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浅析改革开放30年讲稿
-1-改革开放30年启示与思考学习辅导讲稿(左殿明搜集整理提供)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举世瞩目。一个东方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总结30年,可以进一步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改革开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深刻领会并科学评价30年的改革开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领会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工作部署,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一、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1、党的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报告深刻总结、精辟概括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概括,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对改革开放做了根本的政治定位,值的我们加以深刻的领会。2、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它不同于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那种革命,而是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使党保持先进性、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革命(十七大报告)。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2-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1)改革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这条道路,党的十七大作了明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界定,确定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突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揭示了我们党在实践中找到的这条道路的关键之点。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开辟出这条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人民群众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道路就是党的事业的命脉。(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党从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体制改革,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通过对外开放,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生产力的发展开拓出广阔空间。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3-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剔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平均增长了6倍以上。(3)改革开放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从本质上说,是对改革开放道路、中国发展进步的观念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的这一概括,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成果集中整合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是在共同的理论主题之下展开的,这个共同的理论主题就是“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为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理论主题,这一理论,才形成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展开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既面对着这一共同主题,又分别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第一,邓小平理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第三,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与时俱进性,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三种具体的理论形态表现出来。这三个理论在共同的理论主题下既独立成章又一脉相承,共同谱写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4-章。改革开放实现了开辟道路、创新理论、发展事业的有机统一,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诗篇,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作了重要铺垫,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改革思想的提出和初步实践阶段。这大体上是从1978年12月18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固步封闭转变到对外开放,从墨守陈规转变到锐意改革。1、改革开放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为前导的。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是怎么看待“文化大革命”,怎么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当时在思想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两个凡是”,主张“凡是毛主席的指示都要坚决执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定都要坚决维护”。有同志不同意“两个凡是”,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实践标准来实事求是地评价“文化大革命”,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是非功过。于是展开了一场大争论、大讨论。邓小平同志支持了这场大讨-5-论。他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这个讲话可以看做是我们党解放思想的一个宣言书,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前提。解放思想的过程中也有偏差,有的人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否定我们党、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极大地偏离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小平同志又出来纠正这种偏向,强调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并在这个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党的思想路线。依据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科学地区分开来,强调一方面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一方面要反对和纠正毛泽东的晚年错误。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上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强调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作保证。根据历史转折的新要求,我们党又加强组织建设,逐步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这是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在拨乱反正基本结束的基础上,1982年9月召开了党的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这次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随后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6-的战略。4、首先从农村改革开始的。近30年来,中国先后在农村进行了三步重要的改革。第一步改革是1980年开始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通过这一改革,中国在农村建立了基本的经济制度,保障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第二步改革是1985年以农村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的改革,它统筹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而第三步改革则是目前(2008年10月9至12日)正在进行的农村综合改革。如果我们综观这几步改革,就会发现,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中国广大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革从农村开始,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战略决策。因为较之城市,农村改革比较容易,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以上,又非常重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中央尊重群众愿望,积极支持试验,几年工夫在全国推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广大城乡人民得到显著实惠。5、兴办特区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这一建议引起了争论。许多同志担心国门一旦打开之后,资本主义的东西会如洪水猛兽一样涌进来。但是邓小平表示赞成与支持。他说:“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并批准公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标志经济特区正式诞生。根据邓小平的建议,1984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从大连到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7-(二)以城市为中心全面的改革探索阶段。这大体上是从1984年10月召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了城市,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领域、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明显进展。1、适应改革从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新形势,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从而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并对其作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概括。2、落实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贯彻十三大精神,我国经济从1984年到1988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
本文标题:浅析改革开放30年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