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第三章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主讲人:陈祥槐引言公共决策过程本质上是公众的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过程,在此转化过程中,关键取决于公共决策规则。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看,公共决策过程中所有局中人都是“同床异梦”的经济人。关注的问题:从实证分析来看,公共选择研究公众的偏好通过某种政治程序会产生怎样的决策结果;从规范分析来看,它评价通过各种不同政治程序所产生结果的优劣,从而对各种公共决策程序做出评价;从政策分析来看,选择和设计政治程序,以使得决策结果能够较为符合政策的目标。公共选择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维克塞尔首创,布坎南(1982年Nobel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是一种对政治的看法,是把对市场决策的经济分析扩展到了非市场决策中。公共选择视经济政策决策为内生变量,核心有两个中心要素:将政治视为交易;经济人的选择行为。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JamesM.Buchanan布坎南的精彩话语:“每件事、每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公开接受批评与挑战。”“在一篇自传性文章《胜过耕田》(注:该传神的题目来自奈特,含有就业的比较性评价成份,但也招至一批批评。)中指出,我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乃至对学术生涯、实证分析与规范性立场的态度,受到两个人的重要影响。一位是威克塞尔(他的影响完全在观念上)…回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威克塞尔的奠基与后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中和我的研究有紧密关联的宪法经济学…另一位深刻影响我的人——奈特。在他的教导中,提出的问题可能超过解答的问题。”“很多看似真理的事物,其实都大有问题,有勇气能冲破知识的迷雾,才不愧是真正的学者。”(奈特)“假如一位画家只有红色的颜料,那么他的画将只有红色的色调。”“公共选择可以被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经济学在政治学中的应用。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相同的,涉及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官僚体制等等。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却是经济学方法。”--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II》二、公共选择(决策):特征与要素公共选择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的供给等问题。公共选择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公共产品(PUBLICGOODS),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不管好与坏)的非排他性。公共选择的三大基本内容:公共项目的提供种类公共项目的成本分担或筹资方式公共项目的提供规模讨论:公共决策(PublicDecision)与私人决策(PrivateDecision)的区别?公共决策的偏好表达方式:投票公共决策中的公共产品特征公共决策结果的强制性公共决策要素决策主体决策方式(决策规则或原则)决策结果(均衡有效性的判定)三、公共选择的规则或原则公共选择的方式是政治投票(相当于市场交易中的货币)。公共选择的三大规则或原则:1、直接民主制2、集中裁决制(包括独裁制)3、间接民主制公共决策机制一致通过原则多数票通过原则集中裁决规则(含独裁)简单多数规则绝对多数规则直接民主制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3.1直接民主制(DirectDemocracy)采取“一人一票”的投票原则主要有两种规则或机制:1、全票一致通过原则(UnanimityRule)2、多数票通过规则(MajorityRule)简单多数规则2/3多数规则林达尔设计了一种机制,通过一致性规则决定公共物品的提供。两个社会成员,Adam&Eve燃放烟花(公共品,记为r)SA=燃放烟花费用中Adam的份额SE=燃放烟花费用中Eve的份额对任一给定的份额SA和SE,Adam和Eve对烟花有一定的需求量,用需求曲线表示一致通过原则与林达尔均衡(LindallModel)•DrA和DrE分别表示Adam和Eve的纳税份额和烟花需求量的关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纳税份额下降时,消费更多的烟花•SA+SE=1(用OO‘表示)•每个人面临的不是相同的价格,而是每单位公共用品的“个人化价格”personalizedprice,称为林达尔价格Lindahlprices•均衡当每个人都愿意投票赞成相同的公共品数量,这时的林达尔价格就实现了均衡。•在图中,当公共品数量为r*时为均衡点,Adam和Eve愿意纳税的份额分别为S*O和S*O’Lindahl均衡的结果是帕累托最优,但其如何实现?设想一个拍卖者,宣布每个人的纳税份额,在这个份额下,如果Adam和Eve选择相同的公共品数量,则达到均衡。如果选择的公共品数量不同,则拍卖者宣布新的份额,直到均衡为止条件:拍卖机制的存在;局中人都能真实表达自己偏好Lindahl均衡的实现条件?全票一致通过规则的特点分析优点:社会成员就公共品提供及其成本分摊等达成一致意见,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缺点:成本高昂(局中人越多成本越高),可能无结果。3.2多数票通过规则优点:(1)易于产生决策结果,导致中位选民现象(TheMedianvotertheorem);(2)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投票规则。缺点:(1)产生多数人侵占少数利益的问题(即多数人的暴力,如法国的“光荣革命”导致雅各宾“红色恐怖”);(2)投票结果易于受利益集团的控制;(3)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投票悖论(VotingParadox)和循环投票(CyclingVoting)现象。3.2.1投票悖论(Votingparadox)假定有甲、乙、丙三人,对A、B、C三个方案进行投票,各人的偏好程度如下:甲:CBA乙:ACB丙:BAC如果进行两两投票,采用简单多数投票制规则,则不可能得出最终结果。这种情况随着投票数目和备选方案数量的增加,投票悖论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Votingparadox:Althougheachindividualvoter’spreferencesareconsistent,thecommunity’sarenot.投票悖论:虽然选民的偏好是前后一致的,但是投票结果却没有一个稳定的均衡结果。投票的结果取决于投票的顺序。(A,B)A;(B,C)B;(A,C)C。