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修改)
(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1页(共10页)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卷)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题后相应的答题栏内。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是()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手工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A.男耕女织基本可以满足正常日用B.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C.家庭行业众多,生活所需都可解决D.农民的生产、生活要求极低4.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B.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得分评卷人(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2页(共10页)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5.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6.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缺乏资金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D.西方列强强抢路矿权,与中国企业不公平竞争7.下面两幅漫画,反映了中国某一历史时代的社会特征。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反映了“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B.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倾错误C.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D.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8.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③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④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3页(共10页)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历史为邓小平的结论提供了依据,如()A.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C.俄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D.俄国1861年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10.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D.进入2l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11.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中清政府搁置修路倡议的主要原因是()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②资金和技术的缺乏③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④担心列强借修路控制中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以下关于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叙述完整的是()①让人们及时地了解各地信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②大大密切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避免了矛盾和冲突③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④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幸而一路上都是顺风,航行得很顺利,但是一天一天、一周一周地过去,所见到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波涛浩淼的大洋,连陆地的影子都看不到。水手们越来越不安。……10月7日看到飞鸟了,但仍不见陆地,甚至连他自己也发愁了,因为(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4页(共10页)按他的计算,已经应该到达日本了。10月9日他向众人表示如果在三天内仍看不到陆地,就转回去。但是就在这几乎绝望的时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发现远远的水天相接处有一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原来是一个海岛,大家高兴得绝处逢生,一同舍舟登岸。”材料中的“他”及其航行结果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C.达·伽马——到达印度D.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1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面事件()①三次英荷战争②英法七年战争③英国摧毁西班牙海上霸权④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15.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A.牛耕B.蒸汽机C.内燃机D.互联网16.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其原因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③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应用④国际贸易的扩展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③④17.1929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18.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矛盾,是因为()①社会福利政策保障了百姓最低经济要求②缓解了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的(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5页(共10页)程度③遏制了美国国内可能的法西斯势力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19.下列有关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总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B.经济发展推动了军国主义复活的步伐C.经济发展得益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20.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21.下列苏俄、苏联历史上的农业政策或举措超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①余粮收集制②固定的粮食税③农业全盘集体化④大规模垦荒和种植玉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界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4.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说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6页(共10页)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5.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7分)2006年岁末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3分)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得分评卷人(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7页(共10页)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1分)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4分)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3)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四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4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人民版)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8页(共10页)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1)材料一中近代民族企业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4分)材料二【图一】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年)【图二】今天的现代化都市——新深圳【图三】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后的亲笔题词(2)材料二所反映的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为什么?(4分)(3)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19
本文标题:[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二期末试题(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15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