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十五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二、实验原理1.单色光经双缝干涉产生稳定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复色光产生彩色条纹.2.条纹间距公式Δx=ldλ.三、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即: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另外还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观察干涉条纹(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cm~10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将该条纹记为第1条亮纹;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至另一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2,将该条纹记为第n条亮纹.(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d是已知的).(4)重复测量.五、数据处理1.条纹间距Δx=|a2-a1n-1|.2.波长λ=dlΔx.3.计算多组数据,求λ的平均值.六、误差分析1.双缝到屏的距离l的测量存在误差.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1)干涉条纹没有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2)误认为Δx为亮(暗)条纹的宽度.(3)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4)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读数不准确,此间距中的条纹数未数清.七、注意事项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且注意保养.2.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间距适当.3.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4.调节的基本依据是:照在光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原因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所致,故应正确调节.八、实验改进实验室里的双缝干涉仪比较精密,并且安装不方便,调节、测量时十分麻烦.现用一种简单方法替换如下:用一支小孩玩的激光笔,水平放置在桌面上,前面放置一双缝,则在正对的墙上就出现十分明显的双缝干涉条纹,测出相关的物理量,利用公式Δx=ldλ即可求出λ.优点:简单易操作.缺点:精度偏低.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例1]如下图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1)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解析](1)如图实验设备中②③④依次是滤光片,单缝,双缝.(2)由公式λ=dlΔx知,在d、λ一定的情况下,要使Δx增大,必须增大l,所以应选答案为B.[答案](1)滤光片单缝双缝(2)B实验数据的处理[例2]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__、_____、A.(2)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3)若测得双缝间距为3.0mm,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为0.70m,通过测量头(与螺旋测微器原理相似,手轮转动一周,分划板前进或后退0.500mm)观察到第1条亮纹的位置如图(a)所示,观察第5条亮纹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可求出红光的波长λ=________m.(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解析](1)E、D、B通过滤光片获得单色光,通过单缝获得线光源,通过双缝获得相干光(顺序不能交换)(2)单缝和双缝间距为5cm~10cm,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3)由题图可知,条纹间距为Δx=x2-x14=0.654mm又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m,双缝间距d=3.0mm,由Δx=ld,代入数据得λ≈7×10-7m.[答案](1)E、D、B(2)见解析(3)7×10-7
本文标题:201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三章 光学与电磁波、 相对论简介 实验十五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0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