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章病因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基础教研室目的要求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特点。2.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及主要病理表现。3.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4.掌握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致病特点。5.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6.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致病概况。病因(第一次课)概说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风邪概说一、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二、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病因的分类《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将病因和发病部位结合起来。如《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所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东汉张仲景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指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进”宋代陈言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因学说”,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侵袭和传变途径。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七情所伤为内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现代对病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法。辨证求因(审症求因)是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四、辨证求因的概念询问病因示意图病因邪机体正机能障碍临床表现询问病因症状体征辨证导致产生为依据第一节六淫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六气:自然界气候变化万物生长基本条件机体正气不足机体不能适应六淫六淫:气候变化异常六气(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口鼻肌表长夏湿秋燥2季节性3地域性4相兼性六淫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或两种以同时侵犯人体。感冒风寒风热暑湿痹证风寒湿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一)风邪1、风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中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2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轻扬开泄性质病位在上主要病症头痛、鼻塞、咽痒主要病症恶风、发热、汗出病位在表致病特点病位游走不定症状变化多端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致病特点风善行而数变性质主动致病特点动摇不定症状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性质四季皆可致病致病特点多兼他邪伤人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风邪袭人致病最多为百病之长课堂训练1.三因学说即外因、内因和----。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是----、----、----、和----。3.“伤于风者,----先受之”。4.“----者,百病之长也”。小结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是辨证求因。六淫为常见外感病因,其致病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风为春季主气,但终岁常在,其致病十分广泛,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作业1.何谓辨证求因?2.何谓六淫?与六气有何区别?3.简述六淫共同致病特点。4.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5.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6.试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病因(第二次课)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1、寒邪的基本概念外寒:寒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寒病证。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称为“伤寒”。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致病特点寒证、伤阳证主要病症伤寒:恶寒、无汗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有形寒怕冷,四肢不温寒性凝滞致病特点气血运行迟滞甚则凝结不通产生疼痛主要病症伤寒:头身疼痛中寒:脘腹冷痛寒痹:关节冷痛性质致病特点腠理汗孔收缩筋脉牵引拘急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恶寒、无汗、发热寒性收引1、湿邪的基本概念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三)湿邪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黏滞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致病特点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临床症状湿阻胸隔见胸隔满闷;湿阻中焦见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黏滞致病特点病程的缠绵性分泌物和排泄物多滞涩不畅临床症状症状的黏滞性湿疹、湿痹、湿温病程多较长或反复发作重浊致病特点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头重身困,四肢发沉,关节重着疼痛临床症状沉重感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面垢眵多趋下致病特点伤及人体下部,症状多见于下部。淋浊带下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临床症状(四)燥邪1、燥邪的基本概念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温燥与凉燥的区别温燥凉燥时间初秋深秋气候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结合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结合证候燥而偏热(温燥证)燥而偏寒(凉燥证)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伤肺阴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皮肤干涩,甚则皲裂,鼻干咽燥,口唇燥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秘结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痰中带血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干燥课堂训练1.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2.“因于--,首如裹”。3.“伤于湿者,--先受之”。4.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5.脏腑中,明确提出喜润恶燥的是—和--。小结寒是冬季主气,为阴邪,易伤阳气;凝滞,主痛,寒性收引。湿为长夏主气,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燥为秋季主气,气性干涩,易伤津液,易于伤肺。作业1.简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何谓燥邪?简述其性质和致病特点。4.比较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方面的异同。