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凤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
凤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序言凤县地处秦岭腹地,与渭北苹果产业带接壤。凤县苹果生产历史悠久,70年代曾被中央“三部一社”列为我国苹果外销基地,与洛川、铜川、淳化一起为我国苹果出口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县苹果面积最高峰达到8多万亩。但目前全县仅保存苹果面积5.1万亩,一些乡镇苹果产业依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进一步发挥苹果产业的经济优势和生产潜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变当前苹果经营效益不高、科技服务跟不上苹果生产和发展的要求,特制定我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一、凤县苹果产业资源概况1、凤县发展苹果产业的生态条件凤县地处秦岭山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海拔在908米至2738米之间,属于暖温带山地气候。气候带依照海拔高度垂直分布明显。年均温度11.4°C,年最低温度-16.3°C,最高温度37.3°C,无霜期188天,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年降雨量613mm。据“果树栽培学”记载,苹果栽培适宜自然条件:年均温度7.5~14°C,海拔800~1200m,降雨量540-800mm,土壤PH5.5~6.7,土层深度1m以上,地下水位1.5m以下。凤县的自然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苹果生长和结果的需要。又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教授主编的《苹果学》中划定的苹果最适宜区(优生区)和适宜区的指标要求(见表1)。我县自然生态条件完全达到苹果最适宜区生态指标,可见我县生产苹果的气候资源条件与我省渭北旱原地区基本相同。表1凤县气候资源与苹果生态适宜指标的比较产区名称主要指标辅助指标符合指标项数年均温(℃)年降雨(mm)1月中旬均温(℃)年极端最低温(℃)夏季均温(6-8月)(℃)35℃天数夏季平均最低气温(℃)最适宜区8~12560~-14-2719~23615~187750黄土高原区8~12490~660-1~-8-16~-2619~23615~187黄河故道区14~15640~940-2~2-15~-2326~2710~2521~233西南高原区11~15750~11000~7-5~-1319~21015~176北部寒冷区4~7410~650-15-30~-4021~240~216~184山东沿海9~13580~840-2~-10-13~-2422~240~319~216山东内陆12~13580~740-3~-15-18~-2725~2610~1820~214美国华盛顿产区15.64708-822.60155凤县凤州11.4613-1.1~-4.3-16.722.70.41772、土地资源全县耕地面积30333公顷,其中坡耕地占70%以上,素有“九山九水半分田”之称。可开发的五荒(荒山、荒滩、荒坡、荒沟、荒水)资源70多万亩,发展苹果产业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县境内林地面积167917公顷,灌木、乔木360余种,野生果树21科、113种。除野生果树资源外,苹果已成为凤县特产,素有质优味美,酥脆多汁,享誉四方。3、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西邻甘肃,南接四川,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我县扼川陕、秦陇要冲,川陕公路、陕甘公路、凤太公路等国道、省道与地方道路交会其中,公路四通八达。川陕交通要道-宝成铁路穿境而过,县境内铁路总长90公里,有7个火车站。4、旅游资源丰富县境内植被覆盖率极高,山青水碧、景色秀丽,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紫柏山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列为陕西三大名山之一,位于凤县与留坝县交界处,景区内山体高大险峻,深谷纵横。此外,秦岭大散关遗址、辛家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嘉陵江源头风景区、陈仓古栈道、灵官峡石崖等景观都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配合观光旅游产业,开发特色旅游观光苹果也有很大潜力。二、凤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1、凤县苹果产业现状凤县苹果栽培历史较早,20世纪70年代我县率先发展苹果生产,国内许多著名苹果专家曾来凤县蹲点,全国三红苹果引进与推广、小国光丰产栽培技术、苹果腐烂病防治技术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均在凤县实施,凤县苹果在国内外早颇有名气,曾经被列为我国苹果外销基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县苹果生产经历了1986—1996年的快速发展和1997年后调整优化的两个发展阶段。1986-1988年是我县苹果第一次大发展时期,栽培面积曾达到2-3万亩,栽培品种有红星、元帅、大国光、小国光、青香蕉、新红星、金帅、秦冠。苹果生产多以农民个体经营,零星分散,不成规模。第二次大发展在1991-1996年,全县苹果面积急剧增长,10个乡镇都发展苹果,栽培面积一度达到8万多亩,主要栽培品种为富士、秦冠,搭配品种为嘎拉、乔纳金,新红星等。1997年后苹果生产进入调整优化阶段,生产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受果品销售不景气影响,果业经营效益下滑,非适宜区和适宜区内的老品种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地区的果园相继被毁,苹果面积大幅度减少,但凤州、唐藏等优生区苹果经济效益较高,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全县唐藏、平木、三岔等六个主产苹果的乡镇,苹果栽培面积5.1万亩左右,年产量3万吨,年产值6000万元。2、主要存在问题我县苹果产业虽然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农民增收致富起到重要作用,但产业发展与渭北苹果基地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苹果总体质量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长;技术推广与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这些问题伴随着果业的纵深发展矛盾日益凸现,严重制约着我县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区域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凤县气候资源复杂,既有苹果发展的适宜区,也有苹果发展的次适宜区,在苹果大发展时期,全县所有乡镇都曾栽植过富士苹果,适地适栽的原则贯彻不够,一些次适宜区都大力发展苹果。同时,在适宜区缺乏品种区划,盲目追随外地,发展不适宜我县栽培条件的苹果品种。其次,果园过于分散,聚集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区域布局、品种搭配不合理的矛盾逐渐现露,部分果树被挖,一些地方苹果生产被迫下马。举出次适宜区乡镇名称?(2)苹果品种混乱20世纪前期,我县苹果生产中主要栽培沙果、林檎等当地传统小苹果品种。