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开放战略、国际竞争与博弈
段培君一、当代战略形态的转变: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二、竞争优势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三、大战略视野中的开放战略新布局一、当代战略形态的转变: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在传统战略中的意义▲当代优势类型转向竞争优势的原因▲重点争取竞争优势,善于结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二、竞争优势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1、竞争优势对全球经济的主导作用•2、竞争优势对全球需求模式的影响•3、竞争优势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地位三、大战略视野中的开放战略新布局1、开放战略新布局:•——开放型经济体系新目标: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开放新高地:沿海内陆沿边—东部沿海战略•——贸易新结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企业新发展:世界水平跨国公司•——地区新战略:自由贸易区三、大战略视野中的开放战略新布局2、中国企业海外战略(1)能源、资本和技术的“全球统筹战略”—战略和政策体系的调整(2)非零和博弈的“伙伴战略”—已有模式的评估:海尔—联想—中海油—合作伙伴模式:中石化、北德州(3)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桥战略”—“产融结合战略”的新尝试:中建巴哈马项目和纽约汉密尔顿大桥—“华裔桥”战略:“走出去”战略华裔咨询委员会一、当代战略形态的转变: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在经典战略中的意义▲当代优势类型转向竞争优势的原因▲重点争取竞争优势,善于结合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利用固有的条件和选择一定的方法所形成的相对于对手的优势。这一优势在长期的战略实践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优势类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指导朋友田忌赛马比较优势:军事和经济•▲克劳塞维茨论专门讨论“空间与时间中的兵力集中”的问题,强调“在战略中的最重要和最简单的法则莫过于使兵力保持集中。除非有某种迫切的需要,否则绝不应分散兵力。”•▲亚当•斯密将不同的国家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的生产成本低就具有某种优势,因而就应该发展这种产品的专业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占优势的产品,贸易双方都能从交易中获益。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l7)中提出:一个国家如果专门生产自己相对优势较大的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换取自己不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就能获得利益。•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提出H-O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在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和廉价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以获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是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出于主流和控制地位的一种•理论,而我则力主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新的竞争优势理论必须从比较优势的观念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层面”,“新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必须把‘技术进步’和‘创新’列为思考重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01-2002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认为,当今提高竞争力的含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十年前国家和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是结构调整、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今天,竞争优势必须来自于创新并迅速将它们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商品化、产业化,以使其竞争对手的技术改造难以跟上它们的创新。从要素看•●在18至19世纪产业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时,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天然资源、地理环境、非技术或半技术工人等,因而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优势显得重要。进入现代以后,产业精细化,技术含量高,支撑它们的生产要素是现代通信的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大学和研究所等,这时来自于创新的竞争优势就特别重要。年代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高值化)(资本)(知识)进步性发展的最高阶段从理论分析看,经济增长的要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创新•●经济增长的要素首先涉及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积累的速度;•●其次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导致经济增长;•●第三是创新。最重要的是创新。没有创新,资本的不断积累就会面临边际效益的递减,也不会有新的产业部门出现。自主创新通过生产方式的突破性转变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它所推动的劳动力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技术装备水平的现代化也间接提升了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互补,抢占新产业链中的制高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国家战略层面上要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争取竞争优势,抢占高技术产业链中的制高点•●在争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发挥比较优势二、竞争优势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1、竞争优势对全球经济的主导作用•2、竞争优势对全球需求模式的影响•3、竞争优势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地位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产业化1977年提出信息经济1982年建立了互联网1994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1996年提出数字经济1999年推出21世纪信息技术2000年提出新经济全球信息网络2010年11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5亿2010年6月全球网民总量为19.7亿全球移动用户数达到56亿,固话用户为13.2亿。第二阶段:生物技术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美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达380亿美元/年,仅次于军事科学。