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场急救知识与实用技术主要内容现场急救概述现场急救常用的几种急救技术常见急症的急救突发事件应对知识第一节、现场急救概述一、急救的类型(一)院前救护(现场急救)⑴院前救护是指危急重病人进入医院前的急救护理。⑵院前救护的含义:①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②给予现场伤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③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的将伤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救治。(二)院内急诊救护医院内急诊部门的医护人员接收各类急性伤病员、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症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三)重症监护(ICU)重症监护是指专业医护人员将各类危重病人集中管理,应用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和先进临床检测技术对病人进行严密的监护、有力的治疗和护理,从而使病人能度过危险期,为康复奠定基础,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二、现场急救的目的•保存生命;•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防;第二节现场急救常用的几种急救技术一、心肺脑复苏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LS)长程生命支持(即脑复苏)(一)基础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亦称基础复苏。其目的是迅速恢复循环和呼吸,维持重要器官供氧和供血,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为进一步复苏处理创造有力条件。基础生命支持包括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识别,气道阻塞的处理、建立气道、人工呼吸和循环。(一)基础生命支持1、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发现突然丧失意志的病人时,立即呼唤和摇动病人肩部,观察有无反应,同时触摸病人颈动脉或股动脉有无搏动。2、呼唤救助如果病人无反应,应立即呼唤救助。(一)基础生命支持3、安置病人•当确定病人意识丧失时,立即将病人置于平坦、坚硬的地面或硬板上,复苏者位于病人右侧,开始心肺复苏。(一)基础生命支持4、保持气道通畅对意识丧失的病人迅速建立气道,并清除气道内异物或污物,常用开放气道解除梗阻的方法有三种:(1)头后仰-下颌上提法(2)头后仰-抬颈法(3)下颌前提法(一)基础生命支持5、人工呼吸(1)口对口呼吸复苏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深吸气后,向其口腔吹气两次每次吹气量为800~1200毫升。吹气速度均匀,保持肺膨胀压低于20厘米水柱。继而以每分钟12次的频率继续人工通气,直至获得其他辅助通气装置或病人恢复自主呼吸。(一)基础生命支持(2)口对鼻呼吸对有严重口部损伤或牙关紧闭者,采用口对鼻通气法。复苏者一只手前提病人下颌,另一只手封闭病人口唇,进行口对鼻通气。通气量及通气频率同口对口呼吸。(一)基础生命支持6、建立人工循环(1)判断病人有无脉搏。人工通气支持时,应随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5~10秒无脉搏,立即开始人工循环。(一)基础生命支持(2)胸外心脏按压。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应掌握六个要点:①复苏者应在病人右侧。②按压部位与手法:双手叠加,掌根部放在胸骨中下1/3处垂直按压。③按压深度:成人为4~5厘米,儿童为3~4厘米,婴儿为1.3~2.5厘米。④按压频率:成人和儿童为80~100次/分钟,婴儿为100次/分钟以上。⑤按压/放松时间比为1:1。⑥按压与呼吸频率:单人复苏时为15:2,双人复苏时为5:1。•心肺复苏期间,心脏按压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秒。气道内插管或搬动病人时,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二)进一步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是指在医院急诊部门的急救,主要措施为:(1)开放气道与通气支持:①供氧;②开放气道;③机械辅助通气。(2)人工辅助循环。(3)心电监测。(三)脑复苏复苏成功并非仅指自主呼吸和循环恢复,智能恢复即脑复苏是复苏的最终目的。因此,从现场基础生命支持开始,即应着眼于脑复苏。脑复苏需要借助检测仪器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这里不再赘述。二、止血技术(1)加压包扎止血法,一般用于较小创口的出血。(2)指压止血法,主要用于动脉出血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3)抬高肢体止血法,抬高出血的肢体是减缓血液流速的临床应急止血措施。(4)屈肢加垫止血法,主要用于无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四肢出血的止血方法。二、止血技术(5)填塞止血法,先可用明胶海绵填入伤口,后用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扎。