20世纪中期引进大苹果品种,如国光、红玉、红元帅、金帅、青香蕉。90年代陕西苹果大发展时期,开始大量栽植秦冠、红星、富士等品种。目前,这些新、老品种在现有栽培区域中依然大量保留着。一些农户栽培的苹果品种与当地的自然条件不相适应,果实品质、产量以及经济收入远远不及渭北苹果栽培区。其次,一些品种与市场销售不相吻合,销售疲软。举出品种名称?品种结构上:一方面,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超过全县总面积的一半。另一方面,成熟期搭配不合理,早中熟品种相对较少,晚熟品种约占75%-80%,早熟品种不足5%,中熟品种也只占15%-20%,成熟期过于集中,造成果品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另外,鲜食与加工品种间比例不协调,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于加工的品种极少,致使苹果加工企业因缺乏稳定的优质原料,发展缓慢。(3)栽培技术落后,腐烂病严重,苹果质量较差由于凤县是老苹果产区,传统栽培技术应用较多,新技术推广缓慢,缺乏生态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再加之树龄偏大,腐烂病发生普遍严重。农药、化肥使用频繁,果品的安全性受到一定影响。果品质量较差,优质果率不足60%,与渭北果区70%的优果标准有一定差距。(4)户均单位面积小,效益偏低,基地规模不大我县户均苹果一般2-3亩,而渭北地区多为4-6亩,虽然亩纯收入2000-3000元(见表2),但户均苹果纯收入不到万元,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没有渭北明显。全县气候资源虽然属苹果优生区,但目前苹果面积仅5万多亩,是洛川、白水、礼泉50万亩的10%,苹果基地规模较小,在全省和全国没有知名度。有资源,没规模,就没有高效益。表2富士苹果栽培经济效益调查(2008年1月)栽培区域病虫害防治费用用工费生产投入产量经济收入亩均纯收入河口镇下坝村1505908002000公斤40002460凤州镇桑园村1605908102200公斤45002940唐藏镇庞家河村1605908702500公斤50003384(5)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县苹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苹果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质量标准体系以及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缓慢,远远落后于渭北苹果产区,没有形成一个紧密的一体化联合体,集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方式,或是技术力量上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在运行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阻碍了体系本身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6)信息闭塞,与外地交流较少凤县地处秦岭腹地,与周围县市相距较远,交通不便,信息交流较少,特别与著名渭北苹果基地县的来往更少,信息闭塞,生产技术相对滞后,生态苹果栽培技术推广较少,人们对苹果经营意识还停留在20世纪时期的水平,苹果“四项关键”技术推行缓慢,经济效益不高。三、苹果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分析苹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市场化程度高,社会效益突出。苹果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密切,用工量大,能广泛吸纳社会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一)市场前景分析1、国际苹果市场需求分析(1)鲜果市场: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生产苹果,苹果总产量近6000万吨,其中14个国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3.6%。世界人均苹果约10公斤,我国为15公斤,高于世界人均水平5公斤,但低于新西兰、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人均30公斤的水平。2000年与1996年相比,美国苹果的出口价格降低19.4%、法国降低13.5%、新西兰降低40%,日本苹果的国内价格10年内降低了近一半,导致国外苹果生产不断萎缩,果园面积逐年减少,果品自给率连年下降。欧美苹果自给率由10年前的89%降为47%,日本由8年前的84%降为41%。目前,欧洲市场鲜果的需求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而我国苹果出口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2)加工品市场:苹果浓缩汁是世界最主要的苹果加工产品,其次是果酒、果酱和罐头。2007年我国苹果汁出口103万吨,占世界苹果汁出口总量的60%,其中陕西出口50万吨,接近全国出口总量的50%。2、国内苹果需求分析据《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测算,2000年我国苹果需求量为1790万吨,按3%的年增长率计算,到2008年苹果的需求总量将增加到2267万吨,2012年达到2552万吨。目前我国苹果汁的人均消费量不足0.1升,如果5年内人均消费苹果加工品增加到1公斤,消费苹果量将增加130万吨;到2012年消费量达到2公斤,将消费苹果260万吨。可见,我国苹果供销基本平衡,果品过剩,销售困难的局面难以再现。3、我县苹果市场竞争力分析我县苹果果品销售主要市场:一是通过边境贸易,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及东南亚;二是销往四川、重庆、云南,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城市销售;三是销往陕南,汉中等地;四是满足本县果品市场需求。尽管我县苹果生产自然条件与渭北相比差距不大,但我县在苹果生产和销售上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优势我县虽然栽培苹果昼夜温差和光照条件不及渭北苹果基地,与我国西南冷凉山区苹果栽培条件基本相似。县境内有温暖地带、冷凉地带、寒冷地带。年均温度8.5-13℃,年降雨量500-800mm,年日照时数2200小时以上,着色期日照率在50%以上。除了降雨多数分布在6-8月外。气候条件比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较为优越。我县既具有西北黄土高原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生态条件,又具有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的江南风光。既克服了渭北高原降雨偏少,土壤偏碱,肥水利用率低的不足,又克服了云贵川苹果产区降雨偏多,病虫害严重,品种落后的缺点。我县较渭北苹果基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苹果物候期相对较早,生长时期较长,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条件。其次,我县降雨量较多,比渭北苹果基地几乎多二~三成,基本满足苹果生长需要,有培育大果型的先天条件。另外,我国选育和引进的品种有近700个,在我县几乎都适宜栽培,能够
本文标题:凤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79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