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实施报告定稿
让普通人非同寻常让寻常人不同凡响——《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实施报告一、整体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的整体设计理念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整体上将教师的“教”转化为了学生的“学”,注重“以生为本”,体现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进行教学,抛弃了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努力实现课堂翻转。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强化,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习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巩固了学习成果。(二)教材及内容分析本教材是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第三版)上册。本单元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及课外古代诗词诵读几部分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按内容的不同既分开进行教学,又将各部分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有梯度、有联系、有目标、有方向。阅读与欣赏部分的三篇文章除语文的文学性之外以教会学生做人、思政教育为目的,做到了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励志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表达与交流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作能力为基础,教会学生做事,助力学生的就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运用前两部分所学的知识进行访谈活动,让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热爱专业,明白该专业对导游人员的基本要求,从而让学生合理规划中职三年的学习及职业生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德技并修,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本单元内容如下表所示:(三)课程定位语文课是中职基础课程之一,它既属语言文学课,又属工具课。作为语言文学课的性质:以阅读与欣赏课为载体,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分析、品读文章的能力。作为工具课的性质:通过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让语文课运用于学生的人际交流、维持社会联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四)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欣赏能力,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他们对手机及电子设备非常感兴趣,自我意识较强,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主观臆断性。他们渴望美,追求美,但缺乏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情绪,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五)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表达与交流(写作)语文综合实践第一单元《我的母亲》知识目标:1.准确书写本节课生字词:撮土揣敷衍窘刮痧筹款就寝2.能够叙述文章作者的生平及代表作品。3.能够分析出文中涉及的人物的描写方法。能力目标:1.能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整体感知文章。2.能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对写人散文的分析能力以及品鉴能力。3.能按要求进行课堂讨论及小组合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听话与说话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听话的基本原则;2.能够说出说话的基本原则;能力目标:1.听话能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2.说话能简明、连贯、得体;3.提高学记叙文选材组材知识目标:1.掌握记叙文选材的途径;2.掌握记叙文选材的原则;3.掌握记叙文组材要求。能力目标:学会直接选材和间接选材;学会将真实、典型、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目标:1.通过现场访谈等形式,能让学生强化认识听话、说话的技巧。2.学生能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会写访谈提纲。4.通过制作调查问卷、分析问卷的结果,现场访谈等环节,掌握访谈的步骤整体感知4.能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从而学会运用描写方式塑造人物形象。素养目标:1.学会正确地做人行事。2.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3.引发学生感恩母爱、热爱母亲的情愫。4.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生听说的能力,注意用语的表达方式。素养目标:1.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尊重他人说话,并能对听到的信息作出积极准确的评价。2.要善于排除外界的干扰,善于边听边思考。有意义的材料组织在一起,进而提高写作记叙文的水平。3.能按要求进行课堂讨论及小组合作,学会资源共享。素养目标: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资源共享。及技巧。能力目标:1.学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与人交流沟通。2.具备在特定的情景中倾听、表达的能力。3.准确捕捉访谈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记录。4.学生具备实地访谈的能力。素养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2.通过访谈活动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树立学生自信心。《金大力》知识目标:1.解决本文生字词。2.把握人物形象,熟悉白描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章,学会写人散文的分析能力以及品读能力。3.通过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素养目标:1.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光荣。2.培养学生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观,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踏实做事,只要认真做人,就是一个高尚的公民。应用文便条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常用便条的基本格式2.能够撰写常用便条能力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判断该运用哪种便条2.能按要求进行撰写便条,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及写作能力3.能克服心理障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应用文写作,提高学生的探《梦和泪》知识目标:1.解决本文生字词。2.了解作者舒乙。3.了解课文设疑和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3.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素养目标: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并具有家国情怀。知能力。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六)本单元学习重难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中职一年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学生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感受淳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以对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的分析,由此及彼,以“别人”的人生指导自己的人生,进而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七)教学策略本单元教学设计遵循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和职业素养。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协同设计方,引导他们采用自读、互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以及互评等方式去学习,根据学生当前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学习内容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利用云班课平台,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企业评价,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从而掌握教学目标达成程度,逐步培养学生善良感恩、质朴勤劳、敬业爱国的道德品质及高尚情怀。二、课堂教学实施(一)实施过程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相关的学习资源及学习任务利用云班课发送给学生,并督促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做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上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将原本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以合作探究、头脑风暴、实战演练、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根据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割”,将大问题转化为小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排序,让学生层层递进、各个击破。课后巩固:作为课堂教学的任务延伸,与创设的情景相呼应,同时加大了学生能力的考察。(二)评价体系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评价模式,线上利用云班课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快速分析出学生的优势及薄弱点,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优势、补足短板。线下评价按照相应的占比采用教师评价、组长评价、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并将此评价纳入到学生的期末考核中。(线上评价)(线下评价)(三)实施成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从母亲、金大力、冰心等或普通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感受了感恩、勤劳、朴实、热情、善良、爱国等优秀的品格,懂得了应该如何“做人”;通过听话、说话、写作等内容掌握了认真倾听、正确表达、准确书写,知道了应该如何“做事”;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专业、并激发了对专业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的学习及发展目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增强了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反思与改进本单元的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学生课前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邀请企业参与课堂,结合学生的专业与生活,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重难点。不足之处:平台建设待优化,资源待丰富,教师信息化水平、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五)特色与创新为了落实课程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引导和培养学生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本单元以“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云班课、微信、美篇等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效融合,以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主线,将信息技术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学习培养了他们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采用企业进课堂、校企共育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本文标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学实施报告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6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