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39ppt)
第10课北宋辽和、西夏的并立自学指导1、北宋与辽的建立,它们之间的和战关系及影响。2、西夏的建立,及其与宋的关系和影响。3、北宋、辽河西夏之间的融合。两宋时期,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先后在中国境内崛起,并建立起辽、西夏、金、蒙古等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暴力冲撞与和平交往的沧桑变迁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逐渐融合。三幅图分别展现哪一民族的风情?崛起与分立战争与和平交融与发展识图寻踪一、崛起与分立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五代十国”。史事链接晋后梁燕吴荆南楚南汉吴越闽前蜀南诏吐蕃党项契丹陈桥陈桥兵变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以图述史叙述或编演图中的历史故事,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北宋的建立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汴京北宋发源辽河流域传说钩史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风俗叙史契丹人的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契丹创制文字。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耶律阿保机建立时间: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都城:上京契丹(辽)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汴京北宋文物证史坐落在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距银川城区42公里,是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西夏陵区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10公里。在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陵区随地势错落布列着九座帝王陵墓和140多座官僚勋戚的陪葬墓。西夏陵每座帝陵都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建筑群,各个陵园方向都朝南偏东。规模与北京明十三陵相当。党项族——羌族的一支找一找:党项族兴起的地区。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从此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元昊二、战争与和平宋辽和战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洲示意图观察下列图片,请说一说图片中的人和事。杨业宋辽和战宋辽和战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宋辽和战狄青,北宋大将,临阵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屡著战功。宋夏和战元昊称帝后,西夏军队不断向北宋边境大举进攻。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送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你怎么看待澶渊之盟?消极:加重了北宋百姓的负担积极:使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探史明理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3.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4.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探史明理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探史明理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争灾难;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探史明理3.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人民反对战争;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探史明理4.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三、交融与发展辽夏汉化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领土,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一说:辽、西夏与北宋议和之后,是如何效仿汉制,巩固统治,促进社会发展的。多元汇聚文字辽西夏多元汇聚印章辽西夏多元汇聚器物辽西夏多元汇聚器物辽西夏多元汇聚钱币辽西夏多元汇聚建筑辽西夏总结提高北宋(汉)960年赵匡胤汴京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战战澶渊之盟澶渊之战和拓展延伸元昊超时空圆桌历史不能重演,却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反思和借鉴。假设北宋、辽、西夏的建立者超越时间隧道,出现在当今的某次国际圆桌会议上,他们相互之间会说些什么?又会对现场与会的各国首脑们说些什么呢?寻踪辽夏: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拓展延伸完成下列表格政权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隋581年杨坚长安汉族唐618年李渊长安汉族辽北宋西夏916年阿保机上京契丹族960年赵匡胤上京汉族1038年元昊兴庆党项族•“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完成5-8题5、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6、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B.宋辽实力均衡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BB7、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A.辽夏向宋称臣B.北宋割地求和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8、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A.扩军备战B.用严酷刑罚镇压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D.“以汉制待汉人”CD9、下列古今地名对应不正确的是()A、澶州—今河南濮阳B、南京(幽州)—今江苏南京C、东京—今河南开封D、兴庆—今宁夏银川10、发生澶州之战时,坚决主张抵抗辽军的北宋宰相是()A、寇准B、魏征C、王安石D、苏辙BA
本文标题:历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件(39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2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