。1.原则:骈散结合,逻辑严密什么是骈句?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什么是散句?不是骈句的就是散句。骈散结合乍一听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实际上,真的做起来比写那些什么矫揉造作的排比句要简单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实际上这里的“骈”也不是真的要求严格地按照要求来完成,只是一种粗略的要求而已。下为一例:在文化层面上,创新的故事常常伴随着英雄主义的叙事,而模仿者总也摆脱不了恶性狂欢的标签,两者总被刻板地认为不可调和,因此少有人敢于迈出尝试的脚步。可曾有人反思过,前者的光荣、伟大,与后者的耻辱、卑劣,可能仅仅是文化和心理上缺乏开放性的反映?人类历史中的创新,无不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模仿,正是在模仿的簇拥下,创新的伟大才得以昭显,更多的创新才“迫不得已”应运而生。封杀模仿恰恰不会促进创新,鄙视模仿也阻止不了模仿者的步伐,与其如此,建立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开放心态,通过有智慧的管理疏通模仿的热潮,把模仿规范化,岂不是更好的策略?大家可以看到,在我随便写的一个例段里,所有黑体部分都是较为对称的,使得结构上显得比较具有气势和节律,不管说的有理没理,先把咱们的架势摆在这里了。当然,如果全部是这样的对称结构,一方面会使得节奏变成了“顺口溜”或者“快板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说理的展开,所以即便具有了写骈句的能力,也要有所节制,适可而止。另外,广受知乎“鄙弃”的文人余秋雨先生似乎正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读读他的文章,看看他是如何造势,如何把干涩的道理写出文采的。标题中我还提到“逻辑严密”,大家可以看到,我在上一个例段里写的内容,逻辑上是环环相扣的。每一句都存在递进关系,从大家鼓吹创新,鄙视模仿者,把他们对立起来的“现象”,讲到一种可能的解释——“文化缺乏开放性”,也就是说我们有一种刻板偏见,不愿意接受模仿者和创新者的调和,再论证对这种刻板印象的“反驳”,从“反驳”引出建议,完全符合我们认知事物,思考问题的思路,这才是有道理的写作。2.开头段:格局适当,论点明显我仍然针对我们在审题立意部分讲的“小羽和茶叶的故事”来写一个例段。“有人用两个字来评价中国的创新土壤——“贫瘠”。因为在这里,创新的成果往往在一哄而上的“抄袭”之中壮烈牺牲,技术的优势常常也在泥沙俱下的恶性竞争里分崩离析。事实上,这些缺陷毋庸讳言。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它们也恰恰证明了这片土地催生成果产业化的巨大潜力。倘若加以规范,从理念、文化和政策层次上重构创新环境,建立创新生态,这种特殊的土壤将成为滋养创新及其产业的最佳基础,通过创新成果的共享与实践,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后面可再跟一两个小段进行简短的破题,点中“生态”和“成果规范共享”两个要点即可)由于这里我们选择的立意是“创新生态”,这注定了我们作文的格局当与这个立意相匹配,需要从整个国家的创新战略来“规划”。如此一来,也要求我们采用说理性的语言风格来引入这个严肃的话题。这个时候,如果再采用“排比句+比喻句”开头,就颇显滑稽,与这个主题格格不入。因此我们仍然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论理开头,并在最后明确提出论点。虽然并不特别出彩,但是保持了写作的正常发挥,也可能让看了一大堆幼稚套作的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69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