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非选择题部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题•非选择题部分•第1--11课1.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识图题:1.该工程开凿于哪位皇帝时?在当时有何历史地位?2.该工程以___为中心,北达__,南至__。3.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是______和_______。4.观察此图,请你写出隋炀帝巡游江南从洛阳南下余杭所经过的运河河段?答:皇帝:隋炀帝;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的是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5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6隋朝灭亡是因为这条河吗?为什么?.7.“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说理由?8除了大运河之外,请你写出其他两个古代著名工程。洛阳涿郡余杭通济渠邗沟答:经过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答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重要的原因:水运粮食比起陆路运输,运输量大,速度快,费用低。答:不是。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虐无道所导致的。答:同意。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同时也指出了巡游江都的腐化。看问题比较全面,评价也比较中肯。长城、金字塔、都江堰•2.贞观之治一、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月”。接着他又说:“……为人主,可不畏惧!”——引自《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宋时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引自〈贞观政要》(l)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2)根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看到了什么重要问题?他这样讲的意图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说明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唐太宗名叫______,\为了巩固唐朝统治,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答: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答: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要注意调整统治政策。答:要维护其统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答:唐太宗名叫李世民。他的政策和措施是: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完善科举制。•二、.识图题:••图一图二•1.图一所示人物统治的时期,历史上出现了“__________”的局面。•2.图二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人称她的统治_________•3.图二中皇帝曾说:“有如此才不用,宰相之过也。”“此才”指的是哪一个人?可以看出,图一图二两位皇帝统治时期,都具有怎样的特点?•4.图一图二两位皇帝在施政措施上还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两位皇帝的施政措施与统治结果,请你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贞观之治答:骆宾王注意任用有才能的人答: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武则天统治时,继承了唐太宗的一系列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说明了贞观初期怎样的社会状况,以及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四、魏征因敢于直谏而名垂青史。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当你的朋友有缺点时,你会怎么做?当朋友直率地指出你的缺点时,你的态度又该如何?(结合唐太宗与魏征两个人物的事例来说明)答:贞观初期社会状况:人烟稀少,经济萧条。原因是:隋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给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到贞观初年,经济还处于恢复状态。答:当自己的朋友有缺点时,应当选择何时的时机给他指出来,并帮助他及时改正缺点,只有这样,才是对朋友真正关心和帮助。当朋友直率地给我指出缺点时,我会很诚恳地去接受,唐太宗身为一国之君能够虚心纳谏,值得学习和借鉴。•3.开元盛世•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1.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2.小邑犹藏万家室(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说明了什么?唐朝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3.“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是什么关系?•4.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答: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他统治前期被誉为开元盛世答:说明唐玄宗统治时期,人口大量增加。唐朝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粟答: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答:状况: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的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原因: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对农业的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稳定•二、材料一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材料二长安大道横九天。--李白•材料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1.如果你是唐朝官员,带领外国使团参观长安,用上述材料介绍唐朝长安的一些特点在集市上会看到哪些物品?•2.在当时,除了长安外还有哪些比较繁荣的商业大都市?答:长安城特点:人口众多、道路宽敞、街道整齐等。物品: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等答:洛阳、扬州、成都•4.科举制的创立•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证、真才实学的人,都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1.为了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个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3.说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这方面的贡献。答: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答:“长策”:指科举制度;对教育事业的影响: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答: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增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5.和同为一家•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正独爱之如一。•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成公主,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1材料中所提到的先皇帝是谁?•2.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的友好的另一史实是什么?•3这位“先皇帝”在处理和这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实施了什么政策?•答:先皇帝是唐太宗;答:少数民族:吐蕃;史实: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答:体现了唐朝较为开明的,和睦友好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1.图一反映的这种场景发生在唐朝哪一位皇帝时?鉴真东渡日本后,他曾亲手设计了什么建筑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2.图二是哪一文物?他在何时前往天竺取经?假想他在回国途中,背负的是哪类书籍?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下鉴真和图二所示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答:在唐玄宗时期;设计唐招提寺。答:图二是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书籍:佛经。答:都是唐朝的僧人。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6.对外友好往来•二、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他是鉴真,要去日本传播唐文化。答: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勇于进取等•7.8辉煌的隋唐文化•材料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材料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你认为材料一中,韩愈赞扬的是哪几位诗人?人民是用使命称号来赞誉他们的?•2.材料二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样的创作主张?答: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答:作者是白居易,写诗要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2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3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答:共同点:都是赞美唐文化的高度发展,同时又不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统上,给人有所启示。侧重点:前者从民族文化的自身加以发掘和发扬,后者是从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民族文化特色的角度。答:⑴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⑵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⑶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答: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吸收外来文化;民族间文化交流加强;前代文化的积累;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等。•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大宋”在定都开封期间,出现过哪些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材料1“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材料2岳飞接到班师的诏书,悲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1材料1中金军为什么有如此之说?•2宋高宗为什么让岳飞班师?•3你对岳飞抗金有何看法?答:辽、西夏、金。答:因为在金军向南宋进攻时,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之后也多次打败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金军在战争中知道了岳家军的厉害。答: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答: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持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二、阅读下列材料:•岳飞死在大理寺监狱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尸体背出监狱,葬在杭州西湖边的山上。而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将祭祀天和祖宗的供品用来祭祀他们敬重的岳元帅。一千多年来,岳王墓前的香火不断,时时有人来拜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而在岳王墓前的这对跪像,已经换了多次,原因是人们来到这个地方时,不断拿砖头瓦块砸它,以表达人们对它的愤恨,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1岳飞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2“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佞臣”是指谁?•3从岳飞和“佞臣”受到人们不同的对待来看,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参答:他一生为官清廉,品德高尚,他所从事的抗金事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答:秦桧。答:应做一个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为国家、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答案不限)•10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一:《史书》记载,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材料二:南宋时,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据材料一,描述了西汉时南方经济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非选择题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11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