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明史讲稿绪论:一、国号及年代明史指从洪武元年(1368)到崇祯十七年(1644)整个明朝的历史。洪武元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继位皇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府(今南京)为国都,中国历史上的大明王朝从此确立。此年,大明军队攻下元大都(北京)、元上都(开平),元顺帝北遁,意味着蒙古统治在中国的终结。此后,中国历史进入明朝。明朝是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朝代,历时276年,中间经历了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明惠帝朱允炆(1398-1402)、明成祖朱棣(1402-1424)、明仁宗朱高炽(1424-1425)、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明英宗朱祁镇(1435-1449)、明景帝朱祁钰(1449-1457),此后是明英宗复位时期(1457-1464),英宗以后还有:明宪宗朱见深(1464-1487)、明孝宗朱祐樘(1487-1405)、明武宗朱厚照(1505-1521)、明世宗朱厚熜(1521-1567)、命穆宗朱载垕(1567-1572)、明神宗朱翊钧(1572-1620)、明光宗朱常洛(1620)、明熹宗朱由校(1620-1627)、明思宗朱由检(1627-1644),共经历十六帝,十七朝。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朝灭亡。明朝上呈唐宋元,下启有清一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这正是西方世界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明王朝取代元王朝,汉族重新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中国重新回归到传统社会,元朝在蒙古统治下的宽松、开放的社会被控制严密、封闭的社会取代。封建统治的强化以及残酷,严重的制约了中国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尽管由于经济的发展,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这些新的因素特别脆弱,在强大的封建统治下,很难避免被扼杀的命运,这就使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步履维艰。从整个中国发展史来看,明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王朝。明朝历史上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件,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明太祖一举废除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永乐皇帝在中国首创内阁制度,丰富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明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明初中国仍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它有影响的事件还有:由税粮“折色”引发的中国古代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东南地区率先掀起的农村经济结构的历史性变革;江南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市民运动”的产生以及近代启蒙思潮的出现;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及中西交流。另外,明代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件,如:标志着大明帝国由强变弱的“土木之变”;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矿税使之争、“万历三大征”、“东林党争”、辽东战争、加派“三饷”、明宫三案等。明代一些皇帝也有特点,如明太祖雄才大略,明成祖开拓进取,明武宗爱好风流,明世宗崇信道教,明神宗十年不视朝,明熹宗好弄斧锯,明思宗吊死煤山,如此等等,使人产生无穷的好奇和遐想。明朝的历史画卷中所呈现出来的这些丰富内容、生动场面和深刻变化,历来深深地吸引着中国学人的注意力,使明史研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史研究中最有成就的学科之一。同时也引起了外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使明史研究越出国界,成为当今国际汉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二、分期及特点根据明史的特点,目前学术界一般将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368-1449)明朝建立到明英宗时期的“土木之变”,这是明朝的强盛阶段。明太祖朱元璋以农民起义起家,建立2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结束了元朝的民族统治,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的汉族王朝时代。