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名师经典》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 专题4 第2讲熟语(以成语为主)
专题四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第二讲:熟语(以成语为主)2011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能力层级为E,即表达应用。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这一讲涉及熟语的正确使用。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的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主要涉及望文生义、褒贬误用、错用对象、不合语境等几种误用类型。这就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去判断熟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熟语运用得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熟语的意思,明确熟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情况。自2004年起,语文《考试说明》将成语的考查扩大至熟语。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仍然以成语为主,其他类型的熟语较少考查。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要求选出熟语运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所考熟语都是常见常用而易误易混者,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材料,通俗化、生活化,过去考过的熟语极少重复考查。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散积累,准确理解平时的积累贯穿于阅读写作和语言交际的实践,当然做习题也是一种积累,因为习题提供了一些典型的语言环境,是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而设计的,便于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正确理解熟语的意义,防止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是熟语备考的关键。2.熟练掌握熟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做到有的放矢。3.有针对性地练习,把握规律。这是以积累、理解和掌握熟语误用类型为基础的,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即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强化解题的技巧,把握题目设误的规律,以提高解题能力。成语运用的误区1.混淆情感,褒贬不分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例1: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分析:“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含贬义。显然应改为“无微不至”。例2: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分析:“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含有贬义。开发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值得赞扬,用“巧立名目”,不妥。2.叠床架屋,语义重复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误判。例1: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分析:“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例2: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是低,传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分析:“贻笑大方”是被内行取笑的意思,已有“被人”之意,故多余。3.功能混乱,搭配不当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还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这时不妨从逻辑事理的角度再来检查一下。例1: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分析:“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与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l中要么把“对”改为“把”,要么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例2: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分析:“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摧枯拉朽”用于修饰“创造力”,不妥。例3: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那么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分析:“肝胆相照”在句中只能作谓语或定语而不能作状语,如我们可以说“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此外还有“妄自菲薄”“漠不关心”“司空见惯”等都不能接宾语。4.不合习惯,违背常规注意有些成语只能用在否定句中。例1:11月3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捷报飞传,上下游围堰合龙工作一蹴而就,顺利实现大江截流,滔滔江水驯服地沿着明渠奔流向东去。例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的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队望其项背。分析:上面两例中的成语一般用作“不可一蹴而就”“难以望其项背”,类似的词还有“善罢甘休”“无时无刻”“等量齐观”等,多用于否定句。5.谦敬错位,方向迷失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这些成语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例1: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分析:“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虚心,心胸开阔,表示对人的敬意,犯了敬辞谦用的错误。例2: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分析:“抛砖引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身,而不能用于别人。例3: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分析:“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增添光辉。谦辞用于对方,不得体。6.忽视语境,不分范围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熟语还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熟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考生的错误判断。例: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分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不能用来形容一些事物优劣并存。7.不知本义,不明来源在成语的运用中,除了要顾及成语的一般意义、成语的使用对象、成语的色彩、成语的语法功能等之外,还要注意一个现象:有的成语的常用义是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而在一定的语言条件下,有时也可用该成语的具体义(有时就是该成语的字面意义);另外,有些成语可能派生出两个意义,有的感情色彩甚至相反。例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分析:“灯红酒绿”的意思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但该句描写酒店夜晚的环境,用其具体义,形容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使用是正确的。例2: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分析:“想入非非”除了有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之意外,还有“想象进入虚幻境界”之意。“非非”原是佛家用语,指一般能力所达不到的境界。本句用这个成语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表明古代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想象力,十分贴切。例3:“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分析:“淋漓尽致”除了指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还有暴露得彻底的意思。本句中以此来形容伪科学的暴露情状,使用完全正确。8.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和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例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分析:“一念之差”,念:念头、主意;差:错误。一个念头的差错只因一时的疏忽或考虑不周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变废为宝是好事,用“一念之差”显然不合语境。例2: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做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分析:“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蓝缕”用于创业,这里用于预防禽流感,不妥。例3: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分析:“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宛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珠圆玉润”的适用对象是歌声或者文字,不能用于人的穿戴。9.望文生义,故意曲解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例1: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分析:例句中“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仅一字之差,但就是这一字之差,其语义迥然不同。“不孚众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负众望”意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见句中成语“不孚众望”的运用是恰当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例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句中当做“成功或者失败”的意思使用,错误。例3: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分析:“屡试不爽”,屡:屡次,多次;爽:差错。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把“屡试不爽”理解为“几次考试心情不爽快”,纯属望文生义。10.违情背理,不合逻辑有些成语在运用中,它自身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是一回事,前后矛盾。例1:为了让分别多年的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分析:“不期”即没有约定,与“精心组织”矛盾。例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分析:“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伤大雅”意在肯定,“不足为训”意在否定,两者连用,矛盾。11.范围不清,轻重失当句中的成语与上下文描述的情景相比,夸大其词,轻重失调,大词小用,言过其实。例1: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分析:“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用“各不相同”。例2: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分析:“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配用“有口皆碑”的,一定是不同凡响的,而且是已被普遍肯定的。“机关作风的变化”还不到“有口皆碑”的程度,并且尚未实现,所以不能用“有口皆碑”。例3: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分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用在此处程度太重。学习疑惑应对策略1.望文生义如“差强人意”“危言危行”“坐地分赃”“心劳日拙”“三人成虎”等的真正意思。1.对于望文生义的熟语,要准确理解它的意义。对于一些没有生僻字的成语,我们要学会运用“分析构成成分,破解关键词的含义,然后综合理解”的方法,准确把握常用成语的意义。对于似是而非的成语、根本就没有见过的成语,要集中精力一一查实和掌握。2.褒贬误用如“舞文弄墨”“弹冠相庆”“侧目而视”“无所不至”等误用。2.对于褒贬易误用的成语,一要搞清成语的真正意思,尤其是多义成语的多个义项,明确不同义项的感情色彩及使用范围;二要准确把握句子的语言环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该成语的使用是否得当。学习疑惑应对策略3.重复赘余如“你看他双眉紧锁,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一句中的“难言之隐”就是“苦衷”。3.对
本文标题:《名师经典》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 专题4 第2讲熟语(以成语为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7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