(6)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有效止血时。在出血部位近心端肢体上选择动脉搏动处,在伤口近心端垫上衬垫。左手在距止血带一端约10cm处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止血带,手背下压衬垫,右手将止血带绕伤肢一圈,扎在衬垫上,绕第二圈后把止血带塞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两指夹紧,向下牵拉,打成一个活结,外观呈一个倒置A字型。三、包扎技术包扎具有保护创面、压迫止血、骨折固定、用药及减轻疼痛的作用。(1)包扎用物:绷带、三角巾、多头带、丁字带。(2)包扎方法:主要包括绷带和三角巾包扎法。四、固定技术对于骨折、关节严重损伤、肢体挤压和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伤病员,应采取临时固定的方法,以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方便转运。(1)固定材料:木制夹板、充气夹板、钢丝夹板、可塑性夹板、其他制品。(2)固定方法:脊柱骨折固定、上肢骨折固定、下肢骨折固定。四、固定技术(3)固定的注意事项:①对于各部位骨折,其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有体内器官的损伤,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病情,如心肺复苏、抢救休克、止血包扎等,然后才是固定。②固定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而不是复位。对于伤病员,看到受伤部位出现畸形,也不可随便矫正拉直,注意预防并发症。③选择固定材料应长短、宽窄适宜,固定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以免受伤部位的移动。④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关节脱位,应先包扎伤口。用夹板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下部,以防充血。⑤固定时动作应轻巧,固定应牢靠,且松紧适度。五、转运技术在转运过程中应正确地搬运病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具。(1)徒手搬运:救护人员不使用工具,而只运用技巧徒手搬运伤病员,包括单人搀扶、背驮、双人搭椅、拉车式及三人搬运等。五、转运技术(2)担架搬运的种类①铲式担架搬运,适用于脊柱损伤、骨盆骨折的病人。②板式担架搬运,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骨折病人。③四轮担架搬运,可以推行、固定于救护车、救生艇、飞机上,也可以与院内担架车对接,而不必搬运病人即可将病人连同担架移至另一辆担架车上。④其他搬运包括帆布担架、可折叠式搬运椅等。第三节常见急症的急救一、出血(一)定义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一个急性症状,也是创伤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要及时判断血压是否正常,估计出血量。•(二)首先判断出血性质动脉出血者,出血为搏动样喷射,呈鲜红色;静脉出血者,血液从伤口持续涌出,呈暗红色;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渗出或流出,量少,呈红色。500毫升以下出血,病人常无明显反应。500毫升~1000毫升出血,病人可表现口唇苍白或紫绀、四肢冰凉、头晕、无力等。1000毫升~2000毫升出血,病人可表现心悸、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反应冷淡、心率130次/分钟以上、血压下降。根据出血性质,采用不同的止血措施,方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二、晕厥(一)定义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完全的意识丧失。(二)急救措施(1)卧床休息;(2)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病人平卧或头低脚高;(3)注意环境空气流通;(4)注意保暖;(5)病人清醒后可给热糖水;(6)安慰病人;三、抽搐与惊厥(一)定义抽搐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一时性脑功能紊乱,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出现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导致关节运动。惊厥是全身或局部肌肉突然出现的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双眼球上翻并固定,常伴有意识障碍。(二)抽搐与惊厥急救1.抽搐与惊厥发作时的救护(1)平卧,头偏向一侧;(2)开放气道;(3)安全保护,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4)降温、解毒。2.发作后的护理(1)安静、充分休息让其恢复体力;(2)安慰病人四、昏迷(一)定义昏迷是指高级神经活动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处于抑制状态。(二)急救措施(1)使昏迷的人取平卧位,避免搬动,松解衣领、腰带,取出义齿。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开放气道。