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七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模拟试卷(满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语言运用(26分)1.下列各组中都有一个错误的拼音,请直接在横线上订正。(4分)(1)殷(yān)红选聘(pìn秩(chì)序揩(kāi)去(2)祈(qí)祷字帖(tiè)挚(chì)痛亘(gèn)古(3)别(biè)扭累赘(zhuì)丁卯(mǒu)修润(rùn)(4)菌(jùn)子契(qì)约孱(chàn)头毋(wú)宁2.下列各组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直接在横线上订正。(4分)(1)修葺烦琐陡峭以身作责(2)妥帖恳切屏嶂言外之意(3)忏悔矜持稠蜜忧心忡忡(4)厄运保祐俯瞰语无伦次3.古诗文背诵积累(10分)。①,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②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③,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④可怜半夜虚前席,。(李商隐《》)⑤,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⑥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⑦,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⑧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⑨,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⑩予独爱,,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①(欣赏观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人生之旅,我们不是也常常开错“窗”吗?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我们便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当得不到时,我们竟莫名的不知所措,⑵(执拗固执)的相信自己是不会错的.其实是我们开错了那扇希望之窗.在得到之前,希望寄于所希望的事情之上,越积越大:而一旦得不到,那种希望会随时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这两种一如波峰,一如波谷的情绪,完完全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开好窗的缘故.开错了窗会使原本美好的事物变的暗淡无光。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考虑这扇“窗”怎样去开,值不值得开,能不能开。(1)给文中1.2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2)请联系上下文,为文中横线处补上一句话。(3)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后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作者是学者、散文家叶圣陶。这篇文章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优良品质,启发人们学习其为人处世之道。B.《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C.《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课文以人生为主题,浓墨酣畅的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胜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赞花之情,由此赞美了新时代开创的新生活、新气象。D.《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斯科特一行虽然是一出悲剧,但他们表现出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会给后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这正是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的原因。(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其中“的,地,得,所,似的”等都是B.报纸杂志雄伟壮丽你与他油盐都是并列短语C.扫地夸人看戏眨眼红透都是动宾短语D.“自,从,以,当,为。按照”都是介词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13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山门圮于河()(2)尔辈不能究物理()(3)湮于沙上()(4)如是再啮()7.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1)一老河兵闻之()(2)当求之于上流()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9.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答:。二、现代文阅读(26分)(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0—12题。(8分)就是在1702年终,西班牙政府正在等着一队载有大量全钱的运输船,由法国派二十三艘战舰护送,指挥宫是夏都·雷诺海军大将,冈为,这时候有敌人们联合的海军在大西洋上巡逻。……“提炼这些银,所花的费用比所得的利益还大。在这湾中就不同了,我只需捡拾人们所丢掉的就行了。还不仅在这维哥湾中,在其他千百处的失事地点也一样,这都由我的海底地图标记下来了。您现在明白了我不是有无穷亿万的财富吗?”……“是一个获得西班牙政府的特许,来打捞这些沉没的运输船只的会社。会社的股东们因为有巨大利润可图,大家都受到诱惑,兴致很高,因为人们估计这些沉没的财宝有五万万的巨大价值呢。”……“没有用处!”他激动地回答,“那么,先生,您认为由我收集起来,这些财富是丢了吗?照您来看,我车辛苦苦打扮这些财物是为我自己吗?谁告诉您我不是好仔地正当使用它们呢?您以为我不知道世上有无数受苦的人,有被压迫的种族吗?有无数要救济的穷人,要报仇的牺牲者吗,您不明白吗。……”他说到最后几句就停住了,是不是心中后悔说了过多的话呢?10.这段话出自的《》他被誉为“”。3分11.“他说到最后几句就停住了”,“他”指谁,他收集这些财富的目的是什么。3分12.请联系全文内容分析他的形象。2分(二)阅读下面课内现代文,完成13—15题(8分)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①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②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③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④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⑤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⑥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4……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13.节选文字的第一段对紫藤花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使用了哪些修辞?写出了花怎样的特点?14.第二段第①句写景好在什么地方?15.第二段第②句详写过去的紫藤萝的衰颓零落作用何在?(三)阅读下面课外现代文,完成16—19题(10分)泥泞迟子建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②然而春风来了,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③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④小巷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狗将它们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⑤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⑥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⑦泥泞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5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⑧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若隐若现,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⑨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13.本文题为“泥泞”,为何开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雪?(4分)答:1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答:15.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结合文意分析。(5分)答:16.泥泞不能“刻意”制造,但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泥泞中跋涉一回”?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答:四、作文(55分,含书写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走过丛林山岗,也走过白雪茫茫,看到了山川的风貌,也听到大地在成长。”——电影《原乡人》主题曲节选“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史铁生无论走过还是经过,生命就像一次旅程,我们会走过无数地方,领略众多的风景,感受各样的故事和人生。请以“我从这里走过”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3)600字以上。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6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