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去地位以后,北击蒙古,显示了明朝的强盛,明英宗以后,宦官专权,明朝开始衰落,“土木之变”的发生,说明明朝在于蒙古政权的对抗中开始处于劣势。第二阶段:(1449-1573)即“土木之变”到明神宗时期。这一阶段明朝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发展阶段,各种矛盾日益尖锐。明中央权力之争日益尖锐,地方党争也日益激烈。第三阶段:(1573-1644)即明神宗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这一阶段,明朝集聚已久的各种矛盾终于爆发,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同时中国东北的满族政权逐步兴起,觊觎中原,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大军攻下北京,明朝灭亡。三、有关明史的研究概况明史的研究开始于清代,清朝著名学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谈迁《国榷》、黄宗羲《明儒学案》等,都包括相当一些明史研究的内容。清代考据学家钱大昕、赵翼等人有关明史的考证和研究,更是不可忽视。清末,一些爱国学者在进行革命活动的过程中,力图借助对明代一些爱国人物和遗民的研究,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于是,明史研究蔚然成风。1901年3月,惟新派在日本创办的报纸《清议报》刊登了毋暇撰写的《明苏州知府姚善》,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有关明史研究的第一篇文章。五四以后,现代历史研究方法传入我国,明史研究摆脱了传统的研究方法,走向科学的轨道。学者的研究也开始涉足明代政治与经济、城市生活、党社运动、学术思想、对外关系等更广阔的方面。代表人物如孟森、吴晗、梁方仲、傅衣凌等。一些优秀的成果如:朱东润《张居正大传》、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容肇祖《明代思想史》。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也是影响较大的名作。解放以后的明史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明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化,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农民战争、土地形态、资本主义萌芽、历史人物评价等,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学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则长期受到忽视。1978年以后,明史研究进入新阶段,1989年8月,中国明史协会成立,公开出版《明史研究》作为会刊,标志着明史研究进入新阶段。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第一讲:明朝的建立与繁荣第一章:明王朝的建立元朝末年,整个元朝长期以来集聚的社会矛盾在全国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以及黄河决口的推波助澜之下全面爆发。至正九年,元朝起用丞相脱脱收拾残局。脱脱上台以后,果断采取了两大措施以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首先,他力排众议,宣布治理黄河。他任命贾鲁为工部上述兼总治河防使,征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人以及庐州等地宿军两万人应役。从至正十一年四月开始,到同年的十一月,治河工程顺利完工,十一日,黄河龙口堵合,“决河绝流,故道疏通。”其次,他大力推进币制改革,发行新币。由于元朝财政危机已经非一日之寒,广大百姓已经失去了对元政权的信任,纷纷抵制新币,造成了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样,通货膨胀与其它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农民反抗风暴的爆发。至正十一年,在即将完工的治河工地上,韩山童、刘福通发动了红巾起义,从此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面对红巾起义的浪潮,脱脱一方面加紧对汉人、南人防范,将地方蒙古、色目诏还京师;另一方面实行卖官、募捐的办法求助于富商、地主,组成地主武装——义兵。不久,主要红巾起义军被镇压。至正十三年十一月,脱脱率大军进军高邮,包围张士城领导的农民军。就3在城中不可支,“日议投降事”的时候,元顺帝突然下诏削去脱脱兵权,顿时引起一场混乱,百万元军不战自溃,形势发生急遽变化。而这时的远朝廷更加荒淫腐败,内部斗争亦达到白热化。元朝的灭亡不远了。一、元末群雄脱脱罢相以后,元朝再也没有人出来支撑大厦将倾的局面,元朝政权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失去了对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控制,在全国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当时并力的群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忠于元朝的武装力量1、李思齐与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本汉人,原名李廷瑞,是河南沈丘探马赤军户。