投票悖论的原因:存在多峰偏好的选民。如果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就不会出现投票悖论。单峰偏好与多数投票均衡偏好的“峰”指比相邻的偏好都高的点。单峰偏好: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不论偏离的方向如何,其效用是下降的。双峰偏好:如果选民偏离其最满意的结果,其效用先降后升。公共品数量效用公共品数量效用单峰偏好双峰偏好为何会有双峰偏好?两个例子导弹的数量只有大量的导弹才能起到威慑作用,如果导弹数量适中,还不如没有。导弹数量效用双峰偏好为何会有双峰偏好?两个例子公共教育投入公共教育投入较少时,富人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只会增加他们的税收负担,因此效用随着公共教育投入的增加而下降;当公共教育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富人的孩子也愿意去公立学校。这时,公共教育投入增加带来效用的增加。公共教育投入效用双峰偏好为何会有双峰偏好?不能用一维数量来表示的物品,例如一幢空房用途的决策图书馆游泳池医院效用双峰偏好3.2.2中间投票人定理中位选民定理(Themedianvotertheorem):只要所有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多数票的结果就能反映中位选民的偏好。中位选民的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的中点。即一半选民的需求高于中位选民,一半选民的需求低于中位选民(超级女生李宇春).必须回归到可用一维数量衡量的公共决策。注:中间投票人(Themedianvoter)指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的中间状态。考虑下列五个人的偏好,下表给出了他们偏好的聚会支出水平。直接民主制——中位选民定理选民最偏好的支出水平Donald5Daisy100Huey150Dewey160Louie700中位选民是Huey多数投票的均衡结果正是中位选民的偏好150任何大于150元的方案和150元对决,Donald,Daisy和Huey都会选择150而任何小于150元的方案和150元对决,Huey,Dewey和Louie都会选择150直接民主制——中位选民定理选民最偏好的支出水平Donald5Daisy100Huey150Dewey160Louie700投票的中位选民定理(Medianvotertheorem)中间派自由派保守派选民数量3.2.3互投赞成票问题(Logrolling/votingtrading)如果投票者对不同方案的偏好程度不同,则他们会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提案进行投票交易。投票交易可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也可能使社会福利受损。经常是多数人结成一个联盟,对那些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项目投赞成票,其成本主要由少数派承担。3.2.4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阿罗不可能定理(1951):对民主社会来说,找到一个能满足所有合理的假设标准的投票规则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能将个人偏好合理地整合为社会统一的偏好。阿罗指出了个人偏好在转换成社会偏好或公共偏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3.3集中决策规则集中决策是一种非民主决策机制,是对公共偏好和公共意愿的一种替代选择.集中决策具有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的特点,在特殊情形下(如战争时期或军队)既常见又必要。集中决策具体可分两种:一人决策(独裁决策)和少数人决策。集中决策更主要反映了决策人(当权者)本身的效用或偏好(如豪华的办公大楼--腐败的“徽章”?)。公共决策:民主与独裁,孰优孰劣?3.4间接投票决策(RepresentativeDemocracy)现实世界中,通常的公共选择程序是民主投票与集中决策的某种结合,其表现形式就是间接投票决策(如中国的人大代表制度)。间接投票决策过程中的局中人及其博弈:1、选民行为2、选民代表行为3、政治家行为4、管理者或官僚行为四、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经济分析投票者行为的分析政治家(政党)行为的分析政府部门(官僚)行为的分析利益集团行为的分析4.1投票者的行为:投票与不投票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由于公共决策是一项公共产品,因而选民会产生“搭便车”行为,采取事不关己、听之任之的态度。由于公共决策中收入决策与支出决策的分离使得选民的态度往往是自相矛盾的。在公共收入政策方面,选民们倾向于少纳税,反对增加税收,但在公共支出方面,选民们又希望政府能够免费提供较多的产品或服务。问题1:选民在什么情况下投票?问题2:投票者的成本和收益有哪些?取决于投票的效益和成本、其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仅当MB-MC=0时,投票者才会乐于参加投票。4.2政治家(政党)的行为:选票最大化由公众选举产生、代替公众行使公共权力的人是政治家。政治家的目标是当选或连任,要争取尽可能多的选民来投自己的票,就必须按大多数选民的意愿提出施政方案或做出公共政策。要想选票最大化,则要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因此,政治家目标:赢得选举,实现选票最大化。政治家在选民和管理者的牵制和影响下,在公共决策上表现出公共部门支出过度增加,赤字规模居高不下的倾向。4.3政府部门(官僚)行为:公共权力(部门预算)最大化最佳或有效率的供给量为Q*(MSB=MSC),但政府部门在追求权力极大化的时候,会使供给量扩大到实际的QB(TSB=TSC)。供给量效益、成本OTSCQ*TSBQB传说中的尼斯卡宁官僚模型4.4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殊利益集团(specialinterestgroup),:指一个力图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活动施加压力的、由小数有共同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特定组织。特定的公共项目会与特定群体的利益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特殊利益集团他们在公共决策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能够降低本集团成员了解信息、对政治家进行游说或贿赂的成本。特殊利益集团结成联盟进行竞选,发挥的威力可以远远超过其在人口中的比例(如犹太人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利益集团寻租的例子•效率产量•配额租金(垄断利润)竞争价格卡特尔价格五、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公共选
本文标题:第三章 财政活动中的公共决策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