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认识教师与学生各自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教师应具有的职业品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素质;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学课时:6课时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教师。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前苏联乌申斯基:“教师个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事师如事父”元代“一官,二吏······九儒,十丐。”清代郑板桥《教官诗》“教官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弟子结冤仇。”1985年“教师节”1993年《教师法》3、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可替代性具体而言:(1)专业地位相对于其它职业的工资报酬有:高于型、持平型和低于型。大凡从事教师职业都与生计有关。如:鲁迅、周作人、老舍、郁达夫等我国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经济地位——最直接、最基础的指标(3)政治地位参政议政程度及在社会政治体系中所处位置(4)职业声望社会公众对该职业的意义、价值及声誉的综合评价(一)鲜明的示范性1、青少年富有模仿性2、示范性渗透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二)特殊的复杂性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体性2、教师劳动内容是复杂的3、教师劳动对象受外界环境影响多三、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三)独特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教师是指能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的影响学生。1、因材施教2、对教学原则、方法、手段、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3、教育机智和教育幽默(四)显效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现代教育理念1、新的教育观强调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2、新的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3、新的教育活动观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和“综合渗透性”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科学文化素质(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2)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3)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4)基本的美育知识(二)良好素质(1)组织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内容、方法、目的确定组织学生集体和课外活动能力2、教育能力素质口头语言:口齿清晰,内容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富有逻辑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感染力等书面语言:板书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字迹清晰工整,鲜明醒目,形式多样多鼓励性语言(评语)体态语言:整洁的仪表、自信的神态、愉快的表情、安详的举止等三者共同配合使用(2)表达能力:(3)自学、科研能力自学能力是教师不断丰富完善知识必须具备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即研究者”3、职业道德素质“专人专事专责”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职业道德在教师所具备的各种基本素养中居核心地位,是其它素养的灵魂。教师必须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并把它转化为行动的力量,不计个人得失,甘于无私奉献。这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林崇德“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具备爱心。小学教师业务资格:性情、气质、性格、情感、态度等。国外小学教师的业务进修内容:个性、情感态度的修养,而非知识更新。情感水平和知识水平,学生更喜欢情感水平高的教师。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与“不当”(3)良好的道德修养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家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教育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尤为重要。(4)团结协作的精神4、心理素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1)教师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完成社会赋予学校重任的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改变和影响学生强有力的因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履行教师工作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养1、较强的认知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等2、积极乐观的情绪“踢猫效应”——学会控制情绪3、坚忍不拔的毅力4、良好的性格特征性格开朗、温和宽容、细心细致、沉着冷静等创新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目标观、师生观及学生观创新教育能力:善于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的人格特征: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教师的想象力和激励作用5、创新素质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现代教育理念2、良好素质(1)科学文化知识(2)教育能力素质(3)职业道德素质(4)心理素质(5)创新素质第二节学生(一)学生是人1、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2、具有思想感情3、具有个性特征(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2、具有身心发展的全面性3、具有获得成人具有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3、学习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是教育对象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学生的社会地位1、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二、学生的地位第三节教师与学生(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发展1、定义:一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彼此所处的地位(即角色关系);二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交往(即心理关系)。两种关系统一构成师生关系的特殊性。2、师生关系的发展(1)教师中心说(2)学生中心说(3)主导主体说(二)师生关系理论模型的研究(了解)一、师生关系的理论发展概述(一)师生关系的社会制约性师生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又是社会中人和人关系的反映。1、封建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3、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合作型(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民主平等2、爱生尊师3、教学相长二、师生关系的本质特点(1)教师关爱学生的表现深刻的社会性普遍性稳定性无私性(2)学生尊敬教师幼儿: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中学:以教师的学识和人格为依据爱学生第一,敬教师第二。老师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1、理解学生——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2、建立教师威信(1)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2)教师的人格魅力(3)教师善于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4)教师对评价手段的使用3、善于与学生交往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本文标题: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2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