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6-产院和卡介苗接种人员岗位培训
LOGO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工作规范2014年8月——产院和卡介苗接种人员岗位培训•2目录乙肝的流行特征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乙肝和卡介苗接种规范•3乙肝的流行特征•420亿人曾感染HBV,占全球人口1/3慢性HBV感染者约3.5~4亿,其中亚洲占2/3,中国占1/3全球60亿人口15%~25%最终将死于与HBV有关肝病每年全球死亡75~100万例,占死因第7位LavanchyD.JViralHepatitis.2004;11:97-107全球HBV感染流行情况乙肝的流行特征•59.74%in19927.18%in20062013年,病毒性肝炎仍然是中国第一位的传染病,年发病数125.2万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近30万例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现状•6世界中国20亿6.9亿3.5亿1.2亿75万28万曾受到HBV感染的人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王晓军,等.疾病检测.2004;19(8):290-292我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亿元。乙肝的流行特征•7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1.人群HBV感染率和HBsAg携带率明显下降:据WHO估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组的HBV感染率较未接种组下降77%。我国两次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7.18%,1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下降更为明显,1~4岁儿童为0.96%,5-14岁为2.42%,15-19岁为7.21%。•8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2.人群HBV标志物模式改变:15岁以下儿童的抗-HBc阳性率明显下降,而抗-HBs阳性率则显著上升,年龄越小,变化越明显。如1-4岁组抗-HBs阳性率由1992年的15.75%升至72.25%;抗-HBc阳性率由1992年的30.08%降至3.76%。但15岁以上人群变化不显著。•9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3.HBV围生期和水平传播减少:如1岁以下婴儿HBsAg阳性率由1992年的9.02%,降至0.69%;5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由11.7%降至1.2%。4.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1990~2004年间美国乙型肝炎发病率下降75%。北京市0~4岁组的乙型肝炎发病率由1990年(新生儿普种乙型肝炎疫苗前)的20.5/10万降至2001年(新生儿普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0.4/10万,下降了50倍;1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由1992年的3.0%降至2006年的0.4%。•10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5.青少年和成人是乙肝的高发人群之一:青少年和成人时期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活跃、青少年社交活动较前明显上升、预防意识差,另外,由于为防乙肝歧视,取消婚检和招工体检等原因,青少年和成人感染HBV的机会相对增加,青少年和成人已成为HBV感染高危人群之一。•11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6.HBV变异株增加:可产生免疫逃逸株,可出现各种耐药变异株7.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来自台湾、广西的监测资料表明,在乙肝疫苗接种的地区,年龄在6-14岁和10-19岁组的肝癌平均发病率和肝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12疫苗时代乙肝流行病学特征8.儿童仍面临乙肝的挑战:全国无HepB接种史的1~4岁人群HBsAg流行率为5.57%,估计全国1~4岁人群由于未接种HepB感染的人数约为20万人;5~14岁HBsAg流行率为5.54%,估计全国5~14岁人群由于未接种HepB而感染的人数约为345万人。按新生儿接种HepB无(抗-HBss<10mIU/ml)或低应答率(抗-HBs在10~99mIU/ml)10%推算,每年大约有150万左右新生儿免疫失败。估计全国仍有约500万儿童面临感染HBV的危险。•13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地区HBV标志物流行率终身携带率感染人群传播方式高流行区7%,占全球人口的45%60%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母婴传播水平传播中流行区2%-7%,占全球人口的43%20%-60%感染发生在各年龄组,以儿童为主水平传播性传播低流行区2%,占全球人口的12%20%成人中的高危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性传播母婴传播•14•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35-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15感染年龄变成HBV携带者的机率出生90%1~6月龄80%7~12月龄60%1~4岁35%较大儿童和成人10%乙肝感染年龄与变成携带者的机率•16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17•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预防”重于“治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方法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3):133-135HepatitisB.WorldHealthOrganization.Departmentofcommunicablediseasessurveillanceandresponse.2002;2普遍接种不仅减少患这种疾病的病例数,还可以控制病毒从慢性携带者向他人的传播乙肝的防治策略•18改变危险行为血液筛查加强感染控制和安全注射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其他途径•19WHO对乙肝疫苗的接种意见•在HB高度流行区:推荐在出生时提供首剂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对较大儿童和成人补种效果较小。–免疫程序0、1、6月,也可以12月内完成。为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完成第1针。•在HB中度或低度流行区:也应重点作常规婴儿乙肝疫苗接种,对青少年和成人的补种策略应考虑。–补种对象•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的医务人员、透析病人、拘禁在监狱中的人员;•注射毒品者;•慢性HBV感染者的家属和性接触者以及有多个性伙伴者。•20WHO指出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可使95%以上的接种人群获得保护•对于未暴露和短期暴露人群都有效•至少可降低85%-90%与HBV相关的死亡率•乙肝疫苗是唯一可预防人类肝癌的疫苗•21•卫生部将乙肝作为继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后第四个重点控制的传染病。