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在竞争中得到磨练――2002年我国零售业及上市公司研究齐欣一、2002年我国零售业运行状况(一)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3596.13324.43114.83052.23202.13158.83096.63143.73422.43661.93733.14404.4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单位:亿元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图12002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从整体看,“假日消费”对拉动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作用十分显著(见图1)。1月、2月(春节)、5月、10月-1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在3200亿元以上。全年呈“W型”,其中12月达到了全年的最高值,为4404.4亿元。可以看出,年终人们的消费欲望最为强烈,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元旦、春节和五一。除假日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作用外,以下因素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1.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储蓄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据统计,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7.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2.2.部分商品热销随着商品房的销售和汽车关税的降低,家装建材、家用汽车等成为2002年消费的热点。此外,一些应时类商品的销售情况也非常乐观,如“唐装”、绿色食品、高中档的礼品菜、优质瓜果,老字号食品、滋补品、以“马”为代表的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商品以及空调器、电风扇等夏季商品的旺销都对拉动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3.新型业态发展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使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和消费安全有了更高要求,食品、日用品的消费多集中于超市,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专业店不断开张,新型业态的市场销售快速增长。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进入,也迫使国内的商家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而消费者则从中受益。4.4.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休闲娱乐场所和健身中心成为更多消费者周末的首选。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但使娱乐场所的收入增加,同时也带动了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而商家也投其所好,设计出各种各样人们乐意接受的娱乐休闲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虽然2002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910.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82%,但增速有所回落(见图2)。我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199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415.6亿元,到2002年11年的时间就翻了两番。从增长速度来看,1994年增长最快,达到了30.51%。随着基数的增加,增速有所放缓,1998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低速平稳增长的态势。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绝对增长额为3316.3亿元,比上一年的3442.6亿元的增长水平也略有下降。图21991-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6%16.76%13.36%30.51%26.78%20.15%10.19%6.79%6.80%9.69%10.08%8.82%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单位:亿元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15.610993.712462.116264.720620.024774.127298.929152.531134.734152.637595.240910.5增速14.06%16.76%13.36%30.51%26.78%20.15%10.19%6.79%6.80%9.69%10.08%8.82%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入世后我国零售业市场过度开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商业零售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为:外国服务提供者仅限于以合资企业形式在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和6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和青岛)提供服务。在北京和上海,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的总数各不超过4家。在其他每一城市,将允许的合资零售企业各不超过2家。将在北京设立的4家合资零售企业中的2家可在同一城市(即北京)设立其分支机构。自中国加入WTO时起,郑州和武汉将立即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中国加入WTO后2年内,在合资零售企业中将允许外资持有多数股权,将向合资零售企业开放所有省会城市及重庆和宁波。中国加入后3年内,取消限制。特许经营也是加入3年内,取消限制。根据2002年国家经贸委内贸部对全国27个城市零售业所作的调查显示,营业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和超市中,外资企业营业额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3%。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外国公司在中国建立300余家大型零售企业,其中90%是违规建立。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采取变通的方式对零售业提前开放,并给予外资零售业各种优惠政策,这种“超国民待遇”,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法规的限制。针对2002年出现的这一情况,国家经贸委领导明确指出:“按照我们中国入世的承诺,我们现在只允许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外商投资零售业的试点,目前有少数省辖市或者地级市,也采取各种变通的方式引进了一些外资。这样做是违反国务院的规定,也不符合我们入世的承诺。今后几年还要按照中国入世的承诺,有计划、分阶段、按步骤地逐步开放市场。”此外,国家经贸委于2003年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未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首府)城市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报我委备案。