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全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主讲一、教学内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省编教材中安排在第八册,是以单纯计算的形式编排的;而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标准》P21),采取的是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左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象“24-8×2”这样乘除在后的类型是第一次出现),并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概括和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块:(一)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有关0的运算二、教材解读1.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梳理有机结合。本单元在整理教学混合运算顺序时,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三、课标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四、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五、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两、三步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六、学情分析: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七、教学建议:1.P2~3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的情境,后面一些例题就以此为背景来解决问题。这里有3个活动区:滑冰区、滑雪区、冰雕区,同时还告诉了三个活动区的人数,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信息。2.P4例1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中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建议:这样的数量关系在二上已经接触过,如上车下车、借书还书等等,教材呈现了两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分步列式解答的,另一个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两种形式是“等价”的,但从运算顺序的角度来看,要在充分肯定前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学生很可能就会用到小括号,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重点,合理处理。3.P4~5例2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归一问题,整理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种是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再求6天一共接待的人数;另一种是先算出6天里有几个3天,再用算出的结果去乘3天接待的人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可能会列出这样的算式:“987×(6÷3)”,我们也应给予肯定。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4.P6~7例3以解决小玲一家三口到“冰雪天地”游玩,购门票的问题,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建议:这种数量关系学生也已接触过,只是这里比原来多了一步,原来一般是成人票的钱数+儿童票的钱数,现在儿童票价说是半价,所以儿童票价要用成人票价÷2,而且这里要让学生把儿童票价列式表示出来,如果成人票的钱数用乘法算这样列出的综合算式就是“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如果学生列出的是分步算式,我们要引导学生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在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确要先算乘除法,同时告诉学生这里的“×”和“÷”可以同时计算。5.P10~11例4通过解决冰雕区“上午要比下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的问题,总结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建议: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特别是要结合第二种方法,概括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6.P11例5为了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例5,它通过计算两个式题,这两个式题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但计算结果却不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材说明什么是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7.P13例6第一学段中有关0的运算是分散在四则计算中学习的,这里专门用一课时进行整理,目的是为了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教材还通过“注意”,特别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8.P14~16练习二中相关习题的说明八、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本单元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对“运算”和“解决问题”都有相应的要求,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步骤,可以说这是“两张皮”,最理想的是做到两者有机融合,但在实际操作时是很难把握的。学生在这两方面又有一定基础的,面对这样的教材编排和学生的现状,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我们的观点是:整体把握教材体系和目标要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系统梳理和保证“底线”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点。2.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实际问题,有的数量关系学生比较熟悉或已接触过,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如:归一问题),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单元的又一重点和难点。教学时,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如:借助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化隐蔽为直观,数形结合,形象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解释“每步表示什么意思?”或者“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开始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如:递等式等号对齐、答句写完整等。九、课时安排:编排形式具体内容时间解决问题加减混合运算(例1)2课时乘除混合运算(例2)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3)2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4)三步式题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5)1课时引导总结有关0的运算(例6)1课时共计:6课时十、问题研讨:1、如何引导学生明白倍数的问题?(比如:6是3的几倍,6是几的3倍)2、如何让学生明白连续除以两个数就是除以它们的积?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主讲稿一、单元教学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和后及东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两个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三、单元教学建议: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四、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并会描述线路图.五、单元课时安排:共4课时.第一课时:定向运动.第二课时:绘制平面示意图.第三课时:看地图.第四课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六、需要说明:虽然本单元课时不多,只有四个例题,可是每个例题都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六、问题研讨:例2中要求“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学生还没有学习比例尺的知识,如何进行教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主讲稿一、课标要求: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三、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关键:1、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倾听,点拨、指导的多种教学方法。2、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法。五、学生情况: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六、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