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粘力的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
粘力的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作者:济南铭威检测一.初粘力的测试方法:1.定义:初粘性——物体和压敏胶粘带粘性面之间以微小压力发生短暂接触时,胶粘带对物体的粘附作用称为初粘性。2.原理:将一钢球滚过平放在倾斜板上的胶粘带粘性面。根据规定长度的粘性面能够粘住的最大钢球尺寸,评价其初粘性大小。3.测试设备:3.1初粘性测试仪(如济南铭威检测生产的CNY-1)3.1.1倾斜板:以厚约2mm的玻璃板覆在厚约7mm的钢板或者铝型板上组成倾斜板。两极间可衬入毫米座标纸,作为安放试样、调节钢球起始位置的标记。3.1.2放球器:放球器应能调节倾斜板上的钢球起始位置,释放钢球时,对球应无任何附加力。3.1.3支架:支架用于支持倾斜板,并可在0~60°范围内调节板的倾角。3.1.4底座:底座应能调节并保持装置的水平状态。3.1.5接球盒:接球盒用于承接板上滚落的钢球,其内壁衬有软质材料。3.2钢球:以GCr15轴承钢制造、精度不低于GB308-77《钢球》规定的0级、直径为321~1英寸的32种钢球,可作为测试用钢球。钢球按其英制直径的32倍值编排球号。测试时应使用球号连续的一组钢球。钢球应存放在防锈油中。有锈迹、伤痕的球须及时更换。3.3聚酯薄膜:采用符合JB1256-77《6020聚酯薄膜》规定的厚度为0.025mm的薄膜。其长度约为110mm,宽度比试样约宽20mm。3.4清洗剂和擦拭材料:3.4.1消洗剂:消洗剂可采用化学纯的丙酮、乙酸乙酯、酒精等适宜的溶剂。3.4.2擦拭材料:采用脱脂纱布等柔软的纤维织物作为擦拭材料。这类材料应不含有可溶于上述溶剂的物质。3.5测试条件:3.5.1试验室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5%。3.5.2制备试样前,胶粘带应除去包装材料,互不重迭地在5.l条件下放置2h以上。3.6试样:试样宽度为10~80mm,长度约250mm,除去最外层3~5圈胶粘带后,以约300mm/min的速度解开卷状胶粘带(对片状制品则以同样速率揭去其隔离层),每隔200mm左右裁取一个试样,取4个以上。试样拉伸变形较大时,允许有不大于3min的停放时间,使其复原。取样时不允许手或其他物体接触试样测试段。3.7测试步骤:3.7.1准备工作3.7.2将斜面滚球装置调至水平位置,除特殊规定外,将倾斜板的倾角调到30°。3.7.3用蘸有清洗剂的脱脂纱布,擦洗玻璃表面和聚酯薄膜的两面,再用纱布擦干净。3.7.4将擦去防锈油的钢球,放入盛有消洗剂的容器内浸泡数分钟,取出后,用清洁的清洗剂和纱布反复清洗擦拭,然后再用干净纱布擦拭干净,清洗后的钢球,应用干净的竹(木、骨)制镊子等工具央取。3.7.5按图2所示,将胶粘带试样粘性面向上地放置在倾斜板上。在规定部位覆上聚酯薄膜作为助滚段。助滚段应平整,无气泡、皱折等缺陷。助滚段以下100mm范围为测试段。3.7.6用胶粘讲将助滚段两侧及试样下端固定在倾斜板上。必要时,也可以用胶粘带沿测试段两侧边缘加以固定,使试样平整地贴合在板上。3.7.7用慑子把钢球夹入放球器内,调节放球器的前后位置,使钢球中心位于助滚最起始线上,在正式测试前,一个试样允许作多次试测,但应调节放球器的左右位置,使钢球每次滚过的轨迹不重合。试样宽度大于25mm时,以试样中央25mm宽的区域为有效测试区域。3.7.8预选最大钢球3.7.9轻轻打片放球器,观察滚下的钢球是否在测试段内被粘住(停止移动逾5s以下)。从大至小,取不同球号的钢球进行适当次测试,直至找到测试段能粘住的最大球号钢球。3.7.10取上述最大球号钢球和球号与之衔接的大小两个球,在同一试样上各进行一次测试,以确认最大球号的钢球。3.7.11正式测试,取3个试样,用最大球号钢球各进行一次滚球测试。若某试样不能粘住此钢球,可换用球号仅小于它的钢球进行一次测试,若仍不能粘住,则须按7.1.4~7.3重新测试。3.8测试结果3.8.1测试结果以钢球球号表示。3.8.2在3个试样各自粘住的钢球中,如果3个都为最大球号钢球,或者两个为最大球号钢球,而另一个的球号仅小于最大球号,则测试结果以最大球号表示;如果一个为最大球号钢球,而另两个钢球球号仅小于最大球号,则测试结果以仅小于最大球号的钢球球号表示。