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读图1“七月某台风移动路径图”,回答1-5题:1.7月24日23时,受台风影响的台北市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2.当台风在甲所在的三角洲地区登陆时,最有可能带来A.强风、地震、海啸B.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C.风暴潮、寒潮、泥石流D.特大暴雨、潮汐、海啸3.台风的到来,给城市带来的危害是A.农业减产B.阻断交通C.引发病虫害D.降水充沛4.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测是预报和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该现代化技术手段属于A.雷达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5.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灾害损失有逐年下降的趋势B.西北太平洋是台风的唯一源地C.台风在每年的7-11月活动最为频繁D.台风能减缓我国华北地区伏旱的旱情大诗人杜甫在《对雪》一诗中曾写道:“北雪犯长沙,胡云冻万家。”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冰雪灾害。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6.形成这次冰雪灾害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ABCD7.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受灾严重,而同纬度的闽、滇两省却基本无灾,主要原因是A.影响闽、滇两省的夏季风比较弱B.武夷山脉和云贵高原的阻挡C.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D.有防御冰雪灾害的应急预案8.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A.暴雨B.寒潮C.泥石流D.台风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A.秋季和春季B.冬季和春季C.秋季和冬季D.初冬和秋末10.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西北地区D.江淮地区11.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台风是()A.形成于温带海区的气旋B.形成于亚热带海区的反气旋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海区的气旋D.形成于热带海区的反气旋12.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A.寒潮B.台风C.梅雨D.伏旱读下面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判断(1)~(3)题。13.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14.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15.能起到旱涝兼治作用的工程措施是A.加强监测预报B.改变水循环模式C.疏散重灾区人口D.进行水利建设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6~17题。16、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A.台风、洪涝B.寒潮、沙尘暴C.沙尘暴、台风D.干旱、洪涝17、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A.地形为盆地B.受盛行西风影响小C.距离海洋较远D.纬度较低18、下列气旋、反气旋示意图中,反映寒潮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单项选择)()19、2008年冬季,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出现了罕见的冰雪灾害。读图和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阴影为主要受灾省区。简述这次雪灾对该地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损失。(2)简析本次冻雨、暴雪产生严重灾害的原因。(3)说出防减此类灾害的主要措施。20、下图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21、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中国沙尘暴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3)阐述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6年6月下旬以来,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千万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惨重。8月9日下午,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首次发布了干旱红色一级预警,据称,在全国也属首次。材料二: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材料四: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AB①②⑴、简述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⑵、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危害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多发的季节及原因。⑶、我国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旱情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旱情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⑷、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并分析今年川渝特大干旱的成因。⑸、重庆和四川本是个雨水充沛的地区,一旦有一个月不下雨便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即使一年内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⑹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常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出现“灾害链”现象。你认为重庆和四川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能够直接诱发哪些灾害?⑺、请说出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8)08年1地发生严重旱灾,分析其成因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平原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答案:DBBDCABCABCDACDBAB19.(1)农作物受冻减产;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2)降雨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冰冻日数长;南方缺少抗冻雨和雪灾的基础设施,抵御能力差;适逢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大(3)提前发布气象灾害(或大雪、冻雨等气象灾害)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对农作物等)做好防灾准备或答:做好南方冬季电煤储备;提高基础设施(或高压输电线路)防冰雪灾害的设计要求;电、煤采取海上运输方式;确保南方煤电油运的通畅等。20.(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A地:风暴潮;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护坡固坡、植树种草。21、16.(1)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2)气象干旱等(3)自然原因: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疏等;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22、(1)东南多西北少(或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年内、年际变化大。(2)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春季风大,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农业上,冬小麦返青和农作物播种,需水量大,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工农业需水量大。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生活用水大增,形成伏旱。(3)①地石灰岩分布广泛,多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渗漏比较严重,降水季节变化较大。②为海南岛,地形中部为山地,地势中央高四周低,河短流急,使当地地表水缺乏;降水季节变化较大,造成季节性缺水;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4)干旱灾害在我国分布地区广,但分布不均;西北内陆非季风区分布广,持续时间长;东部季风区持续时间短,危害较严重。全国来看,在时间上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有时持续时间较长。原因:川渝等地的干旱高温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出现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一是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异常偏强,脊点偏西,脊线位置偏北,重庆市受副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降雨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易出现持续干旱。二是冷空气活动比常年弱,影响不到重庆,易出现持续性少雨天气。三是高原积雪偏少,热状况偏强,自2005年冬天到今年春天,青藏高原积雪偏少,造成高原热力作用显著,从而有利于夏季风偏强,雨带位置偏北。(5)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同理,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大得多。(6)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土地龟裂、盐渍化(7)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植树造林种草,营造防护林,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作物;改进灌溉技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青藏高原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到达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输送的。西南气流较往年偏弱。降水很少。气温较往年偏高。蒸发强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雨水蓄不住,地下水用不上的状况;水利设施脆弱。
本文标题:中国的气象灾害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0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