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修改版
1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知识点梳理)一、高等教育概念: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概念:教育就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和首要目标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是社会延续和发展的需要;对于个体而言,教育是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直接和首要目标社会活动学校教育的概念: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与人类共始终的永恒的社会现象。(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的产生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①经济原因:生产力发展有了剩余产品,脑体分工。②政治原因:阶级社会的需要,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统治阶级、国家机器管理维护他们利益。③文化原因:知识增长、文字的产生。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原始文字,不是日常生活中附带可以掌握的。二、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初创阶段(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的形成阶段(17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中世纪大学——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大学教育19世纪后半期的高等教育——层次多样化、形式复杂化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民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层次多样化。在大学、学院之下还派生出专科学校、社区学院、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等层次。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在正规的大学教育之外,出现了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等非正规大学。1993年及以前学科分类:文科、理科、工科、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2003年管理学分离出来。《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四、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3.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教育是通过专门机构,高等学校来实现的。(大学、学院、专科学校)五、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4.1862年,林肯——《莫理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与各州作为建立一所从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院的经费资助。赠地学院,1922年69所。康乃尔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维斯康星大学——服务社会为最重要职能,任务:第一,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大众,能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基本途径: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推广信息。第二,专家服务,发动大学教授,教师到生产生活实际巡回指导。六.《莫理尔法案》颁布的意义1.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使所有人都享有高校受教育权力,与社会关系密切,社会服务成为高校第三职能。2.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科学知识在大学中的地位。3.开创了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七、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职能的延伸。2八、服务社会的形式1.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括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起作用。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内容与手段。2、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l)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实现的。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1、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l)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二者发展并非完全同步。三种职能的内在联系培养人才是基本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学校。发展科学是重要的,否则学校质量和水平就不能全面提高。直接为社会服务是必要的,否则会脱离社会实际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中心是培养人才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漫长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和培养的总和。1970年法国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学习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为终身教育的代表作教育现代化1)教育水平显著提高2)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普及和深化3)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历不断提高4)教育制度越来越灵活多样,有利于教育者个性发展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有平等、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等级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以受教育权利,实行教育机会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3包括三个方面:1、教育机会均等,这是就教育制度而言,指不同种族、性别,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成员,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2、教育管理民主化指在教育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在教育管理上,应该有广泛的公众参与。3、教学民主化指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制定要以基本国情和教育工作自身的规律为依据。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变过程1、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3、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教育目的的性质:1.是一种教育理念,带有主观性它反映人们的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它为教育活动确立一个追求的目标,并能在宏观到微观各个方面对教育实践活动起着定向、导航作用。2.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制约,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都受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教育目的的意义(作用):1.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的关系,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和验证教育质量的标准。2.教育目的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3.教育目的也是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努力方向。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制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高等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具有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作用;导向: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具有导向作用。调控:高等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宏观上:教育改革、规划、结构调整和政策制定具有支配调控作用。微观上:各要素的组合如计划的制定、内容的选择、手段和技术的运用,也有支配和调控的作用。评价: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激励:它不仅能够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划分为三个层次:高等学校培养目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德: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自愿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智: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言阅读专业书刊。体:具有健全的体魄。我国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3个关系:德与才、身与心、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素质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条4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2.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主义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高等学校德育是我们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全面发展实施的途径: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实践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加深巩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技能,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确立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五条依据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校的定位、层次设计培养目标;根据高等学校的类型、特点设计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培养目标。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个体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目的促进作为个人的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柏拉图(古希腊)西方教育史上,强调教育社会价值的第一人,培养“理想国”所需要的哲学家和军人洛克(英国)提倡绅士教育,培养英国资产阶级与贵族联合执政所需“有德行,有用能干”的绅士凯兴斯坦纳(德国)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强调公民教育赫尔巴特(德国)以永恒不变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平等或报酬”为教育内容,培养真正善良的人,既不怀疑现存的社会秩序,又能遵守现行的社会法制的人。涂尔干(法国)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种教育调节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的社会化。范·海斯威斯康星思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梳理)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68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