二.持粘性的测试方法1.定义:持粘性:沿粘贴在被粘物上的压敏胶粘带长度方向垂直悬挂一规定重量的砝码时,胶粘带抵抗位移的能力。用试片移动一定距离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移动距离表示。2.试验装置2.1持粘性测试仪(如右图济南铭威检测生产的CNY-3)由可调水平的底座和悬挂、固定试验板用的支架和计时装置组成。试验架应使悬挂在支架上的试验板的工作面保持竖直方向。2.2试验板试验板厚1.5~2.0mm,宽为40~50mm,长为60~125mm。试验板材质为GB/T3280-1992规定的0Cr18Ni9或1Cr18Ni9Ti。试验板表面用JB/T7499-1994规定的粒度为P280的耐水砂纸,先沿横向轻轻打磨,在整个板面上磨出轻度痕迹,再沿纵向均匀打磨,除去这些痕迹。使用次数频繁及长期没有使用后,应再打磨后使用。试验板表面有永久性污染或伤痕时,应及时更换。2.3压辊2.3.1压辊是用橡胶包覆的直径(不包括橡胶层)约84mm,宽度约45mm的钢轮子。2.3.2包覆橡胶硬度(邵尔A型)为80°±5°,厚度约6mm。2.3.3压辊的质量为2000g±50g。2.4清洗剂和擦拭材料2.4.1清洗剂:环已烷、汽油、乙醇、异丙醇、甲苯等适用的试剂级或没有残留物的工业级以上溶剂。2.4.2擦拭材料:脱脂纱布、漂布、无纺布等擦拭时既没有短纤维掉落也没有短纤维拉断的柔软的织物,并且不含有可溶于上述溶剂的物质。2.5加载板、连接销和砝码2.5.1加载板:材质、尺寸、工作面表面要求同试验板。2.5.2除非另有规定,加载板、砝码及两者的连接销的总质量为1000g±10g。3.试样除去胶粘带试卷最外层的3~5圈胶粘带后,以约300mm/min的速率解开试样卷(对片状试样也以同样速率揭去其隔离层),每隔200mm左右,在胶粘带中部裁取宽25mm,长约100mm的试样。除非另有规定,每组试样的数量不少于三个。试样解卷后,除拉伸变形较大时,允许有不大于3min放时间外,一般应立即裁取试样,进行测试。试样的粘贴部位不允许接触手或其他物体。4.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4.1状态调节:制备试样前,试样卷(片)应除去包装材料,互不重叠在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65%±5%的条件下放置2h以上。4.2试验环境:接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5.试验步骤5.1用擦拭材料沾清洗剂擦洗试验板和加载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将其仔细擦干,如此反复清洗三次以上,直至板的工作面经目视检查达到清洁为止。清洗以后,不得用手或其他物体接触板的工作面。5.2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按图2规定的尺寸,将试样平行于板的纵向粘贴在紧挨着的试验板和加载板的中部。用压辊以约300mm/min的速度在试样上滚压。注意滚压时,只能用产生于压辊质量的力,施加于试样上。滚压的次数可根据具体产品情况加以规定,如无规定,则往复滚压三次。5.3试样在板上粘贴后,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放置20min。然后将试验板垂直固定在试验架上,轻轻用销子连接加载板和砝码。整个试验架置于已调整到所要求的试验环境下的试验箱内。记录测试起始时间。5.4到达规定时间后,卸去重物。用带分度的放大镜测出试样下滑的位移量,精确至0.1mm;或者记录试样从试验板上脱落的时间。时间数大于等于1h的,以min为单位,小于1h的以s为单位。6.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以一组试样的位移量或脱落时间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三.剥离强度的测试方法1.定义剥离强度:在规定的剥离条件下,使胶接试样分离时单位宽度所能承受的载荷。用kN/m表示。