按《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令第12号,1999年6月25日公布)要求,举办合营商业企业应符合所在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凡未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包括含有网点规划内容的商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不得上报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项目。”我国零售业是一个开放相对较早的行业,近几年外资进入速度很快,给国内零售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地方政府应该按照规定执行。只有有计划按步骤逐步地开放市场,才能有效地保护我国零售业,给我国零售企业充足的时间应对外资企业的挑战。(三)连锁百强扩张迅速但毛利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2年连锁百强总计实现销售额2465亿元,比上年的1620亿元增长52%;门店总数达到16986个,比上年的13117个增长29%;营业总面积达1334万平方米,比上年的836万平方米增长59%;员工人数51.97万人,比上年的41.64万人增长了24%;百强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的6.0%,比上年的4.3%提高了2.7个百分点。连锁百强的销售增幅远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而且保持了快速增长,同时连锁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逐年加大,说明连锁百强在零售市场中的地位逐步增强。2002年我国连锁百强中,前30家连锁企业的销售额为178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43%,是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8.8%的近5倍。30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总数为8988个,比去年同期增长53.22%。上海的华联集团有限公司(零售连锁部分)以214.73亿元销售额、1541家店铺的业绩,名列全国首位,销售额与店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51%和47.89%。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商场集团公司、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以183.3亿元、127.9亿元、108.96亿元和103亿元的业绩排名第二至五位。由于竞争加剧,有55家百强企业的毛利率与2001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5-3%不等),有21家略有提高,其它企业基本持平;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竞争加剧,企业之间展开价格战所致。另外,由于企业向外扩张、新开店铺数量增加等原因,企业费用普遍提高,也影响到利润水平。近年来,我国连锁企业的扩张速度十分迅猛,在发展发展过程中,应该不仅注重“量”的增加,而且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如果只有相同的店名、店貌,而没有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也依然是分散经营,成本高、效率低、流量有限,根本无规模效益可言。(四)各地区零售业发展差异明显受开放程度和地区自身发展状况不同的影响,我国各地区零售业发展存在很大差异。省会城市、东南沿海地区开放较早,因而发展比较迅速,但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而同样是开放城市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上海作为我国开放较早的商业城市,发展尤为突出。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连锁企业发展迅速,销售额已占当地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获得巨大发展,门店数增加量在2000家以上,增幅达70%;北京2002年连锁企业销售额只占到当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2%;广东省200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23%,远远高于上海和北京所占的比例,零售业的增长率为11%,比全国高2.2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和北京的9.3%和9.5%;武汉本土企业已开办超市300多家,2002年销售额达55亿元,占全市当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五)各业态发展不均衡,受外资影响较大目前我国零售业态大致分为8种:百货店、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其中,专业店、大型综合性超市和仓储式商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零售新业态,但各业态发展不均衡,目前正实现从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从综合百货向主题百货、从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的转变,呈现出多业态并存的局面。外资商业企业目前在我国发展的业态种类很多(见表1),并且对我国的零售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象家乐福、太平洋百货等外资零售企业已得到了我国消费者的认可,销售额和我国一些大型企业持平甚至更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02年中外合资企业按销售额排在前十名的是家乐福、好又多、华润万佳、百盛、百胜(中国)、沃尔玛、锦江麦德龙、乐购和太平洋百货。其中排在第一名的家乐福的销售规模约120亿元,店铺数有36家。而2002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一的友谊股份,也只有75.85亿元。而从外资企业在我国发展的业态来看,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业态形式,而且其发展速度比本土还要快,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这些企业应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与外资企业竞争。表1外资商业企业在中国的业态模式业态模式主要特色与功能主要竞争对手已在中国开店(国家/地区)标准化食品超市(SM)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杂货和家居用品为辅传统食品超市(不经营生鲜食品的小超市)、食品店、杂货店、菜市场阿霍德顶顶超市(荷兰)、友谊西友超市(日本)、百佳(香港)大型综合超市(GSM)营业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综合食品超市和百货店特色食品超市、百货公司、食品专卖店和熟食店家乐福(法国)、沃尔玛购物广场(美国)、莲花易初购物中心(泰国)、吉之岛(日本)仓储式会员店(WS)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经营内容50~70%为食品,50~30%为非食品批发商店、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麦德龙(德国)、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美国)、万客隆(荷兰)、好又多(台湾)、百盛量贩(马来西亚)、大润发(台湾)便利店(CVS)营业面积80~100平方米,经营内容为食品、饮料、便利性服务食品店、杂货店、快餐店、药店7-11(美国)、罗森(日本)超大型购物中心(MALL)营业面积40000平方米以上,提供购物、娱乐、餐饮、旅游、休闲、办公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百货商厦、食品餐饮业、娱乐休闲业第一八佰伴商厦(日本)、远东百货(台湾)、新东安百货(香港)、亚新生活广场(台湾)、大都会广场(香港)中高档百货公司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提供店中店和时尚百货服务百货商场丰联商厦(
本文标题:在竞争中得到磨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