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文评述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10076120203杨兵论文题目: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论文作者:罗军刚,解建仓,阮本清论文来源:水利学报;2008,39(9);1092-1104.该文作者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信息论中的熵值理论应用于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中,建立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事故周期和风险度作为区域水资源短缺风险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效地解决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并使得权重的确定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可行、科学可靠,结果相对客观可信。作者对于文章题目的拟定,以及对关键字的提炼非常准确,很好的体现出了本文的重点,即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同时该文摘要简单明了的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中作者首先简述了研究背景,指出常用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估方法的缺点,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为了改善评价结果由于人文因素造成的偏差,建立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信息熵所反映数据本身的效用值来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使得权重的确定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采用熵权与主观权重结合的方法确定综合权重,兼顾主观偏好与客观属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靠。在第二部分作者介绍了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紧接着在第三部分作者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隶属度的确定、熵值法确定权重系数四个方面具体讲述了基于熵权的水资源短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最后作者通过对现有统计数据分析,运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本文进行了例证。作者分别采用了主观权重、熵权、综合权重三种赋权方法对2010年西安市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最后根据作者的实验,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这三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熵权法和综合权重法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主观权重法与这两种赋权方法对于部分评价结果出现一些偏差。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由于其权重的客观性,使得评价结果更客观合理,且理论依据充分、简便实用。将主观权重和熵权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权重,既有理论依据,同时又能体现专家对不同指标的偏好。本人认为作者在对论文中还存在着一些小瑕疵,在论文格式上,论文的三级标题和文章中公式的标注,都采用了(1)、(2)、(3)等的标注形式,容易产生混淆,建议可以将其区分开。其次该论文的发表时间为2008年,在参考文献中大部分都是2000年前后的文献资料,而且大部分是国内文献,仅有一篇是相对比较新的资料,这就使读者对本文的前瞻性有一定的疑虑,建议再多参考几篇相对近期的国内外文献。以上就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海涵,并批评指正。总体来说,我从这篇论文里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论是作者独特的命题视角,创新性的理论观点,还是其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格,精确的研究思路,都让人受益匪浅。感谢成老师在本学期精辟的讲授和辛勤的教诲,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您更多的点拨和帮助,在这里,请允许我表示对您衷心的感谢。
本文标题:论文评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2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