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
1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1范围本规范定了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电缆敷设人员、电缆敷设的基本工艺要求、电缆敷设操作要领及检验。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新建或修理船舶的电缆敷设。凡属具有特殊要求的电缆敷设,不属于本规范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CB3386.1-92船舶电缆耐火贯穿装置技术条件KD/QJ-37-003船舶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3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3.1准备“电气设备布置图”、“电舾装布置图”、“综合导电系统图”“电气系统图”、“电缆清册”、“隔热布置图”及“防火区域划分图”等。3.2熟悉本工艺要求和施工方法以及该船舶的电气施工原则工艺。3.3准备好电缆敷设用的安装件、支承件、紧固件及施工用工具和材料。3.4为便于安装,电缆安装件、支承件等按施工区域集配。3.5根据电缆清册进行电缆切割备料。3.5.1事先做好电缆临时标牌,标牌上注明电缆编号、规格、长度、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每根电缆二块。3.5.2按“电缆清册”规定的长度做好电缆穿过隔舱或甲板的停止标记。3.5.3每根电缆切割时,随时将临时标牌包扎于该电缆的两端。3.5.4电缆的切口应避免受潮影响绝缘,必要时可采取包扎封口措施。3.5.5按照“电缆清册”规定的拉敷地点及顺序将电缆依次卷入电缆筒备用。3.6根据“电气设备布置图”、“电舾装布置图”于船上对电缆支承件和贯通件进行定位。3.7在船体构件和甲板上开孔3.7.1开孔一般应为圆形或腰圆形,如开孔为其它形状,其折角应为圆角。3.7.2在横梁、肋骨及纵衍上开孔见图1和表1。开孔边缘至纵桁面板的距离H应不小于纵桁腹板高度h的40%。当贯通件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进行强度补偿时,应与船体结构设计联系。2(a)强横梁结构靠壁支柱下部支柱下部支柱上部(b)支柱结构B0.1L(不准开孔)C区域B区域A区域dddddddddddd0.1L0.1LdbhHL图1船体构件开孔区域划分表1船体构件开孔规则使用的框圈,其钢板厚度与所属构件厚度相当。2)对不加强的开孔使用的框圈,可用厚度不小于5mm的扁钢制成,对应加强的孔1)开孔应有光滑的边缘和良好圆角。注:**d≤600*d≤300******材桁补强表2实肋板、双层底内旁船中0.75L,中纵桁材甲板居住区、露天货油舱以外其他舱货物舱、机舱、除≤0.5≤0.5≤0.5备注b/B≤0.25>0.20.2≤0.25>0.1650.1650.125≤0.25>0.125≤0.25>0.10.1≤0.66>0.50.5≤0.5>0.4≤0.5>0.33≤0.5>0.250.40.330.250.2≤0.5>0.2货油舱B区域A区域孔高d/型材高h不补强补强不补强构件名称及部位桁材、各种隔板3.7.3在甲板上开孔3.7.3.1开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腰圆形,孔的长宽比不小于2,其长轴应尽量沿艏艉线方向布置,以保证在相同的面积情况下减少沿船宽方向的开孔宽度。33.7.3.2在船肿二分之一船长的区域内的强力甲板上开孔,沿船宽方向的开孔尺寸不得超过货舱口至船边距离的6%,其它处甲板上开孔,腰圆形开孔宽度不得超过货舱口至船边距离的9%,圆形的开孔则不超过上述距离的6%。当贯通件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进行强度补偿时,应与船体结构设计联系。3.8电缆框、筒与电缆支承件、船体构件的间距3.8.1电缆贯穿横梁或舱壁电缆框(见图2,当电缆框有填料时,图中200≤D≤300)图中E表示电缆离开电缆框内壁最小距离,电缆支承件上表面一般比电缆框内表面高10mm。D≤150D≤1503电缆支承件321E≥52电缆1电缆框图2电缆贯穿横梁或舱壁电缆框3.8.2电缆贯穿甲板电缆筒(见图3)≤300甲板4电缆筒32电缆支承件1电缆3421E≥5≈20≤150图3电缆贯穿甲板电缆筒4图中E表示电缆离开电缆框内壁最小距离,电缆支承件上表面一般比电缆筒内表面高10mm。3.9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的焊装3.9.1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应焊接牢固,应能保证电缆紧固而不致脱落。电缆框、筒在船体舱壁或甲板上的焊接应采用双面连续焊,以保证强度。