病因(第三次课)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疠气的概念、致病特点、发生和流行因素(五)火邪1、火邪的基本概念凡自然界中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火、热的异同联系:本质均为阳盛,均为外感六淫,致病基本相同。区别:热邪致病多表现为全身弥漫性发热;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另:温邪与火热之邪同类,是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内应用。)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热易生风动血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邪易致疮痈为阳邪,性趋上致病特点发为实热性病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侵害人体上部临床症状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流脓。易扰心神火热入营血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临床症状轻者重者狂躁不安,神昏、谵语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临床症状吐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易生风动血热极生风迫血妄行易致疮疡热入营血腐蚀血肉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临床症状(六)暑邪凡夏至以后,立秋之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称为暑邪。1、暑邪的基本概念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阳热证高热、烦渴、面红、脉洪大炎热湿暑夹杂证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苔黄腻多挟湿腠理开泄上犯头目伤津耗气口渴多饮,气短乏力。头昏、目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升散上扰心神多汗第二节疠气的概念一、疠气的基本概念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有急症!二、疠气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1)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2)环境因素环境卫生不良,如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等;(3)预防措施不当若预防隔离工作不力,也往往会使疫病发生或流行;(4)社会因素若战乱不停,社会动荡,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极度贫困,则疫病不断发生和流行。课堂训练1.六淫中,易致疮痈的邪气是----。2.六淫中,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3.六淫中,----多挟湿。4.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和----等。小结火热旺于夏季,其性燔灼炎上,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痈疡。暑为夏季主气,季节性最强,其性炎热、升散,扰神伤津耗气,多挟湿。疠气是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发病急骤,症状相似。作业1.简述温、热、火、毒的联系与区别。2.试述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3.火热与暑邪的致病特征有何异同?4.简述疠气的致病特点。病因(第四次课)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第三节七情内伤七情内伤,是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种致病因素。七情内伤致病,因其直接伤及内脏精气,故可导致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对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属人人皆有的情绪体验,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或诱发疾病。一方面,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应答在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所产生,脏腑精气是内脏活动产生的内在生理学基础。另一方面,外在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又可导致脏腑阴阳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失调。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致病特点影响脏腑气机直接伤及内脏多发为情志病证七情变化影响病情1、七情损伤相应之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伤肾。2、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一)直接伤及内脏皆从心而发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潜病,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床表现的病证。潜病之脏腑是指潜病所在的脏腑。气血运行紊乱(二)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肝气上逆影响脾胃急躁易怒、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嗳气、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吐血、呕血、甚则昏厥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气涣散心悸、失眠、精神不能集中喜则气缓喜笑不休、妄言、妄动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神失常脾气郁结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思则气结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主要病症主要病症心气郁结病机临床表现悲则气消肺气消散声低息微、气短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魂落魄。惊则气乱心气紊乱神无所归惊惶失措、心悸、失眠、甚惊恐不安,语无伦次。恐则气下肾气不固气陷于下二便失禁、滑精、遗精情志表现知与不知渐与暂易复与难解惊惊吓、突然紧张惊不自知,从外入也惊出于暂惊易复恐恐惧、害怕心理恐为自知,从内入也恐出于渐恐难结恐与惊的区别表情志病证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情志病包括: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三)多发为情志病证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疾病好转乃至痊愈。二、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三)七情变化影响病情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第四节饮食失宜过饥胃腑失养正气虚弱脏腑失养,功能衰退,全身虚弱胃部不适,胃脘疼痛气血亏虚易感外邪而生病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一、饮食不节聚湿、化热、生痰过饱食积日久脾胃受损脾胃久伤或营养过剩脘腹胀满疼痛,嗳腐吞酸,呕吐泄泻厌食纳呆饮食积滞不化主要病症主要病症消渴肥胖痔疮、心脉痹阻主要病症二、饮食不洁饮食不洁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痢下脓血轻:脘腹疼痛、呕吐腹泻重:神智昏迷、死亡腹痛时作、面黄肌瘦、嗜食异物主要病症食物中毒胃肠功能紊乱肠寄生虫病主要病症主要病症三、饮食偏嗜寒热偏嗜偏寒:损伤脾胃阳气,致寒湿内生偏热:胃肠积热,酿成痔疮等嗜酒成癖:聚湿、化痰、化热,甚至产生徵瘕(一)(二)五味偏嗜五味与五脏各有一定的亲和性,长期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可导致本脏的功能失调,也可破坏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肝酸脾甘心苦肾咸肺辛(三)食类偏嗜专食某种或某类食品,或厌恶某种食物而不食,或膳食中缺乏某些食物,久之均可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过劳劳
本文标题:第六章病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5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