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理论研究论文作者姓名:张彩琴单位: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联系电话:13829981597电子邮箱:zhangcq@gdtec.com.cn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前言一定要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要动真情,真心关爱贫困人口,真情关心贫困地区,带着真挚的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尽快改变落后面貌。要真扶贫,针对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出发,从基础性、关键性的事情做起;要认真调研,进一步摸清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关心群众生活、帮扶困难群众、保障群众福利这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新突破。要扶真贫,让贫困群众通过扶贫开发真正受益得实惠,真正脱贫致富;要瞄准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扶贫开发,把资金、项目落实到人。公司各级负责人要转变作风,多用身影和行动指挥,用脚印和实效来落实,真抓实干,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扶贫开发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扶贫开发任重道远、意义重大。扶贫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承担着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缩小发展差距、关爱弱势群体的重大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承担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扶贫政策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发展,应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因势利导地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加快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努力推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持之以恒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就不可能有全省农村乃至全省人民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小康。必须继续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对接,确保制定的每项政策、安排的每笔资金、实施的每个项目真正用于最贫困的群众。在国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施行统一的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绝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目标。进一步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面对扶贫标准提高后我省贫困人口成倍增加的新挑战,应以专项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基础,加快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推进专项扶贫计划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并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并重,努力形成多方位、大范围、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同时,各涉农部门应把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最高作为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的重要依据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整合力量、加大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好各项扶贫项目资金,重点解决好与贫困群众温饱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统筹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做到各部门间政策上相互对接,力量上相互配合,专项扶贫开发投入与农村综合开发建设投入的密切配合。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增强贫困地区持续增收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靠发展产业来支撑。要积极探索无偿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使资金补助在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生产能力提高、收入增加等方面等发挥作用。坚持市场导向,在贫困山区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既要因地制宜抓好一村一品,又要连片成线,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带;既要讲产品数量、质量,又要讲产品的精深加工,切实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确保眼前增收有保障,将来增收有潜力。应把开发丰富的山地资源作为广东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抓住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的契机,科学开发山地资源,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药则药、宜牧则牧。同时,注重发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作用,引导和扶持他们依托山地资源开发转“危”为“机”,努力变家乡的莽莽群山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抉择。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途径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所指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外,还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分配结构、社会结构、环境生态、人口资源、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方式比经济增长方式的涵盖面要广得多。扶贫方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实现脱贫致富目的方法、途径和模式。既包括专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也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经济发展方法、途径和模式由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创新的发展方式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的转变就是扶贫开发的方法、途径和模式由传统的、旧的开发方式向新的、更好的开发方式转变。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也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金融危机,既是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虚拟化的冲击,也是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的冲击;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和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方式的冲击,又是对有增长无发展的冲击。联合国1996年对“有增长无发展”概括了几种情况:一是无业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就业不增加;二是无情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不增长;三是无未来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生态、资源和环境负增长;四是无根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文化、教育等不增长。就我们的发展来看,虽然不能简单地说是有增长无发展,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增长与发展不成正比,在发展中付出了很多代价。所以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扶贫开发也存在有投入无产出、投入多产出少、“有开无发”、“开而不发”的情况。突出表现在“十重十轻”:即: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效益),重当年、轻长远,重部署、轻落实,重政府资源、轻市场资源,重部门开发、轻利用开发政策机制吸引资金,重政府扶贫、轻社会扶贫,重项目评估论证、轻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重工程自身效益、轻项目综合效益发挥,重自我纵比、轻与发达地区横比。因此,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需要。善谋局者必争先,欲争先者须图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抉择。在这一关键节点上,如果我们思想和认识跟不上,就会漠视压力,难以形成加快推进的强大动力;如果工作和措施跟不上,就会丧失转变的活力,难以形成加快推进的强大合力;如果我们稍有懈怠,不尽快取得大的突破,就难以抢占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在新一轮竞争中必然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就难以实现幸福广东的目标。“转变”,有可能“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一要转变观念,二是转变途径,三是转变机制,四是转变目的。观念问题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总开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转变到不到位首先是认识到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被忽视的恰恰是认识问题。现在有些干部比较浮躁,坐不住,成天都在“动”。好像只有跑来跑去、走来走去、颠来颠去、吃来吃去,那才叫工作;坐下来研究些问题、思考些问题,就不算工作。这是不对的。坐下来研究些问题、思考些问题,观念更新了,思路开阔了,办法就有了。下去调研,总会有一些同志抱怨资金不够、项目太少,实际上,相同的经费、同样的项目,放在不同的地方、叫不同的人去干,效果可能大不一样。为什么?就是观念有差距,思路有差距,素质有差距。有的等米下锅,有的找米做饭,结果当然不同。扶贫开发给经费给项目要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则有着广阔的空间。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核心是解决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没有发展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发展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这就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持续性摆在了突出位置。做到重在持续,一方面,要持续我们各项工作取得的好经验、好举措、好做法。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充分利用各种优势,使扶贫开发在河南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最根本的途径是创新。一靠解放思想,二靠体制机制创新,三靠科技创新,四靠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解放思想是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往往是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来了,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领导干部要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必须统筹协调。只有坚持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形成全社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最广泛的共识,凝聚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要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要统筹“三化”进程,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需要有效运作。要立足于学、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好做到位。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要强化效益、效率、效果、效能的概念,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十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优化投资结构,为经济结构调整打牢基础;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三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加快城镇化步伐,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五是加快技术进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六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七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八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九是加快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不断提升软实力;十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保降和改善民生。加快扶贫开发方式转变要注重解决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十重十轻”。四、转变扶贫开发方式,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持续”,目标是发展,要求是注重积累,方法是不间断、不停顿推进,根本落脚点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发展是解决当今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持续发展的意识,把“发展”作为制定扶贫开发政策措施首选的价值取向和检验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标准,把“着力民生、着力民心”,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作为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持续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连片开发、竞争式开发、参与式开发等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注重扶贫开发的成果积累,在量变中求质变,在渐进中求突破。转变扶贫开发方式,落实“重在持续”具体工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二者良性互动、递进发展中推进各项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重在持续”的具体体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贯彻“重在持续”,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重点体现在两任班子的承接延续上。当前,我省机构改革正深入推进,市县扶贫部门班子调整面较大,在这
本文标题:扶贫开发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0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