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
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摘自七年级上册)【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鸣声凄苦,啼声如“不如归去”。【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①洛阳边。(摘自七年级上册)【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①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摘自七年级上册课外)【典故】①送酒:此处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朝梁箫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正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赏析】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摘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典故】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折柳”是“折摘杨柳”的意思,据传旧时长安之东有一桥名曰灞桥,当时的人们常常会折摘柳枝送给朋友,“柳”谐音“留”,委婉表达对朋友的挽留和惜别之情,所以人们就会用“折柳”来表达离别之意。【赏析】这支曲子,后来被常常用来表达朋友间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5、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摘自七年级下册课外)(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赏析】诗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抨击的是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6、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①。(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相传周武王灭商后,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赏析】这里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之情,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7、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赏析】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8、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②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赏析】①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9、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1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①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摘自八年级上册)【典故】李清照援引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指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它的翅膀拍打着水面,便能涌起三千里的波涛,直上那九万里的高空,写出了大鹏高飞的壮大景观。【赏析】李清照把自己比作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在梦境里凭借着九万里的大风扶摇直上,像大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11、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①上,忽复乘舟梦日②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③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摘自九年级上册)【典故】①垂钓碧溪: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到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②乘舟梦日: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③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传》记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赏析】①②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③李白暗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机会一定有的,到时将扛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摘自九年级上册)【典故】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赏析】①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之情以及物是人非的感慨。②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13、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①此去无多路,青鸟②殷勤为探看。(摘自九年级上册课外)【典故】①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②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赏析】诗的尾联借“蓬山”指代自己内心苦苦相思之人的所在之地。借“青鸟”指传递信息的人。此处使用来源于上古神话传说的典故,十分巧妙自然,给诗歌平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展现出了爱情的朦胧与含蓄。14、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摘自九年级下册)【典故】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赏析】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15、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③。(摘自九年级下册)【典故】①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记载,东吴孙权曾骑马射虎马为虎所伤,他以双戟投掷,虎才退却。②冯唐:汉文帝时人,当时任郎中署长。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云中郡守魏尚是抵御匈奴的良将,因上报杀敌数字较实际多六人,被削职。冯唐向汉文帝提意见,认为处罚太重。文帝接受了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去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郡守的职务。③天狼: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侵略。【赏析】①作者以孙权自比,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②诗人以西汉名将魏尚自比,是希望朝廷重用他,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③末句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摘自九年级下册)【典故】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③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赏析】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②③“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17、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摘自九年级下册)【典故】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赏析】列强逼近,中国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前途危殆。18、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①。(摘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典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赏析】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恶势力,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只有铲除这些势力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1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①。(摘自九年级下册)【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赏析】作者在这里赞颂孙权,是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同时也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懑之情。20、别云间(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摘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典故】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
本文标题:统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用典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8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