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北京市什刹海烟斜袋街旧城改造方案
一、概况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约232米,宽5-6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二、历史沿革烟袋斜街是北京城市中轴线上富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民俗民居聚集地之一,拥有“广福观”等一批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人文景观。烟袋斜街在历史上曾有过几度易名和兴衰。在元代称斜街市,其繁华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是东西达二里之宽的积水潭,吞吐转运南北货物;其二是建于元朝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的鼓楼,当时称为“齐政楼”,又紧临什刹海后海后门桥码头,也是元代遵循《礼记》“前朝后市,左宗右社”所以元大都宫殿在城南,钟鼓楼商业区在城北所设定的商业区。明朝初期被称为“打鱼厅东街”,乾隆年间被改为“鼓楼斜街”。约在道光、咸丰前后,因街上密布大量烟袋铺的招幌而改称“烟袋斜街”。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的王公贵族顿时失去了朝廷俸禄,不得不靠变卖家当来维持生计。这条曾经专门为旗人提供高级烟袋的斜街,由此演变为旗人出售古董杂物的地方。烟袋斜街与琉璃厂街南北呼应,共同构成了老北京最为热闹的两大著名古玩市场。可惜这条斜街从20世纪初开始,在内外战争和社会变革的疾风骤雨中迅速衰败了。三、区位分析图什刹海地区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以传统院落和胡同为主要肌理的城市空间形态,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条件良好。烟袋斜街地块所在的区域紧邻后海,斜街的形态正是沿水系生长型街道的典型代表,与大都城原规划的棋盘式街巷格局完全不同。这不仅反映出街道与水岸逐步发展变迁的过程,而且也是北京胡同形式中颇具空间特色的典型代表,非常具有保留和研究价值。烟袋斜街地块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斜街东向直接连通现在城市南北干道——地安门外大街与著名的鼓楼相邻,西向连通该片水域惟一的过桥——银锭桥,是联系前海与地安门外大街的重要交线路。此外,该地块周边城市公共设施齐全:公交车站、地铁站、医院、学校、购物中心、菜市场、社区中心等生活必需设施均在20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通行便捷,非常适宜居住。四、现状及问题2000年底,烟袋斜街被划定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时,其传统风貌已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市政基础设施残缺不全,违章搭建现象十分普遍,房屋质量和人居环境状况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1、旧城风貌保存问题烟袋斜街曾由规整的四合院、连续的沿街商铺与规整的街道组成,但是由于建国后,该区域人口的大量涌入和增长,许多商店变为民居,四合院变成拥挤的大杂院,居住条件持续恶化,大量低质量临建与危房充斥整个居住区域。整体环境杂乱,临街建筑改造业主们各自为政,效果各异。道路整修与建筑拆除、新建缺少必要的防护,不仅搞得尘沙漫天而且阻碍交通。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如何恢复区域内景观的秩序与价值、如何解决建筑保护与更新的矛盾、如何解决居住条件恶劣的问题成为设计思考的关键2、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当前,该区域的主要功能包括居住、商业零售和休闲旅游。三种功能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是促进该区域良性发展的关键,但当前的“自由”发展状况却引发矛盾重重。首先,什刹海地区原以居住功能为主,大量的原住民与越来越多的游客混杂在同一个区域,不仅共用的交通路线上相互影响,而且居住的私密性要求。而商业街的噪声、垃圾与商业的开放性在同一条街上难以同时满足等污染加重了该区域恶化的环境。其次,斜街上的商业大都是纪念品零售或酒吧,以面向游客需要为主,基本没有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大部分商品雷同且质量低下。鉴于这种状况,如何解决商业和居住之间的矛盾,如何既保持区域的传统特色又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增添区域活力等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定位的关键问题。3、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烟袋斜街地块主要代表的是传统而典型的市民居住形态。不仅在物质方面保存了传统建筑的形式和肌理,而且其所反映的邻里关系、区域活动、生活习惯也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这种内向、和谐、丰富的居住文化也只有依靠传统的合院建筑、胡同和长期定居在此的居民才能更好的留存和发展。此外,烟袋斜街作为老北京著名的商业街,所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更不应随着时间的变迁而衰落。