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复习纲要】1.“可见宇宙”的半径;天体系统层次结构;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次序及分类;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变化规律等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变化等基本特征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地方时、区时、时区三者的区别及联系;时间计算)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晨昏线;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更替及五带的划分)6.地球的结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之间的界面名称;地壳平均厚度变化规律;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外部结构(大气圈分层、各层平均厚度、大气圈上界)※※宇宙天体万有引力永恒运动天体系统可见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总星系)其他行星系地球普通性特殊性(存在生命)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稳定的太阳光照由于日地距离适当,自身体积、质量大小适中,所以拥有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较厚的大气层太阳内部光球层黑子耀斑、日珥2、干扰地磁,产生磁暴色球层日冕层1、影响气候3、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风4、碰撞高层大气,产生极光基本特征: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自转黄赤交角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五带昼夜更替产生了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自转地理意义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公转地理意义自转公转绕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地轴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1恒星日(23h56m4s)(真正)1太阳日(24小时)除两极点外全相等(15°/时)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自西向东(逆时针)1年(约365日6时9分)近日点>远日点(1月初)(7月初)直射点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判断及地方时计算1、写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位置?2、计算出北京时间?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3、比较A、B、C、D、E、的昼长及正午太阳高度大小?4、计算F点昼长和日出时间?5、全球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6、计算北京(40ºN,116ºE)的正午太阳高度及M点的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F0º2.读图,表示我国“六一”儿童节那天阳光照射地球的是: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BD读图回答: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2.此时北京时间是A.12月22日2时B.12月22日14时C.6月22时20时D.6月22日8时BS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南极圈及以南出现了极夜现象,应为12月22日。再结合1800经线与赤道交汇处是昏线,推知1800经线为18点。晨线晨线昏线北京时间:18-4=14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升旗时间5︰045︰035︰02降旗时间19︰1819︰1919︰2018.表1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此时,昼夜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19.表1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北移AB2008年9月25日北京时间(东八区)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飞船在近地点200公里到远地点347公里的椭圆轨道飞行。据此回答问题:1.“神舟七号”飞行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宇宙空间C2.台州市(121ºE,28ºN)某学生对本地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下图),神七成功发射之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a应最接近()A.23º26′B.28ºC.62ºD.66º34′B2008年8月8日~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116ºE,40ºN)成功举办,回答以下问题:1.台州市在下列日期与2008年奥运会期间某日,昼长最接近的是()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B.奥运圣火途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台州的那天(5月18日)C.奥运圣火在青海湖传递的那天(6月23日)D.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沈阳的那天(7月17日)2.第29届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大致是()A.40°~44°B.50°~46°C.62°~58°D.40°~36°CB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东向西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西向东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若绘制图中沿30º纬线的地壳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莫霍面C.岩石圈底部D.古登堡面AB右图为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位于60°W的赤道上某地刚好日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日大致是______日前后。(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3)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快或慢),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极昼范围将如何变化?_______(4)图示月份,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冷暖空气一再交绥于______地区,形成______天气。6月22(23.5°N,30°E)(不标南、北纬或东、西经的0分)慢将逐日缩小江淮梅雨31、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日是______月______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现象。(2)图中可见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或昏)线。(3)此日,地球公转至(近日或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4)ACE自转角速度:;自转线速度:。(5)写出地方时:A、时;D、时;E、时;622极昼晨远日慢A=C=ECAE1244(6)此时C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C点该日正午的太阳高度_____。(7)B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C点的昼长时间为_____小时,日出时刻为______时;E点的昼长时间为______小时,日出时刻为______时。(8)图中在同一瞬间看到日出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9)五带划分CE。(10)过三个月后,则浙江省各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0°66.5°昼长夜短126164CE热带北温带1232、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AOB为晨昏线,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是________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并用斜线表示黑夜。(2)AO为________;BO为________。(晨线或昏线)(3)此日是____月____日前后,为北半球的日(节气)。(4)AEO自转角速度:;自转线速度:。(5)写出地方时:A、时;B时;O时;C时;D、时;E、时;(5)C点的昼长时间为_____小时,O点的昼长时间为_____小时。北极圈内出现现象。(6)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此时B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B点该日正午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南昏线晨线622夏至A=E=OAEO18612120或2415120极昼由北回归线(23.5°N)向南北两方递减0°66.5°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是,图中D点的地方时点,图中AB是(晨、昏)线。(2)这一天是月日前后,北半球为节气。(3)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4)图中C地的昼长为小时,E地的昼长为小时,地方时点日出。(5)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北回归线(23.5°N)120°W6晨622夏至昼长夜短南极圈以南1288DAEB3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此图表示半球;(2)此图所示是北半球的▲节气;(3)图中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点,白昼最短的是点,二者相差▲小时;(4)图中各点中,此时为早晨6点的是▲,C点的时间是▲点,北京时间为▲点;(5)图中各点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的是▲,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6)在图中标出只射点的位置M,其地理坐标为▲。900E00北夏至CD12B182ADD(23.5°N,90°W)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复习纲要】1.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四者的组成关系;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典型代表;地质循环2.内、外力作用与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与地形(六大板块名称、位置)、地质构造与地形、外力作用与地形)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原理(气压值的比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向的确定);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4.水循环(分类、环节);洋流(洋流分布规律;太平洋洋流名称;洋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矿物岩石化学元素岩石(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侵入岩喷出岩(花岗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两个突出特征??(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地壳的物质循环——地质循环(能量来源于?)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代表岩浆岩的是()A.①B.②C.③D.④2.代表成煤过程的字母可能是()A.a或bB.b或cC.c或dD.d或aDC变质岩乙岩浆甲⑧①②③④⑤⑥⑦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1、表示大理岩形成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只参与了②③环节B.⑥⑦⑧为熔化作用C.甲类岩石中常能找到化石D.最常见的乙类岩石是花岗岩DA丙丁岩浆岩沉积岩地球表面形态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板块碰撞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风化板块张烈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地表形态骨架削高补低侵蚀地貌沉积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质作用高大山脉、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裂谷、海洋海岭山地、谷地山峰、谷/盆地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流水沉积风力沉积陆块-洋块碰撞陆块-陆块碰撞安第斯山脉日本岛板块碰撞区域产生的地表形态板块张裂区域产生的地表形态海沟岛弧、海岸山脉海岭张裂碰撞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②③④四处,属于向斜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在图示区域地下某处拟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最佳的选择地点应为()A.①处地下B.②处地下C.③处地下D.④处地下3.图示各类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源于地壳的()A.岩浆活动B.固结成岩作用C.内力作用D.外力作用4.人类下列行为中,不会加剧图示区域自然灾害的是()A.①处围湖造田B.②处滥伐林木C.③处修建水库D.④处植树造林BACD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近地面风(F气、F地,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F气、f、F地,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全球七大气压带全球六大风带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风向?成因?移动?影响气候(原动力?风速?风向?)(成因?)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压系统锋面气旋系统冷锋低压系统——气旋系统高压系统——反气旋系统冬季的寒潮、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北方夏季的暴雨梅雨台风长江流域伏旱秋高气爽的天气北方冬季干冷暖锋准静止锋一场春雨一场暖洋流分布规律意义影响气候:影响航运(交通)影响海洋生物:影响海洋环境:0°30°N60°N30°S暖流使流经沿岸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海洋污染渔场(成因??)(洋流模式图)“蓝蓝的天空,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跑着那羊群……”。据此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2.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A.极有可能沙尘暴肆虐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AB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
本文标题: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8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