2.试验装置2.1压辊(如图1所示)2.1.1压辊是用橡胶包覆的直径(不包括橡胶层)约84mm,宽度约45mm的钢轮子。2.1.2包覆橡胶硬度(邵尔A型)为80º±5º,厚度约5mm。2.1.3压辊的质量为2000g±50g。2.2剥离强度试验机(如右图济南铭威检测生产的DLS-1)2.2.1剥离强度试验机应使试样的破坏负载在满标负荷的15%~85%之间,力值示值误差不应大于1%。试验机以下降速度300mm/min±10mm/min连续剥离。2.2.2剥离强度试验机应附有能自动记录剥离负荷的绘图装置。3.试样3.1胶粘带:胶粘带宽度为20mm±1mm,25mm±1mm两种,长度约200mm。3.2试验板(见图2):试验板长度为125mm±1mm,宽度为50mm±1mm,厚度1.5~2.0mm。试验板材质为GB/T3280规定的0Cr18Ni9或1Cr18Ni9Ti1]。试验板表面用JB/T7499-1994规定的粒度为P280的耐水砂纸,先沿横向轻轻打磨,在整个面上磨出轻度痕迹,再沿纵向均匀打磨,除去这些痕迹。试验板使用次数频繁及长期没有使用后,应再打磨后使用。试验板表面有永久性污染或伤痕时,应及时更换。试验板如使用PVC、ABS、PE材料时,其材质及表面情况可在试验报告中说明。3.3清洗剂和擦拭材料3.3.1清洗剂:环己烷、汽油、乙醇、异丙醇、甲苯等适用的试剂级或无残留物的工业级以上溶剂。3.3.2擦洗材料:脱脂纱布、漂布、无纺布等在使用中没有短纤维掉落的柔软织物,并且不含有可溶于上述溶剂的物质。4.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4.1状态调节:制备试样前,试样卷(片)、试板应在温度为23ºC±2ºC,相对湿度为65%±5%条件下放置2h以上。4.2试验室温度为23ºC±2ºC,相对湿度为65%±5%。5.试验步骤5.1用擦拭材料沾清洗剂擦拭试验板,然后用干净的脱脂纱布将其擦干,如此反复清洗三次以上,直至板的工作面目视检查达到清洁为止,清洗后不得用手和其他物体接触板工作面。5.2用精度不低于0.05mm的量测量胶带的宽度。5.3在制备试样前,先撕去外面的3~5层的胶粘带,然后再取200mm以上的胶粘带(胶粘带粘合面不能接触手或其他物质)。并把胶粘带与清洗后的试验板粘接。在试验板的另一端下面放置一条长约200mm、宽40mm的涤纶膜或其他材料,然后用压辊在自重下以约300mm/min的速度在试样上来回滚压三次(试样与试验板粘合处不允许有气泡存在)。5.4试样制备后应试验环境下停放20~40min后进行试验。5.5将试样自由端对折180º,并从试板上剥开粘合面25mm。把试样自由端和试验板分别夹在上、下夹持器上。应使剥离面与试验机力线保持一致。试验机以300mm/min±10mm/min下降速度连续剥离,并有自动记录仪绘出剥离曲线。5.6双面压敏胶粘带与不锈钢板或其他材料粘接时,先撕去双面胶粘带外面的3~5层,然后再取200mm以上胶粘带粘贴在聚酯薄膜上,然后再剥去另一面的隔离纸按第5.3、5.4、5.5规定进行试验。5.7测定单面压敏胶粘带或双面压敏胶粘带与薄片、薄膜等材料剥离强度时,先将薄片、薄膜等粘贴在钢板上,然后按第7.3、7.4、7.5规定进行试验。6.试验结果6.1取值范围在记录曲线中,曲线AB、CD部分不计入试验结果(见图3)。按剥开后的20~80mm之间的距离(BC部分)计算。6.2求积仪法计算压敏胶粘带180º剥离强度σσ=CLSb式中:S——记录曲线中取值范围内的面积,mm2;L——记录曲线中取值范围内的长度,mm;b——胶粘带实际宽度,mm;C——记录纸单位高度的负荷,kN/m。6.3读数法计算在剥离的取值范围内,每隔20mm读一个数,共读4个数,求其平均值。6.4代表每一组试样个数不少于3个,试验结果以剥离强度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以上文章资料由济南铭威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编辑提供更多资料:0531-88808020
本文标题:粘力的测试方法和测试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1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