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如果国宝会说话》文案
一、人头壶:最初的凝望人头壶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人头壶红陶材质由仰韶文化先民制作于六千至六千五百年前那时候的人们不断打磨手中的石器开始驯养家畜开垦田地形成聚落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纪元陶是人类第一次从无到有的实验在双手的作用下土壤水和火交织在一起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实现质的转换从对泥土的把弄开始人类认识到自身创造万物的非凡能力初生如光明照耀死亡如黑夜降临人类一次次发出悠长的疑问也一次次地溶解在沉重的泥土根源于对生和死的思考人类开始了对自我的凝望世界各大古老文明的觉醒大约都从人像艺术的诞生开始这件仰韶文化陶壶只不过是大地留下的亿万张迷惘的面庞之一陶壶的人像难以分辨男女那微微上翘的嘴唇仿佛儿童版纯真地仰起这件器物既是壶也是人的身体那宽大混元的腹部似乎隐喻着女性丰腴的身材与生育机能人头壶的后背伸出一根断面呈扁圆形的管道用于向壶内注水眼睛和嘴巴则构成出水口窄小的出水口降低了器物的实用性暗示了这件陶壶或许还具有额外的功能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恰如眼泪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塑出的形象比他们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二、穿越九千年的笛声九千年前一直仙鹤死去把翅膀留在原始人的村落里人们捧着他耳边响起鹤群哀悼的声音把仙鹤的翅骨做成乐器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一只朴素的骨笛由此诞生他的孔排列上下不一吹口也还没有那么讲究但仙人们用神奇的灵感创造了一种朴素的乐器并延续发展不断丰富直到今天丁晓逵一直珍藏着一支仿制的骨笛他的范本就是七千八百到九千年(前)史前聚落遗址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1986-1987年在河南贾湖遗址出土了20支这样的骨笛这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乐器了早期的骨笛可能只是为了模仿鸟叫以吸引猎物慢慢的狩猎之后的欢庆让这些骨笛变成了乐器再后来人类的审美不断升级人们开始需要越来越复杂的音乐在这些贾湖骨笛中从最早的五孔到后期的七孔甚至八孔正反映着这种文明的变化很多人认为中国音乐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是外来传入的而七孔的贾湖骨笛已经可以发出近似今天的七声音阶这样让很多研究者改变了对中国古音乐的看法而要在仙鹤翅骨这样不规则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狩猎的原始人必须一点点尝试修正直到今天顶级的笛箫调音师都在用这种传统的方法九千年斗转星移生活逐渐转化为艺术骨笛也慢慢演变成竹制笛箫的大家族今天在丁晓逵以及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这里这些来自几千年的乐器也具有非常现代的表达只是贾湖骨笛的影子也许一直在背景处低吟着历史的回声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人类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三、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陶,出于土而炼就生活它需要摔需要捏需要烧制陶如塑人在经过这些磨难之后陶土变成了器完成涅槃变成神态各异的样子而它陶鹰鼎则是中国陶制器具中最特别的一个它是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塑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最重要特色器物多是生活用品陶鹰鼎是唯一一件以鸟类为造型的它当初是做什么用的是盛水储粮还是祭祀有为什么把它做成是鸟的样子正因为它的唯一性缺乏参考所以这些问题还在吸引着研究者去探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陶鹰鼎显示着六千年前中国人生活器具中实用性和造型应已经可以达到非常美妙的融合王者之气虽然看起来非常可爱但是它的那种气势它的那种霸气还是很明显可可偏爱古代器具中的动物造型她要仿做的下一个作品就是陶鹰鼎六千年过去了陶鹰鼎的制作地点方式方法制作周期烧制细节都已经无据可考了现代的制陶者也只能靠着图片和想象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赋予它新的生命这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尾巴又和两只前脚巧妙的构成了鼎的三足鹰的胸部和身体占鼎身的主要部分内容即胸怀陶鹰鼎的造型带着上古的气息也带着中原质朴的民风但更神奇的是它除了上古的王者之气又同时显示出很现代的气质用当下的话说就是萌萌哒在这个层面陶鹰鼎又可谓古典与现代的美妙融合六千年的造型艺术精湛至此令人不禁赞叹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抔