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水中生活的动物”是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的第一节内容。旧教材讲述鱼的形态、结构、生理及解剖实验的内容占较大篇幅,而新教材主要关注鱼的形态、运动、呼吸等方面的内容。由于大幅度删减了原教材的内容,才可能有效地保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以达到重点认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这一目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进一步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应侧重于指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在第四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所以本课简化了鱼的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让学生认识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所以要让他们通过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可以教给他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3)知道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2.能力培养(1)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2)通过观察鱼鳃作用的实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水域环境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爱护水生动物,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教法设计】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教学准备】1.教师活动(1)实验材料:鱼缸、鲫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线、透明胶、钢尺、天平、墨水、涵管等。(2)制作CAI课件。2.学生活动搜集有关水生动物的生活资料;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模拟实验。【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讲述生物圈Ⅱ号实验,分析失败原因,引入本章内容: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已知动物有150多万种。按照有无脊椎分成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动物生活的环境和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在陆地活动的,有在水中游泳的,还有在空中飞行的,让学生填教材中第2页表格:介绍水中生活的动物。想一想: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水中呢?像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认识鲫鱼外形,播放鱼游泳的录像后提问: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问题2:鱼运动的动力是什么?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那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种鳍来保持方向?各种鳍的作用能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按教材提供的方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1.活体整体观察,作出假设。2.剪掉鱼鳍的活体单因素观察。因为要保护动物,剪掉鱼鳍太残忍,不提倡用此法。3.不剪掉鱼鳍的活体单因素观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具体的探究计划。4.模拟实验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让学生实施计划,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让我们先看一看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播放鱼呼吸的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或合的呢?演示实验:用吸管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指导学生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这说明什么?图示鱼鳃的结构放大图,让学生看一看鳃的形态和颜色。质疑: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正因为鳃具有这样的结构,它才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所以,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质疑:鱼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二课时组织学生看图,认识教材中其他水生动物: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道,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四排出体外。例如:海葵、珊瑚、海蜇。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例如:章鱼、扇贝、枪乌贼、河蚌。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例如:水蚤、虾、蜘蛛蟹、梭子蟹。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海豚、鲸、海豹、龟、鳖等。图示水域生态系统,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复杂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水域环境。然而,人类活动正在使许多水域环境遭到破坏。让学生看图,图示水环境的污染而引起大批鱼的死亡,质疑:为什么鱼都死了?图示各种污染的原因。角色扮演:小河被污染了。提供背景和出现的角色,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举办一个课堂辩论赛。背景:有一条小河,以前河水非常清澈,农民们愉快地生活在小河两岸。几年前,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小造纸厂。造纸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小河,下游村庄的农民用河水灌溉,农田和果树受到影响,产量下降,用河水养鱼,鱼的生长受到影响,产量下降,而且捕获的鱼也卖不出去,孩子们过去常在河中游泳,现在河水发臭,已无法游泳,为此,农民一纸诉状送到法院。可能出现的角色:造纸厂厂长、果农、小学校长、村里的长者、造纸厂工人、农民、渔民、法官、村里的会计、养鸭人、村长、学生家长、学生。最后让法官对辩论赛进行总结陈词。对整个辩论赛总结,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们知道了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也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的特点。同时也认识到水域环境的污染在影响着水生动物的生活,进而影响了我们人类自身。结束语动物世界中还有许多生活在陆地上,它们有哪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呢?下节我们一起来学习。请同学们回去预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同时也希望大家查阅资料,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所熟悉的动物分类。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相互补充、完善)。概括出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补充完善,得出正确结论:鱼的外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运动时水的阻力。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各种鳍的作用不能仅靠观察得出结论。观察鱼各个鳍的运动,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思路后,制定具体的探究计划,向教师领取需要的材料用具。实施计划,动手操作。每小组派一人讲述本组得出的结论,表述交流。仔细观察,说出自己看到的现象:水从口进入鱼鳃,从鳃盖后缘流出。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腮丝中有许多毛细血管,所以是鲜红色的,腮丝既多又细,这样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它们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以此来适应水中生活。看图,认识其他水生动物。看图分析,理解水域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各抒己见,表达交流,列举原因。从每个角色的角度进行辩论。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教学重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光盘或影像资料或教学软件。(2)不同类群代表动物的干制标本或净制标本。2.学生准备:(1)家养宠物或陆生动物图片。(2)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总结,实验导入]教师用谈话式和组织学生做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对水生环境进行总结,进而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如下引课。教师:请各小组将本组准备小鱼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观察鱼的活动,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鱼不能站立了。学生:小鱼不能吃东西了。口与鳃不停地闭合。学生:小鱼不能游泳了,可是能蹦!教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如果长时间把鱼放在外面,鱼会怎样呢?学生:不能呼吸死了。教师:对,这就是俗话说的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那么,现在大家来思考,水给了鱼儿什么?学生:水能让鱼儿站在水中。学生:鱼在吞水呼吸的同时,也把食物吃进去了。学生:水里有鱼需要的氧气。……教师:很好!大家说得非常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片总结水生环境可供水生动物生存的原因。同时,要提醒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语言描述生物学现象,请大家对照投影片上的内容,看自己哪一点说得不好。投影内容如下:1.水中有大量可供水生动物食用的饵料。2.水中有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氧,可供水生动物呼吸。3.水中昼夜温差不大,对动物来说是一种温和的环境。4.水对水生动物还有浮力,解决了动物支撑体重的问题。教师:与水生动物相比,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内容。[观看录像,推进新课]教师播放有关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录像内容或光盘。观看录像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根据片中具体情节,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列举片中出现的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积极参与意识;其次,让学生描述片中出现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陆生动物生存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师生可进行如下活动,以突出本课时重点。教师:现在,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一下讨论结果,还是老规矩,按从第1组到第12组的顺序。第1组:我们组的讨论结果是陆生环境没有水,所以,陆生环境干燥……第2组:陆生环境中的氧气以气态存在,而水生环境中的氧溶解在水中……第3组:……陆生环境缺少了水的浮力。……每一组的回答都不可能全面完善,但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不足之处,教师应给以启发,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思考、不断钻研的意志品质。之后,根据学生回答,与水生动物相比引出陆生动物适应陆生环境的特征。[组织讨论,突破难点]教师:刚才,大家比较水、陆环境的差别,上节课我们对生活在水中的动物--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特点进行探究。现在,请同学们思考:生活在水中的鱼有鳃可吸入水中的溶解氧,解决了它的呼吸问题;水的浮力又解决了它的支撑体重的问题;水中还有足够的饵料在它吞吐水的时候被摄入体内,等等;那么,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又怎么解决它的食物问题、呼吸问题、支撑体重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呢?学生:我知道,它有腿,能站。学生:它有嘴,能吃东西。学生:它有鼻子、气管,还有肺,能呼吸。……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给予激励和评价,并对学生回答中的不准确语言给予纠正,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较为科学的语言描述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事件,以培养学生使用科学语言的行为习惯。例如:上述学生回答中的它有嘴这种说法,教师应及时告知:嘴是生活中的语言,生物上应该说口。学生的回答还
本文标题: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2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