繁荣时期的斜街,在多个传统行业中代表着当时最时尚的社会需求、最优的质量、最地道的传统工艺和多元发展的商业环境。这些特点才是今天的斜街应该保留和发展的精髓,而不是像很多复古商业街一样沦为低端民俗旅游纪念品和堂皇饭店的充斥之所4、商业无序发展问题当前,烟袋斜街上的商业店铺都是民间自发经营起来的,店面狭小、经营内容的重复、商品的雷同,再加上价格的比拼,导致低端零售业在斜街上占据主导。而且这些零售店铺往往店面形象混乱,店名、广告与商品恣意摆放,室内环境也拥挤而缺少特色,整体购物环境较差。而街上的酒吧往往占地面积广大,设计的场面较为堂皇,加之斜街的环境景观不如后海水岸边的优美,因此对于客源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提升区域内商业的整体品质、如何开发特色商品、如何创建传统与现代共荣的业态形式,重塑斜街的原有品牌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五、改造方案1、对区域内人群及其行为的研究物质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载体,而人的活动则是场所特性和内涵的本质表现。因此,在对环境进行改造之前,必须先研究特定场所中的人群分类、主要活动行为心理、场所需求及其行为的时间轴。理清这些问题,是进一步深入理解该地区优势和缺欠的关键。烟袋斜街活动主要人群包括:原住民、商人、游客以及其他临时参与者。原住民和店铺的商人是区域的主要定居者,他们对于环境的心理需求具有共通性,例如,整洁的环境、优质价廉的建筑、便利的设施、便捷的交通等。此外,商人更期待拥有特色的形象、店面以及商品。而游客以及小部分临时参与者,包括建筑工人、流动商贩、道士、演员等,他们共同构成区域内巨大的流动人群,并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该区域造成关键性影响。他们的流动性、行为需求、活动时间、出行交通与原住民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于环境的需求更看重通行的便捷和商业的吸引力。2、对于特色的思考与定位除了研究人群,对于烟袋斜街地区文化价值、核心特色的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城市肌理、古建的保护和修复在国际国内都已有明确的规范,只要认真学习、研究、执行即可。但是,盘活和发展整个区域的关键则应该是在其文化上的继承和发展。“文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重塑,使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与时俱进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烟袋斜街地区的优秀传统和特色包括传统工艺、传统商业、传统居住及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在繁荣时期,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为高超的手工技艺,个性化的商品、和谐的居住文化、鲜明而亲切的建筑环境以及追随社会时尚的敏锐动向。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应该是今天最应该保留和发展的,因此在这一地区应该进行创新型保护策略。老建筑的新用法,为旧城注入新的文化功能,发展“活态文化”,进行文化创新必然成为区域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3、改造建设原则基于上述分析,理出该地区改造方法的基本思路,其发展原则概括为“继承、保护、发展、创新”八字方针。在物质形态层面,首先,必须保留该地区合院和胡同的基本城市肌理,严格维护传统建筑和景观的比例与尺度。而后,对区内建筑进行分级保护和改造,对于重点文物如广福观和价值较高的传统民居建筑予以修复。其中,对于民居四合院中的大量临建进行考察,拆除有碍景观和质量过于低下的各种临建,恢复院落的基本组成形态,可以保留少部分或者新建功能性空间(例如厕所和厨房),以弥补传统合院居住条件的缺失。并且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建筑的地下空间,扩展区域内的实际使用面积。此外,在适当区域插入小规模新建多层建筑,体现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点,应尽量避免兴建假古董。在室内设计方面,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装修装饰,设计出特色鲜明的空间形象,尤其是各个店铺的内装,个性的设计是品质的价值与关键。可以充分借鉴日本、韩国在传统商业街设计方面的优秀经验和案例,以提升区域的整体景观品质。在文化层面,首先要秉承烟袋斜街传统的商业特色,发展结构多元,融居住、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化的城市空间。以主体人群的需求和行为分析为导向,改善区域内景观环境的品质,建立形象标识系统,增加流动人群活动和停留的休闲空间,体现细致的人性化关怀。其次,明确文化创新的具体内容,开发区域的现代化功能,引入新的社会活动以延长流动人群的停留时间。例如,引入某些传统工艺的现代作坊、产品设计工作室等,提升区域内的商品质量;还可以直接引入老牌的名店或现代的知名品牌店,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区内店铺的档次。六、改造后形象谢谢!
本文标题:北京市什刹海烟斜袋街旧城改造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42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