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历史新教材整合处理策略
新课改的显著特点是实行“一标多本”,在新课标下的历史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在《中学新课标资源库·历史卷》中提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而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一文中也提到:“课标与教材关系中,教材是服从于课程标准的。”这就意味着一线教师要把教材从“依赖对象”更变为“依据对象”。在以新课标为“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和教学内容的“自主”编排,整合现有各种教学资源,也就是要历史教师思考怎样去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增、舍。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和做法。一、宏观上灵活整合、重构体系新课标下,高中教材以“模块”+“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各模块之间,既各有侧重,又有密切的联系。知识概括性、理论性、跳跃性太强,同时也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相互参照,统筹兼顾,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重新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体系。1.模块内的专题整合教师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做好模块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一门课程分为若干单元,一个单元又可分为若干课时。课程不同,单元的划分和功能也不同,有的课程各单元之间相互独立,在顺序上可互换位置;有的课程中,前一个单元是后一个单元的基础;有的课程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是综合的。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各个单元和每一个单元进行整体思考和合理安排,以便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对历史必修l中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与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在教学顺序上进行调换。这样整合后,优点非常明显:将中国的历史置于世界之中,既能时刻了解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学生感觉到责任;凸显“世界史”真正含义,体现历史的磅礴气势,唤醒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认同,激发学生强烈的历史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历史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得多。同时,使历史专题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不仅更好体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也能横向反映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与碰撞。2.单元内部各节教材内容的整合新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材多元化、模块的限时性等特征,我们必须在阅读和理解了教材中整个单元的基本内容和各节之间联系后,再分别解读各节的课程标准和单元的课程标准;最后对该单元作出单元整合。如:岳麓版必修I模块的第七单元有四节内容,分四课时。但我们将第一节“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二节“世界多极化趋势”与第四节“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整合成一节“战后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用二课时上。具体内容是设计两大篇章:历史的对照篇和历史的启示篇。首先要学生对比同样是美国发动的两场不同的战争: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思考:法国、日本、苏联(俄罗斯)、中国的反应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学会用事实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完成了课标提到的“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内容。并培养了学生学会关注国际、国内焦点,正确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在历史的启示篇章里,我们设计了“世界格局的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对世界的影响、世界格局从两极到多极渐变的过程特点和留给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启示等四个J'口-1题。从而就达到课标提到的“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引导学生去关心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现代国际意识。3.一节教材内容的整合。(1)课标不做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就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如《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东欧剧变;(2)教材编写得学生不好理解的,又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如《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就要增设背景或材料或活动,辅助学生学习,教材已有的资料,如正文、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凡是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3)为加强知识内在的联系进行整合。如《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我设计了三大块:人文主义的概念、古希腊人文主义内涵的解读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原因探微。这样的设计既有整体感,又能深入浅出、循序渐进。(4)结构的调整:。如《历史I(必修)》“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有七个子目,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时,把它调整为四个子目,分别是“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从而更好的达到课标的要求。4.活用不同版本教材目前出版发行的四个版本的历史教材,都是根据《历史标准》编写的,虽然选取的主要史实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差异、把握角度的不同,各个版本的侧重点便有较大差别。在备课时,可先研究课标的要求,然后再阅读、比较各个版本教材,这样对全面、深入理解课标,把握核心内容有较大帮助。同时,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特色,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善加利用,以博取众家之长。5.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在各专题模块中,存在一些理论性强、专业性强与其它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的知识点,教学起来比较棘手。例如必修3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涉及比较深奥的近现自然科学知识,仅仅凭一本教材和历史教师的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是很难驾驭的。那就更不用说我们的学生了。这时候我们就特别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另外,现今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和高考综合科目的设置,也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要渗透综合学科的知识。二.微观上紧扣课标合理取舍如果说对教材进行灵活整合是属于宏观把握的话,那么,要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微观上对专题内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1.合理取舍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标,领会课标的意图,把握每个专题核心内容及每节课的学习要点。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1)凡是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大量素材。“学思之窗”“历史纵横”“资料回放”等等栏目的设计,既提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取舍。如必修2中,《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刻,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学生听起来既直观生动又通俗易懂。◆(2)课标不做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就少讲,甚至不讲,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阅读。如“三公九卿”制中的“九卿”的处理。◆(3)是其它模块的重点,但所讲模块有所涉及的就少讲,甚至不讲。如《历史I(必修)》“第十六课:辛亥革命”中所涉及的“三民主义”这一知识点,就这样处理。2.适当补充对教材内容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我们的教师进行再创作并适当补充。大致有三种情况:(1)是为了知识的衔接。如专题l教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教学,可以就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做如下概述:“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就其产生与演变而言,有三次大的创新:◆①禹传位于启,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②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③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各种标准化和官僚制度的建设,中国历史从此摆脱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单纯政治集权统治时期。”(2)是为了突出重点。如“西周分封制”,教材叙述不够充分,这里可结合其它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如:“受封对象,”同姓亲族(岳麓版人教版说是王族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处,或处在战略要地。这些亲族在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功臣(待遇与亲族类似)和先代贵族。周人还把一些殷商旧族强制迁到姬姓封国区域内,实行监督,便于管理。周人也分封了一些殷商降族,还恢复了一些被商灭掉的古国,利用他们对付商人。总之,课程改革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课改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挫败不足为奇。我们努力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会是一个更广阔的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新教材整合处理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8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