美国基础研究经费的40%用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收入首次超过了IT产业。《财富》全球500强研发强度排名CompanyR&D强度R&DR&D增长率销售增长率部门£bn1yr1yr1.BiogenIdec,USA30.90%0.4410%10%生物制药2.ElectronicArts,USA25.70%0.4420%-6%服务业3.Broadcom,USA24.40%0.3818%11%技术硬件4.EliLilly,USA20.70%1.7612%6%制药5.AdvancedMicroDevices,USA19.60%0.6722%17%技术硬件6.Schering-Plough,USA19.60%1.0916%15%制药7.AdobeSystems,USA18.60%0.2117%18%软件8.Amgen,USA18.60%1.3514%18%制药9.Qualcomm,USA17.80%0.5940%16%技术硬件10.Genzyme,USA17.60%0.2827%24%制药11.Merck,USA17.50%2.24-4%-4%制药12.STMicroelectronics,Netherlands17.50%0.917%1%技术硬件13.Ericsson,Sweden16.90%1.8816%15%技术硬件14.Symantec,USA16.50%0.4104%60%软件15.Roche,Switzerland16.10%2.5212%14%制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加拿大:进入21世纪提出“加拿大创新战略”,要通过10年时间把加拿大创新能力提高到世界前列•法国2005年出台“竞争点”计划,确定66个竞争点,其中6个定位于世界前列•巴西2004年出台《创新法》•韩国2004年提出转变“模仿、追赶”型的研发模式为“创新”型模式,争取10年进入世界科技8强和经济10强。第三阶段:新能源产业•●新能源经济将是美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创造一个新的美国能源经济”。•——2009年奥巴马国情咨文•●建在沙上的房子会倒掉,建在岩石上的房子则会屹立不倒。美国经济就像着火的房子,要重振经济,除了尽快灭火之外,还需要重建经济基础,打造一个“岩上之屋”。•——奥巴马2009年4月演讲A、新能源开发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到2012年,可再生资源发电量比例将达到10%,2025年提高到25%。未来3年内,美国计划可再生能源产量翻一番。500亿美元用来提高能效和扩大可再生能源生产。——美国《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B、发展节能汽车产业•联邦政府资金40亿美元支持汽车制造商组装节能新汽车•2015年力争实现混合动力汽车销量100万辆•2012年前实现联邦政府购买的一半车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C.发展绿色建筑产业•50亿美元用于增强家庭住房越冬防寒性能计划•45亿美元用于联邦政府建筑提高能效•为200万低收入家庭修缮房屋和75%的联邦建筑进行节能改造。•2012年后新建成建筑的能效提高30%,2016年后提高50%。——《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一点结论•在当代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日益显示出其主导机制是创新。也是在这一意义上,笔者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要求,也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需要在当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意义上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机制。•——段培君〈沪港经济〉2009年第7期2、竞争优势对全球需求模式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也以质的特殊形态出现,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进行重组,形成了特殊的结构形式。在这一结构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中国的劳动力与美国资本的结合,表现为比较优势的战略形态。•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7亿劳动力,从业者约5亿。由于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廉,因而能够利用这一条件参与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工、发展加工贸易,形成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美国拥有世界货币发行权,因而美元具有独一无二的发行空间。美国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其货币发行不再受黄金储备的约束。全球需求拉动模式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货币的比较优势。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商品和货币的循环流动:中国商品流向美国,美国的货币流向中国。流动的结果是提高了世界的产出水平。这种经济机制是:当美元大量供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时,中国商品不断流向美国而吸纳美元,遏制了可能发生的通胀;当中国出现大量贸易顺差时,用剩余的货币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等,维持了国际收支的某种平衡,美国又依靠这样的资本流入继续增加货币供给。竞争优势作为必要条件•全球需求拉动模式的形成和维持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条件:全球创新驱动的演进情况。它直接影响生产率和回报率的提高,直接影响美国投资环境和美元的回流态势。也就是说,它是这一模式中美元循环和需求拉动模式长期维持的重要条件。•创新带动世界范围内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有效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全球各主要股指涨幅均在100%以上。创新驱动作为波动条件•创新驱动的波动性使得这一模式运行的平衡条件发生变化。作为全球需求模式循环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资本向美国的回流。这一回流的情况与创新驱动的阶段性表现密切相关。•创新驱动以新技术的出现为前提,而这一前提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当创新驱动处于高涨时期,生产率高,经济增长是所谓有质量的增长,美国的投资环境为全球看好,则资本向美国汇聚,全球需求拉动模式的循环不会发生问题。但是,当创新驱动处于低潮阶段,资本循环的关键利好条件失去,为维持模式的平衡运行就需要用其他的举措,例如资本运作借以维持。创新驱动二重性:必要性和波动性•如果长期依赖这种资本运作而没有创新驱动的支持,或者说如果没有生产率的提高而一味推动经济的增长,则经济的泡沫将导致危机,从而使全球需求拉动模式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造成模式运行的困难甚至逐步的解体。•2008年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开始打破全球需求拉动模式的循环过程,表明仅仅依靠资本运作和资产价格上涨来拉动经济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创新驱动在近期不能使生产率提高并降低通胀压力,资源的价格因素和劳动力价格因素结合起来将成为制约投资和出口增长的基本因素。全球需求拉动的模式从中国一方看也难以持续。创新驱动的关键调节作用•该事实表明,创新驱动实际上在全球需求拉动模式的运行中发挥了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其周期性表现以及人们对这一表现的认知和把握,实际上直接影响了需求拉动模式的可持续性。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说明全球在一段时期内高增长、低通胀的秘密,才能
本文标题:开放战略、国际竞争与博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8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