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一抔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陶是时间的艺术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淘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灯火旺等陶凉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时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交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假如陶鹰鼎会说话它也许会告诉我们六千年前它在熔炉内外的日日夜夜吧今天他就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展示着天宫造化展示着巧技神思也展示着属于它自己的肌肉萌四、龙山蛋壳黑陶杯:0.2毫米的精致大家对薄有怎样的理解薄如蝉翼薄如前唇1厘米1毫米甚至是0.2毫米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国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时期最质朴的材质邂逅了最巅峰的工艺出土的数量极少的薄壁黑色陶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千古绝唱中国早期的文明最先被陶器所散发的质朴光泽照耀龙山时代的黑色陶杯在多姿各异的彩陶世界中如此与众不同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这是世界考古学界对龙山时代黑陶杯的赞誉出土的蛋壳黑陶杯造型各不相同它们非自批量生产工艺的背后件件都饱含着信仰与尊崇极致的工艺使黑陶杯独步天下现在的技术还原原始的工艺要达到如此极致的薄度依然是难以企及如此薄壁的陶胎在快速旋转中非常容易破碎做这类小型器皿对快轮轮盘设备的精密性与旋转时的稳定性要求是很严格的由于至今没有发现窑址四千多年前这些动力设备究竟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只能止步于想象蛋壳陶取材于远古时期河湖中沉积的细泥经反复淘洗不含任何杂质最质朴的材质所能达到的极致保障着器物的拉坯塑形与成型之后的细密坚硬窑炉的温度与烧制时间的把握决定着陶器最终的命运史前时代的黑科技或许是这样的独特的封窑渗碳技术将碳分子在高温状态下渗透到胎体的微孔里经过砑光的胎体表面黑色呈现这种神秘的黑色金属光泽带着直观的视觉冲击和震撼让人不由自主的生发无限敬畏不可轻举妄动的虔诚心意可以想见当时这种高端器物的生产或许被特定阶层垄断耗费如此的人力物力去达到一种极致究竟是处于什么样的目的呢也许作为礼器才能解释蛋壳陶的存在用规范化的系统与工艺极致的器物来表现祭祀中虚幻的礼这是权力与等级的诉求龙山文化时代黄河下游的山东沿海地带陶器的制作从随性到严格的工艺程序预示着人类社会新的秩序慢慢形成如果蛋壳黑陶杯是礼器那陶土在硬度上的遗憾只能等待未来青铜去弥补五、红山玉龙:寻龙玦这是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雕刻的动物鼻头上翘眼睛微凸鄂下有网格状的纹理颈背上似鬣毛有飞腾的动感造型简素玉质温润光洁五千年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之前在三星他拉村也发现一件相似的青玉器被誉为与中国传说中的龙有许多契合之处因而获得了“中华第一龙”的称誉两件玉龙都出现在内蒙赤峰附近这里是辽河流域一个古聚落遗址五千年前的人类创造了红山文化那是自然和人类彼此直面的时代生命和心灵以及全无杂念的想象在双手创造中表达和传递红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古朴稚拙简约厚重玉猪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神秘形象在红山文化中已是一个成熟而重要的标志其实比红山更早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已发现有猪龙崇拜的陶片摆放造型仰韶文化中也有龙虎贝壳陪葬坑地理空间相距遥遥的文明竟具有相同的感应和灵犀龙被描绘成几种动物复合而成的神兽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相呼应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组成了龙的鳞片舞动出中华文明的姿态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标志性符号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把玉龙在不同时代的形象演变串联起来试图追寻它的足迹玉龙形象的演变体现了历代审美风尚的继承和延续龙的形象回归到蜷体的玦这个卷曲仿佛婴儿在母体内的形象成为几乎最古老的的器物雏形这是个体生命被孕育的开始也是文明被孕育的开始有时我们会对着光源去看玉就像五千年前的先民一样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这块玉成为我们身体延伸到空中的部分在时光中飞翔起舞第六集凌家滩玉版玉龟:玉中谜藏有人说它和星相学有关有人说这是数字起源的数字卦也有人说它和历法有关还