认真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依法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政务通报第15期,2005.6.16卫生部加强乙肝防治工作•22上海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象•新生儿:无窒息史且健康情况良好,首次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以内完成。对出生时不符合接种条件,但在出院前健康情况好转且稳定的新生儿应予补种;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阳性或是未做检测的新生儿,满2000克后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满2500克后方可接种乙肝疫苗。•23上海市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对象•青少年(大、中小学生):既往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高危人群:医务工作者,医学检验人员,乙肝病毒已感染者的配偶、子女或密切接触者,血液透析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经乙肝标志物检测为阴性者。•24乙肝免疫程序•常规免疫程序:HepB常规3针免疫程序,为0、1、6月。通常与其他EPI疫苗一起接种。•25•WHO指出,全球死于乙肝的病例中,有21%是在围产期感染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的年龄与变成慢性乙肝携带者的机率有很大关系。–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HBV)后约有90%以上的人将成为HBV慢性携带者,因此乙肝疫苗的第1剂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以使新生儿获得保护。首剂乙肝疫苗12h及时接种的重要性•26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规范•27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接种前准备接种时工作接种后工作个人卫生知情同意正确把握禁忌症安全注射规范接种登记发证预约统计等乙肝疫苗接种规范•281.新生儿严重脏器畸形、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分、病理性黄疸或患有急性严重疾病者;2.早产儿或体重低于2.5kg;母亲阳性者体重低于2kg。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对酵母成分过敏者;发热者暂缓接种。乙肝疫苗的禁忌症新生儿禁忌症其他人群的禁忌症•29乙肝疫苗接种规范规范接种安全注射三查七对受种者安全实施接种者安全环境安全查健康状况禁忌症;接种证;查疫苗、与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等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301.注意核对姓名(产妇床号)、性别(属禁忌症新生儿暂缓)接种乙肝疫苗;2.检查疫苗有无过期、冻融,安瓿有无裂纹等;3.安瓿摇匀、砂轮割据、酒精消毒、掰开、针面朝下抽吸疫苗、排除气泡;4.确定接种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中部或大腿前外侧肌内注射,以避开卡介苗接种部位(左上臂);乙肝疫苗接种实施•315.消毒皮肤(用灭菌镊子夹取75%酒精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酒精,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接种部位皮肤,大于5cm;6.90度进针2/3,回抽无血,接种疫苗;有回血,应更换接种部位,重新注射;7.接种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8.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入安全盒统一收集处置。乙肝疫苗接种实施•32登记发证预约宣传疫苗清点废弃物处置统计报表AEFI监测乙肝疫苗接种后工作•331.应及时在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册和预防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疫苗的日期、批号、接种者、母亲乙肝指标等,出院时给予家长预防接种证,并告知家长出院后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接种手续;接种证注意事项无论接种与否每位新生儿均发放;完整规范填写(新生儿接种情况和母亲相关信息)乙肝疫苗接种后工作•342.做好疫苗使用登记工作,疫苗应日清月结;每月汇总疫苗使用情况与接种率报表;3.对出生时不符合接种条件,但在出院前健康情况好转且稳定的新生儿应予补接种乙肝疫苗,并作好补种记录;乙肝疫苗接种后工作•354.未能在产院接种者,应告知家长出院后,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可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可到区(县)指定的卡介苗门诊补种卡介苗。5.每月按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疫苗接种登记册作好疫苗接种数统计报表,并在每月5日上报区CDC。6.不良反应(AEFI)监测:协助区CDC做好报告、登记、调查、统计。乙肝疫苗接种后工作•36•接种HepB的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均较轻。一般于接种后1~3d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等一般局部反应,多在1~2d消失,接种HepB后发生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罕见。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料表明,接种HepB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95/100万,其中以过敏性紫瘢、血管性水肿、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发生率较高,每100万受种者分别发生为2.82人、0.23人和0.22人,≤0.1/100万有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ADEM、多神经炎。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37乙肝防制相关知识问答•在孕妇妊娠后期注射HBIG是否可以阻断宫内感染?近年来,有些医院在孕妇妊娠的最后3~4个月,每月1次用≥200IU/ml的HBIG给孕妇注射,试图增加母体的抗体量传递给胎儿,以预防HBV在宫内感染胎儿。但至今无规范的接种方法,也无有说服力的科研资料,对胎内传播阻断效果难以评价。因此,不建议孕妇注射HBIG来阻断。•38乙肝防制相关知识问答•对于感染HBV的孕妇预防新生儿宫内感染,2009年欧洲肝病学会指南指出,对于妊娠终末期的HBsAg(+),HBVDNA为107IU/ml,采用拉米夫定(LAV)联合HBIG和HepB,可以降低宫内和围生期HBV感染。•39乙肝防制相关知识问答•感染HBV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一种意见认为,理论上推测病毒可能通过婴儿破损的口腔或消化道粘膜进入体内,从而可能引起新生儿感染,因此认为母乳有危险,反对母乳喂养。另一种意见认为,HBV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产时,部分是宫内感染,母乳传染中并不是主要途径。•40乙肝防制相关知识问答•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抗病毒物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建议:经过规范的联合免疫后,感染HBV的产妇可以母乳喂养;WHO也
本文标题:6-产院和卡介苗接种人员岗位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6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