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DB35--1784-2018-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ICS13.040.40Z60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1784—2018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standard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forprintingindustry2018-08-07发布2018-09-01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发布DB35/1784—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总体要求..........................................................................35排放控制要求......................................................................36监测要求..........................................................................57实施与监督........................................................................6附录A(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7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8附录C(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法...............9DB35/1784—2018II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振芳、黄文丹、刘怡靖、张银菊、吴锡峰、陈巧俊、姜炳棋、张健、卓桂华、陈锦、杨雯婷。本标准由福建省人民政府2018年7月16日批准。新建企业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各地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本标准由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DB35/1784—20181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印刷企业印刷生产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理,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证、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38固定污染源废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194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37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HJ/T37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3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583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HJ584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604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644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吸附管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732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气袋法HJ734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固相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HJ759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HJ819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2541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粘剂HJ2542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DB35/1784—2018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印刷printing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包括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C2311书、报刊印刷,C2312本册印制,C2319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注:改写GB/T4754—2017,表1中的C231。3.2印刷生产printingproduction从事印刷以及印前的排版、制版、涂布,印后的上光、覆膜、烫箔等的生产活动。3.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3.4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hydrocarbonNMHC采用规定的监测方法,从总烃中扣除甲烷以后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以碳计)。3.5标准状态standardstate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3.6排气筒高度stackheight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计的高度。3.7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aximumallowableemissionconcentration处理设施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3.8最高允许排放速率maximumallowableemissionrate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3.9去除率removalefficiency净化装置捕获污染物的量与处理前污染物的量之比。注:以百分数表示。3.10无组织排放fugitiveemission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3.11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concentrationlimitatfugitiveemissionreferencepoint标准状态下,监控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h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DB35/1784—201833.12厂区内监控点referencepointwithinenterpriseboundary为判别厂界内车间或生产装置外、储罐区域外大气污染物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3.13企业边界enterpriseboundary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法定边界。若无法定边界,则指企业或生产设施的实际占地边界。3.14企业边界监控点enterpriseboundaryreferencepoint为判断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3.15现有企业existingfacility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企业或生产设施。3.16新建企业newfacility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或生产设施。4总体要求4.1本标准未列出的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执行国家及福建省地方相关标准。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福建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按照从严原则,执行相应标准。当企业排放的废气适用不同行业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且生产设施产生的废气混合排放的情况下,应执行排放标准中规定最严格的浓度限值。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4.2本标准以非甲烷总烃作为排气筒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性控制指标。4.3本标准规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5排放控制要求5.1时段划分5.1.1现有企业应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5.1.2新建企业应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本标准。5.2有组织排放控制要求5.2.1排气筒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应执行表1规定的限值。表1排气筒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污染物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苯10.2甲苯30.3二甲苯120.5非甲烷总烃501.5aa当非甲烷总烃的去除率≥90%时,等同于满足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要求。DB35/1784—201845.2.2所有排气筒高度应按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确定,且不低于15m。5.2.3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第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按附录A规定计算。5.2.4去除率可通过同时测定处理前后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气量,以被去除的污染物与处理之前的污染物的质量百分比计,计算方法见式(1)。112211Σ-Σ100%ΣCQCQηCQ.........................(1)式中:η——处理设施的去除率,单位为百分比(%);C1——处理前的污染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Q1——进入废气处理系统前的排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C2——处理后的污染物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Q2——经最终处理后排入环境空气的排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当处理设施为多级串联处理工艺时,去除率为多级处理的总效率,即以第一级进口为“处理前”,最后一级出口为“处理后”进行计算;当处理设施处理多个来源的废气时,应以各来源废气的污染物总量为“处理前”,以处理设施总出口为“处理后”进行计算。当污染物控制设施有多个排放出口,则以各排放口的污染物总量为“处理后”。5.3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5.3.1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应执行表2、表3的规定。表2厂区内监控点浓度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项目限值非甲烷总烃8.0表3企业边界监控点浓度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项目限值苯0.1甲苯0.6二甲苯0.2非甲烷总烃2.05.3.2其他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待国家发布相应标准并实施后,按国家标准执行。5.4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按附录B规定执行。DB35/1784—201856监测要求6.1一般要求6.1.1企业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HJ819等规定,建立企业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自行开展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6.1.2企业安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按《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HJ75和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6.1.3企业应按照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口、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采样口和采样平台的设置应符合GB/T16157、HJ/T397等有关标准的要求。6
本文标题:DB35--1784-2018-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0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