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总结小抄
1.货币: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2.流动性: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和价格尺度之间的关系。3.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M2(M1+准货币)。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现钞),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5.货币制度构成的要素:规定货币的单位,规定货币的材料,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结构,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对货币发行和铸造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6.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位制-金本位制-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内容: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金币本位制:有金币流通;金块本位制:不铸造金币,但其纸币可兑换金块;金汇兑本位制:既无金币流通,纸币亦不直接兑换金块,但纸币可以兑换成实行金币本位制国的纸币,然后以该种外汇兑换金币。)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方面的效率来自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白银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致供给大量增加,引起白银价格下跌,于是白银逐渐占领货币市场;另一方面,由于黄金窖藏,最终使货币当局的黄金存量告罄,复本位制退出历史舞台。7.信用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本质是:一、信用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三、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8.货币形式的发展阶段:实体货币(实物货币,铸币,劣质铸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硬辅币,硬辅币的替代物纸制辅币,银行券,银行存款)。9.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是信用本质的表现。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提供的、以商品资本为对象的信用;二、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向社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三、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政府为主体的借贷行为,包括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信用和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两个方面;四、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以消费资料为对象的信用;五、国际信用,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六、民间信用,是指民间个人之间主要用于居民的生产、生活之需而相互提供的信用形式;七、证券信用,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它是一种直接信用。10.信用工具:短期、中长期、不定期和永久性。11.利率是借贷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本金的部分,它是本金之外的增加额。12.到期收益率: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1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基本上是由货币当局所掌握和控制。而货币需求则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14.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率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应该从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货币的窖藏。可贷资金的供给宝货,储蓄,货币供给增加额。15.古典利率理论:基本特点是,和储蓄和投资等实物因素来讨论利率的决定,并且认为通过利率的变动,能够使储蓄和投资自动的达到一致,从而使经济始终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16.金融市场的功能:聚集和分配资金,资金期限转换,分散和转移风险,信息集散。17.金融市场按融通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按照金融交易的程序划分,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18.金融市场: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19.债券与股票的区别:持有者权利;期限;收益稳定性;分配和清偿顺序。20.债券的分类: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公募债券,私募债券;注册债券,记名债券,不记名债券。21.股票分类:普通股和优先股;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22.股票价值的分类:票面价值,账面价值,发行价格,市场价格,内在价值。23.期货合约:是一种契约性协议,要求合约的双方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商品或证券等。24.期货的分类: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25.欧式期权合约:必须在到期日选择是否行权。26.期权和期货的区别:权利义务对称性;标准化程度;盈亏风险;保证金。27.金融公司的分类:销售金融公司(向消费者发放贷款,以便他从特定厂商购买商品);消费者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贷款,以便他们购买小额东西,偿还小额债务。因为他们无抵押,信用低,无法向银行贷款);工商金融公司(通过贷款或贴现购买企业的应收账款,向工商企业提供特殊形式信贷,还提供特殊物品租凭)28.互助基金:像个人投资者发行股份以获取资金,并把资金用于购买多样化股票和债券。分为开放式基金(份额不确定,投资者可以将股票卖回基金公司);封闭式基金(数量发放固定,不能回购,但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29.货币市场互助资金:出售股份获取资金,然后投资于高流动性短期债务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存单等为基金持有人,既能获得货币又能签发支票,是为了避开欧美金融管制的创新。30.金融公司:通过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或从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并运用这些资金发放消费贷款和工商贷款。31.商业银行的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作用对象。32.直接融资:资金短缺方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向资金盈余房出售金融权证。由于资金直接有资金盈余方流向资金短缺方,证券则直接由资金短缺方流向资金盈余方,所以成为直接融资。33.间接融资:金融中介机构购买金融短缺方的金融权证,然后再出售给资金盈余方,这种通过金融中介的资金融通方式叫做间接融资。34.商业银行的外部组成形式:一、单一行制;二、分支行制,商业银行除了总行外,还可在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有利于分散风险实现规模效益,资金可以全球调拨,抗风险能力强;三、持股公司制,有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和控制,一家或若干家独立银行的银行制度;四、连锁银行制,由同一个人或集团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所组成的银行集团,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持有股份、共同指导或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完成,银行之间相对独立。35.存款创造的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36.多倍存款创造过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向银行发放贴现贷款;向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37.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的所有业务,这种业务不能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直接表现出来。(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38.风险: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可能性。39.操作风险: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自然灾害等)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40.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41.利率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损失和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42.汇率风险: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时,其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因汇率波动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43.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约偿付到期债务,而给商业银行造成商业损失的可能性。44.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货币统一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管理的需要;政府融资的需要。45.中央银行的职能是中央银行的性质在其业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现代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表现在它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三个方面。46.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证券、贴现贷款、黄金、外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账户、代收现金、其他资产),负债(通货、银行存款、中央政府存款、外国和其他存款、待付现金项目、其他银行负债和资本项目)。47.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PT=MV,P平均价格、T交易量、M一定时期内流通的货币平均量、V货币的流通速度。V、T独立于M而决定。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48.马歇尔现金余额数量说(考察货币的储藏手段):货币价值取决于全国居民用通货保持的实物价值(实物余额)与信用货币数量的比例。49.费里德曼的理论和凯恩斯理论存在两个主要差异:费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由于货币需求函数不会发生大幅位移,因而是稳定的。货币流动速度是可以预测的,从而货币是决定总支出的主要因素。50.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一、信贷收支状况,若贷款增加额大于储蓄存款及定期存款增加额,则会引起M1增加;二、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时向银行融资的状况下,货币扩张是不可避免的;三、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和黄金占款的增加;技术因素。51.货币政策基本要素:最终目标,政策工具,中介目标。52.货币政策目标(最终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5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54.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5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M+ir-I+Y+;汇率传导机制M+ir-E-NX-Y+。56.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其货币贬值,物价持续、全面上涨的货币现象。57.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工资推动,利润推动);供求混合推动型;结构型;输入型。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总结小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2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