(2)保持呼吸道通畅。(3)禁食。(4)针灸。根据病情,可按压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5)转运。迅速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护。五、猝死(一)定义猝死是指突然意外临床死亡(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1小时)。(二)猝死原因冠心病、心律失常、胰腺炎、触电、溺水、中毒、创伤等。(三)猝死的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2)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或听诊心音消失)。(3)呼吸突然变慢或停止。(4)皮肤苍白、紫绀、全身抽搐。(5)瞳孔散大。(四)现场急救•参见心肺脑复苏。应在5~10秒内作出心脏骤停的诊断,不应为诊断而延迟开始复苏的时间。六、休克(一)定义休克是以突然发生的低灌注导致广泛组织细胞缺氧和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二)休克的原因、类型(1)失血大于1000毫升引起的休克;(2)心肌梗塞、心衰引起的休克;(3)过敏引起的休克;(4)神经源性引起的休克;(5)放射性引起的休克;(6)烧伤引起的休克;(7)呕吐、腹泻引起的休克;(8)感染性休克。(三)休克的症状与体征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的共同症状与体征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增快、少尿、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四肢末端皮肤出现网状青斑,胸骨部皮肤或甲床按压后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等。(四)休克的急救[1)据各种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最常见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或神经源性休克,应取仰卧位,下肢抬高20°~30°,心源性休克(因心脏因素出乎意料的猝死)有呼吸困难者,头部抬高30°~45°。(2)保暖。(3)观察病情并及时转院。七、中毒(一)一氧化碳中毒(1)病因:吸入过量CO。(2)机理:CO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化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使肌体缺氧。(3)分型:急性、慢性。(4)症状:轻型--头晕、心悸、恶心、呕吐、无力;重型――昏睡、昏迷、猝死。(5)急救:①脱离环境,打开门窗、吸入新鲜空气(氧气);②保温;③对猝死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④急送医院高压氧舱治疗。(二)蛇毒中毒(1)病因:不慎被蛇咬伤。(2)机理:蛇毒含有溶血毒素/神经毒素,损坏血液和神经功能。(3)症状(与毒蛇毒素种类有关):伤口疼痛、麻木、变色;心悸、头昏、胸闷、呼吸急速;严重时迅速昏迷、抽搐、心跳与呼吸停止。(4)急救①停止行走;②结扎伤口近心端、防止毒物回流;③冲洗伤口减少毒素(可切开伤口挤压排毒后再冲洗);④寻求救援;⑤密切观察、待送医院。(三)蜂毒中毒(1)病因:不慎被毒蜂、黄蜂等叮伤。(2)机理:蜂毒进入人体,引起激烈疼痛刺激、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3)症状:局部红肿、剧疼;恶心、呕吐;皮疹。严重型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甚至猝死。(4)急救:轻型只需局部伤口冷敷、止疼;重型须立即抢救、抗过敏(激素);对猝死者进行心肺脑复苏、送转医院。(5)预防:勿捅马蜂窝、绕开蜂巢,遭蜂攻击时用衣物遮住暴露部分。(四)硫化氢中毒(1)病因:不慎吸入硫化氢气体(无色、臭蛋味,溶于水、油,比空气的相对密度大、积聚于低洼处,易燃、易爆,剧毒)(国家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2)机理:硫化氢进入人体随血液进入器官组织,与组织细胞呼吸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造成细胞缺氧。(3)症状:急性轻度中毒时眼睛畏光、流泪、胸闷;急性中度中毒时头昏、恶心、呕吐、晕撅;急性重度中毒时几秒钟内神志不清、抽搐、昏迷,“电击样死亡”。(4)急救:①迅速将中毒者移到通风处,脱离污染区;②吸氧,对猝死者实施心肺复苏;③药物解毒:用1O%DMAP(对--二甲氨基酚盐酸盐)2.0毫升肌注(该药是新型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夺取氢硫基、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恢复);④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附近医院(高压氧治疗)。(5)预防:安装硫化氢监测仪;在超标部位作业应用防毒面具;服用预防药对--氨基苯丙酮90~180毫克,40分钟起作用、可维持4~5小时。(五)食物中毒(1)病因:食用不洁、有毒的食物。(2)机理:①食物中存在过多致病微生物②有毒物质污染(常见:农药、砷、亚硝酸盐)导致吸收中毒;③食物加工不合理生成毒物(如:扁豆、蚕豆、白果、发芽土豆
本文标题:急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2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