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章引言1.1选题背景及意义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它表现为大批银行倒闭,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破产,市场萧条,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933与1929年相比,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面对如此严重的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他首先从金融业入手,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出口;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运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也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展望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与问题并存,无法避免波动与起伏,而当经济发展遇到问题时,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混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缓解经济的波动,从而使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发展。1.2研究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历史上,这种体制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曾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在一定限度内要求相应地建立一套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在这方面,西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值得提倡的。1.3研究方法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即IS-LM模型。该模型说明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利息率和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并且指出了模型中的IS曲线和LM曲线的位置变动会对均衡的利息率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产生何种影响。该模型是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工具。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LM曲线可以呈现水平、递增和垂直三种形式。据此,可以把LM曲线划分为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主义区域。如图1所示。图1中,在凯恩斯区域,IS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最大,而LM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在古典主义区域,IS变动只影响利息率,不影响均衡国民收入,而LM变动则对国民收入产生最大影响,因而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和利息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有效。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国际经济政策。第二章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文献综述2.1宏观经济政策概念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2.2宏观经济政策在文献中的解释1、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的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从西方国家战后的实践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项。2、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运用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措施。3、严格地说,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属于微观调控,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微观经济政策。4、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达到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机器、原料、材料和燃料等)和消费资料(食物、衣服、住房、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2.3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当居民有钱时,会增加对外国商品的购买,这样容易造成贸易逆差;经济增长也不利于物价稳定。2、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那时候,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中央银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3、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4、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5、在开发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第三章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证研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008年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年初“双防”政策: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2008年年初,中国经济已连续5年以高于10%的速度加速增长。为消除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存在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8年的宏观调控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正是着眼于“双防”的目标,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要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提出防通胀,就是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本身就是经济平稳增长和投资稳定的一个外在条件。由于采取了上述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物价水平从2008年5月份开始呈现出涨幅走低的趋势,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局的稳定。年中“一保一控”:保增长抑通胀2008年年初,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次贷危机不断加深,对中国出口、金融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许多外向型出口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出口持续出现下滑势头。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GDP同比增长10.4%,比2007年同期回落1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7.9%。这表明“防过热”已见效,但物价涨幅较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为缓解纺织企业的困难、稳定出口、保障就业,7月31日,财政部等部门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随后,央行又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2008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同比增长9,9%,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如果考虑到今年中国经济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年末“保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的风险不断加大,国内房地产、钢铁、汽车等重要支柱产业产销大幅度下滑。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此后,国家出台了一揽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20日宣布,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其中包括全力组织开展主要农产品收购,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较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为增加投资,扩大内需,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建设项目,决定加快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建设进度。——为稳定出口,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财政部宣布,将加大资助困难学生、优抚救济、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保障民生投入力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为稳定房地产市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货币政策大转向力保经济平稳增长。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和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出现衰退,外需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进一步扩大内需就成为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四项实施措施。尽管,2008年中国在经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国家,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足以说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及时有效。第四章结语以往我国的宏观经济中国缺少内在的、灵活机动的条件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由政府直接安排,对市场的反应不够灵敏。我国的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综合处理手段也比较落后,政府很难准确及时掌握实际经济状态。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是我国经济政策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成功与舍不得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和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地发展。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3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