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备课,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准备好适当的课堂练习,因此,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②“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与肯定。③“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整合的优势实现课堂增效。对于科学这门抽象的学科而言,一味的让学生的思维在书本与黑板之间徘徊,不利于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与探究意识,所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做到:1,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质为核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所以一切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此为核心。我们要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兼容。使抽象、枯燥、单调的知识变成形象、生动的PPT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尽快进入我们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探索的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实现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2,运用多媒体要注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科学》课堂上,总会有很多的实验、观察、实践等活动,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目前实验室条件有限,有些实验没有办法完成的,从而使科学实验的准确性、形象性、自主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这时候只有借助多媒体填补这个缺陷,通过多媒体教学起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叶为植物提供食物》这个知识点时,其中的难点就是“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对于这样讲不清摸不着的抽象知识,只有利用多媒体演示植物利用叶子为自己制造食物的过程。将微观的世界慢慢放大放慢,使学生们直接观赏植物的制造食物过程,这样孩子们更加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而且在课件演示过程中还了解了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课件在课堂中的运用不宜过多,不能一味讲究“时髦”,从头到尾贯穿运用,过大的信息量,会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做不好的话很可能将一堂科学课变成一部科普电影了,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电脑屏幕上,忽视甚至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四、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征与小学科学结合实现课堂增效。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在教学这样的课程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气候特征、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特定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目光停留在书本中,只传授给学生综合的科学知识。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书本知识在自然界的真实体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结合地理优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地球上的水》这课时候,我就把这个知识点定位在“我们周边的水”这一范围上面。只有让学生从身边的水观察做起,才能引起他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对地球的水关注。我首先带领他们到学校不远处自来水厂,实地参观自来水制作过程,让他们知道保护我们身边的这条河流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生活的“大水缸”。回来途中又到一个小池塘观察,临近深秋池塘长着厚厚的水草,水是黑色的还有点难闻的味道。我告诉同学们这是因为附近生活的居民乱倒生活垃圾以及农田过度使用化肥的结果。对于水的保护,他们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知道在我们这个地区要做到哪些实事,才能保护水资源。推而广之让学生知道保护了本地的水资源也就是对地球水资源的保护。(二)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开展科普活动。由于我校地处偏远集镇,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特别是频繁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很严重,大风天气漫天飞舞此景“甚为壮观”。我在教学《塑料》这课时,开展了“小小环保员”科普活动,我们走上街头义务宣传人们多使用布袋、竹篮等,还进行了塑料袋清理活动。回到课堂要求同学们回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彻底改善孩子们和他们家长的环保观念。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尝试在班级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站、绿色广角等。五、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与小学《科学》知识互补实现课堂增效。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我们不能孤立地教学小学《科学》课程,应该紧密联系利用小学其他学科为《科学》教学服务。第一是科学知识与语文学科的有效结合。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科学家励志故事,这当中有很多涉及了一些自然界的科学知识。通过对科学家的认识,进而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潜能。在学习《国旗升起来了》这课中,讲到了“滑轮原理”,我随机引入学生们马上要学习到的语文课程《詹天佑》,我告诉孩子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要把沉重的枕木运到山上面,詹天佑就是运用了很多“滑轮原理”才能办到。这样的课堂设计既通过詹天佑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和潜能又为今后的语文课学习做好铺垫与伏笔,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二就是让科学和数学课的融会贯通。科学和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例如在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情况”时,必须要引入数学当中的体积和重量的概念,才能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而同时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又比如《测量》这课中就为数学提供很多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数学和科学知识。最后应该提到的是科学和其他学科结合运用,例如把美术中的审美能力运用到科学上面来,有时候也能帮助学生学习运用。例如“结晶树枝的制作”实践活动中就要引用学生在美术课学到的审美能力,以便能够让学生创作出更为美观的“结晶画”。总之,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综合的教学活动,如何能够充分利用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本文标题:怎样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07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