李思齐为罗山典史。至正十二年,二人纠集地主武装并联合起来袭击攻占罗山的红巾军,占领罗山。此后这支武装在镇压红巾军的过程中逐渐壮大。势力扩大到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至正十七年,李思齐占据陕西,察罕帖木儿占据山西,成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不久,察罕帖木儿被刺,其外甥、养子阔廓帖木儿代领其军。阔廓帖木儿本名王保保,他掌管了察罕帖木儿的军队后,攻破益都,与孛罗帖木儿争夺河北和山西的地盘。至正二十五年,阔廓帖木儿拥皇太子进攻孛罗帖木儿,入大都为左丞相,封河南王,总统天下兵马。明军北攻,他率军退守太原。大都陷落,他由太原逃到甘肃。洪武三年明将徐达击败阔廓帖木儿,他仅仅与妻子数人逃到和林。次年,阔廓帖木儿组织反击战,大败徐达,杀明军数万人,阻止了明军继续北进的计划。后来于哈喇那海病死。2、答失八都鲁与孛罗帖木儿答失八都鲁,蒙古珊竹氏,曾祖纽璘为元世祖时期明将,父南加台。以世袭万户镇守罗罗斯宣慰司。平定云南宗王叛乱有功,升大理宣慰司都元帅。至正十一年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率军镇压湖北一代的农民起义军,次年招募襄阳官吏和地主武装组成“义兵”,建立了隶属于自己的队伍,人数扩充到两万人。先后镇压了湖北、河南南阳一代的南所红巾军、北所红巾军。至正十五年答失八都鲁在汉南太康大败刘福通红巾军,攻陷亳州,升行省左丞相,守御汴梁。至正十七年以作战失利,遭到元廷猜疑,忧愤而死。答失八都鲁死后,其子孛罗帖木儿继续统辖这支军队,至正十八年,他被任命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多次大败红巾军于河南、山东等地。十九年驻兵大同,与阔廓帖木儿构兵。当时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倚重阔廓帖木儿,恨孛罗跋扈,进谗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被罢兵权。孛罗拒不从命,率军进攻大都,强迫顺帝复其职。后撤军大同。不久皇太子以阔廓帖木儿军攻大同,孛罗愤怒,七月再次举兵攻进大都。强迫顺帝封其为中书省右丞相,节制天下兵马。他还将皇太后奇氏幽禁,驱逐出宫。次年七月,孛罗帖木儿的专横跋扈激起了广泛的反对,顺帝派人将其杀死。第二、地方割据势力红巾起义爆发以后,元政府命令地方士绅组织“义军”,镇压起义,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由此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有:1、陈友定陈友定是格局福建一带的地主武装。他原是贫苦农民,任过驿卒。红巾军行其后,他应官府招募从军,镇压汀洲、延平农民起义有功,被任命为清流县尹。此后陈友定多次击败陈友谅军,升职福建行省参政、延平分省平章。至正十七年,泉州色目人赛甫丁等起义,陈友定举兵镇压,趁机占领了兴化、泉州、漳州、潮州等地,势力大增。陈友定表面接受元朝官职,实际上割据八闽之地,独霸一方。42、何真何真是在广东一带割据的地方实力,至正十二年他组织“义兵”,镇压东莞一带农民起义,被元政府任命为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至正二十三年,南海农民起义军首领邵宗愚攻陷冠州,何真趁机率军收复了广州城,升为广东行省参知政事,势力扩大到广东大部。第三、原红巾军将领形成的割据势力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失败以后,原先以红巾军名义起兵的将领,形成了几个势力较大的割据势力,彼此为争夺地盘,他们之间也进行斗争。主要有:1、陈友谅陈友谅是元沔阳人,渔家子,曾为县吏,参加了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隶天完政权丞相倪文俊统辖。至正十七年倪文俊谋杀徐寿辉失败,逃亡黄州,守将陈友谅杀倪文俊,吞并其军,自称宣慰使,后称平章政事,与元军作战,攻克今江西、安徽、福建等地。铮铮十九年杀徐寿辉左右部属,胁持徐寿辉移都江州(今九江),自称汉王。次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陈友谅称帝以后,原天完将领不服,纷纷脱离,势力减衰。后多次与朱元璋作战,不利。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攻破江州,陈友谅移都武昌,至正二十三年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兵败中箭死。2、明玉珍元随州随县人,家世务农。至正十一年纠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接寨自保。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封元帅。至正十七年明玉珍奉命率军进攻四川,至正十九年六月占领四川大部,授四川行省参政。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于是与成优良决裂,“斩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发丧。”至正二十一年攻下成都,自称陇蜀王。次年正月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他建立官制,开科取士;定赋税,以十取一。至正二十三年明玉珍攻入云南,大败元梁王。至正二十六年病死。3、张士城元泰州白驹场人(今江苏大丰),元明九四,盐贩出身。至正十三年与弟士德、士信等起兵反元,以红巾军为号。吸引大量盐丁及农民参加,队伍扩大致万余人,攻克兴化、高邮等地。
本文标题:明史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