3.9.2支承件和安装件的撑脚不应直接焊接在主甲板以下的船壳板上,也不应直接焊接在球扁钢的端面上。3.9.3若在水密舱壁、油柜和水柜上焊接底脚,则须加装加强复板焊接。3.9.4所有焊接件在焊接后应随即清除焊渣,并涂以防锈漆。电缆敷设前,电缆通道部分应预先涂以完工漆。4电缆敷设人员电缆敷设施工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船舶电缆敷设的工艺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应知、应会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5电缆敷设的基本工艺要求5.1电缆敷设的线路应尽可能平直和易于检修。5.1.1主干电缆暗式敷设时,敷设路径上的封闭板必须便于开启。5.1.2所有电缆线路的分支接线盒若为暗式安装时,则封闭板必须便于开启,并有耐久标志。5.1.3不应将电缆敷设在隔热或隔音绝缘层内,也不应在电缆上喷涂油漆、泡沫塑料等热材料。5.1.3冷藏室、锅炉舱等处的电缆应全部明线敷设,居住室应尽可能采用暗式敷设。5.1.5居住室电缆若采用明线敷设,可采用滞燃塑料槽予以保护。5.2电缆敷设应防止机械损伤5.2.1尽量避免在货舱、贮藏室、甲板上、舱底花钢板下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电缆,若无法避免时,则须设置电缆护罩或电缆管加以防护。货舱和甲板上的电缆护罩厚度,一般不应小于3mm,以保证足够强度。5.2.2尽量避免在可动或可拆的部位敷设电缆,以免活动件移动或拆装时损伤电缆。5.2.3电缆穿过甲板时,应采用金属电缆管、电缆筒或电缆围板保护。5.2.4在前桅敷设电缆应采用长度不小于2m的镀锌钢管(或不小于1m单根电缆管)。保护钢管尽可能装在前桅后部,且管子上端必须密封(见图4)。56-U型管夹7-电缆管5-电缆管4-管子支承件2-填料函3-填料函盒1-电缆7≥1000456645321≥2000AA-AA图4电缆在前桅敷设5.2.5雷达桅内敷设电缆,可在距甲板高度250mm以上处,经多个水密电缆筒或水密填料函箱将电缆引出(见图5)。6123B3B3-水密电缆筒(填料函箱)2-焊接电缆支架1-扁钢电缆支架B-B图5电缆在雷达桅内敷设5.3电缆敷设不应跨过船体伸缩接头,如确实不能避免时,电缆应保证有一定伸缩裕度。5.4电缆应尽量远离热源敷设。电缆离蒸汽管、排汽管及其法兰、电阻器、锅炉等热源的空间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00mm;电缆与蒸汽管、排汽管交叉时,其空间距离一般不应小于80m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5.5电缆敷设应防止潮气凝结和油、水的影响5.5.1尽量避免在有潮气凝结、滴水和有油、水侵入的场所敷设电缆。5.5.2在易受油水浸渍的花钢板下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敷设在金属管子或管道内,管子或管道应贴近花钢板安装,其两端一般应高出花钢板250mm以上,并用填料函或护圈填塞7堵料封闭(见图6a、图6b)。94987654321图6a9泄水孔(去毛刺)8支架76镀锌钢管泵5套筒接头4堵料和护圈3电缆2托板1控制箱4123456789控制箱1托板2电缆3堵料和护圈4连接器(可不用)5泵金属软套管67扁钢电缆支承件8包塑不锈钢扎带9图6b10泄水孔(去毛刺)10图6电缆在花钢板下穿管敷设5.5.3在潮湿舱壁上敷设电缆时,电缆与舱壁间至少应有20mm的空间。5.6电缆应避免穿越易燃、易爆和有腐蚀性气体影响的场所(如氧气间、油漆间、蓄电池室、煤仓、弹药库等)。对必不可少的照明电缆应敷设在金属管内。金属管穿过舱壁时,应保持其原有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其它舱室。5.7电缆严禁穿越油舱,电缆一般不应穿越水舱,如无法避免时,可用单根无缝钢管穿管敷设,管子与舱壁的焊接应保证水密,并应有防腐蚀措施。85.8电缆与船壳板、甲板、舱壁及防火隔堵间距不小于20mm;电缆与双层底及滑油、燃油柜的敷设间距应不小于50mm。5.9电缆敷设的弯曲内半径应在允许范围内,最小弯曲内半径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电缆敷设最小弯曲半径电缆结构电缆总外径最小弯曲半径绝缘外护套热塑性材料和弹性材料金属护套、铠装或编织任何6D其它护套≤25mm4D>25mm6D矿物硬金属护套任何6D5.10下列电缆应尽量避免敷设在一起5.10.1具有不同允许工作温度的电缆不应敷设在一起,如敷设在一起,则同束内所有电缆的允许工作温度应以该束中允许工作温度最低的电缆为准。