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洛书种种猜测都指向人类史前文明最尖端的科技与文化鲜为人知的安徽凌家滩遗址深藏着令人惊奇的发现出土时这片精美的玉版夹在玉龟壳之间应为一套组合玉龟分背甲和腹甲两个部分上面钻有数个左右对应的圆孔玉版中部琢有小圆圈并以直线箭头准确分割为八等份大圆外又有四个箭头指向玉版的四角玉龟和玉版表面上给我们呈现出来的似乎就是最简单的数字和方位而真正深入了解它时才知道这是一个复杂的数位及宇宙系统之谜两片玉龟甲上均有钻孔龟背数八龟腹数五如果上下叠加中间是五两侧各是四与真实乌龟背甲数是一致的玉版上八个方向表示方位左右各五个钻孔凌家滩还出土了六个小玉人分别出土于两座墓中所有玉人都伸开五指放在胸前似乎也在表达着什么人生双手每只手都具五数所以中国文化包括五行学说在内多是采用五进制通过对10以内的数字有机的重新排列组合会产生有趣的数字现象变换方法就是把一二三四五放于上左把六七八九十放于下右这就是洛书洛就是“脉络”是世界有序运转的规律这是一个极度平衡的状态里面所有的数字直线与斜线相加之和都是相同的玉版上面钻有九孔下面四孔也合于此数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洛书的源头还有人认为玉版开创了中国的数字卦也就是抽象数字的基础玉版中心的八角形符号也是个古老而有趣的谜团直到现在我国多个民族也有此符号甚至遍布于全世界多种文化这些图形符号就如同暗藏的自然规律的密码却逐渐被我们忽略遗忘八角星纹还出现在凌家滩玉鹰上当然凌家滩的神奇不止于此他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玉的世界璧璜钺锛环镯玦管珠等已具备成套玉礼器规模凌家滩所涵盖的文化符号范围之广渊源之深世所罕见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高峰却是一个被低估了的史前文明凌家滩遗址勘测出的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历经前后五次发掘也仅占遗址总面积的八百分之一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有可能被新的发现再次震惊第七集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的述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太湖流域的良渚地区一度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化古城墓葬祭坛村落军事水利设施玉器作坊从1936年开始持续80多年的考古发掘其中最重大的发现就是刻有这双神秘眼睛的器物玉琮这尊玉琮重6.5公斤高8.9厘米上射径达17.6厘米因其体积重量及纹式均为现存玉琮之最而被成为玉琮王它是1986年发掘反山大墓时被发现的考古学家们当即断定它上面刻画的是一种类似饕餮的兽面纹饰由于此前类似的纹饰已有大量出土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野外工作结束后人们冲洗文物照片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双眼睛的两侧纤细的几乎被人忽略的纹饰原来是一双手人类的手仔细再看手掌连接着有些不合比例的胳膊顺势而上这手臂主人的面孔赫然出现考古学家们此刻才意识到这并非以往常见的饕餮兽面纹而是极为罕见的造型完整的神人兽面像其中神人的姿态尤其令人迷惑双臂上耸曲肘五指张开一副缩头前倾的模样它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神兽化身的人形兽与人究竟是不同的神还是同一个神的不同面像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甲骨文和金文显示了中国自古就具有以玉事神的传统良渚出土玉器的种类超过四十种而完整的神人兽面像目前仅仅出现在贵族大墓出土的几件玉器上这是否就意味着墓的主人就是良渚古国的祭司而雕刻具有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的玉琮就是良渚人与天神沟通的圣物神人的头上是一顶介字形的羽冠布满放射状的线条而这一符号也曾出现在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遗物中这是否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良渚神徽的符号意象在其它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也曾出现过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第八集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上挑的眼眶里一双浑圆的眼睛透过三千五百年的时光与你对视它是谁是龙是虎是牛是鹿是鸮是熊它似乎也在持续向我们提问你是谁略微拱起的弧形铜胎上三百多片绿松石历经三千多年纹丝不动光洁依旧它们的大小只有几毫米厚度一到二毫米这高超技艺在它的年代独占鳌头他比东亚大陆的文字更早五百年出现我们和它的交流没有有声有形的语言二里头的庄稼地下埋着一座城城市的中心有可容纳万人的朝堂建筑人们说这里就是史书中的夏王朝的都城
本文标题:《如果国宝会说话》文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0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