5.10.2对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设备,例如操舵装置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5.10.3对具有双套设备的重要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例如机舱传令钟等)的双套系统,其各自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5.10.4具有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它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层时,一般不应成束敷设在一起。5.10.5电力推进装置的主电路电缆应与励磁电缆和其它低压电缆分开敷设。5.10.6到各台发电机去的电缆应单独敷设,最少要分二路。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以分束敷设在同一托架上。5.10.7除光缆外,对于船舶推进和操纵等重要的控制、监测和安全系统的信号电缆,它们可能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不能与电力或照明电缆成束敷设在一起。5.11用于重要设备或应急动力设备、应急照明,以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或信号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及其舱棚,以及其它高度失火危险处所,但对这些处所中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可例外。5.12由应急配电板至舵机的电缆及由应急配电板至应急消防泵的电缆不允许经过机9舱。5.13三相系统均应采用三芯对称电缆,若不得已在电流20A以上的电力系统采用单芯电缆,其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5.14电缆连接和分支5.14.1电缆的敷设通常不应有接头,如由于维修或分段造船需要连接接头时,这种接头的导电连续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和防护性、接地和耐火或滞燃等特性均应不低于对电缆的相应要求。5.14.2电缆应在适当的接线盒内进行连接和分支。接线端或汇流排应具有适合于电缆定额的尺寸。连接和分支处应有清晰的标志。5.15工作电压超过50V的金属护套电缆必须可靠接地,具体要求见本公司标准KD/QJ-37-003《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6电缆敷设操作要领6.1电缆的拉敷6.1.1电缆拉敷前,应检查线路上所有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有无遗漏,有无锐边和毛刺,焊接是否牢靠,是否均已涂有防锈漆及完工漆。电缆开始拉敷后,在敷设线路上及附近,尽可能避免进行气割和焊接,以免灼伤电缆,否则应有临时防护措施。6.1.2电缆拉敷前,应仔细核对电缆代号、规格、长度、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以及中间停止点,它们与电缆清册和图纸是否相符,并检查电缆有否损伤。6.1.3电缆的拉敷应按电缆清册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对于分支电缆,如未列入电缆清册,则可按设备布置图、电气系统图,根据实际走线进行现场切割和拉敷,并在二端做好临时标记。分支电缆敷设,一般应在主干电缆拉敷完毕后进行。6.1.4电缆拉敷时,应使电缆沿着已检查合格的支承件、贯通件的敷设线路方向连续均匀地移动,不得强力硬拖,以免损伤电缆。对于主干电缆,应按照电缆的“停止标记”把电缆停在规定的舱壁或甲板处。6.1.5不同护套的电缆混合拉敷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电缆相互磨擦而损伤其护套层。6.1.6每根电缆拉敷完毕后,均需把电缆理齐整平,校对长度,并把到位电缆或下一步再拉敷的电缆圈好,挂在设备附近。不得-将电缆随地乱抛,任意踩踏。6.1.7所有电缆拉敷完毕后,应全面核对电缆型号、规格及进入设备的长度和总数。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电缆的紧固。6.2电缆的紧固106.2.1电缆紧固基本要求6.2.1.1电缆紧固后不应有任何松动,不应损伤电缆,线路应力求平直整齐。6.2.1.2电缆分层分束敷设,一般不超过两层,电缆束宽度b不宜大于150mm。对每束多于两层的电缆要充分考虑其载流系数,防止产生电缆过热问题,并应征得现场验船师认可(见图9、图10)。6.2.1.3水平敷设的电缆一般采用下托敷设方式,各种支架均应尽量避免横向安装,以免在绑扎电缆时造成扎带上端应力集中的不合理现象。6.2.1.4焊接
本文标题: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25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