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页第一章绪言一、填空题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2.研究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药物效应动力学。3.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是:药物代谢动力学。二、名词解释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2.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阐明药物对机体的生化、生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规律的学科。3.药动学: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药理学是研究(B)A.药物的学科B.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C.药物效应动力学D.药物代谢动力学E.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学科2.药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E)A.病原微生物B.动物C.健康人D.患者E.机体3.药物是指(C)A.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B.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C.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D.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E.能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用数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2.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3.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第2页4.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和特异质反应。5.一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量叫半数有效量(E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LD50),LD50/ED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6.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7.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增多,这种现象称为向上调节,突然停药时可产生反跳现象。8.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副作用。9.治疗指数是LD50和ED50之比。代表药物的安全性。10.药物的依赖性包括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11.变态反应是只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与原药理作用、使用剂量、疗程无明显关系12.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二、名词解释1.副作用2.毒性反应(毒性作用)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5.效能6.效价强度7.最小有效量9.量效关系10.受体12.极量13.治疗量14.治疗指数15.药物依赖性16.激动药17.拮抗药18.LD5019.ED50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部分激动药是指(C)A.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B.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C.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D.亲和力较弱,内在活性较弱E.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强2.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是(C)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第3页3.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作用称为(B)A.毒性反应B.副作用C.治疗作用D.变态反应E.后遗效应4.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是(D)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E.应激反应5.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副作用(A)A.常用剂量B.LD50C.极量D.中毒量E.最小中毒量6.药物安全范围是指(D)A.LD50/ED50B.LD50C.ED50D.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E.LD95与ED5之间的距离7.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是(B)A.对因治疗B.对症治疗C.局部治疗D.全身治疗E.直接治疗8.连续用药产生敏感性下降称为(B)A.抗药性B.耐受性C.快速耐受性D.成瘾性E.反跳现象9.长期应用抗病原微生物药可产生(A)A.耐药性B.耐受性C.快速耐受性D.成瘾性E.反跳现象多项选择题1.属于药物的安全性指标的是(AD)A.LD50/ED50B.ED50/LD50C.LD50D.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E.LD95与ED5之间的距离2.药物产生效应的机制包括(ABCD)A.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B.补充机体缺乏的物质C.作用于细胞膜D.对酶的促进或抑制作用E.不影响递质的合成、贮存和释放3.下列药理反应属于质反应的指标是(BCDE)A.血压B.惊厥C.睡眠D.死亡E.镇痛4.甲药LD50和ED50分别为20mg/kg与2mg/kg而乙药分别为30mg/kg与6mg/kg,下述哪些评论是正确的是(AE)A.甲药的毒性较强,但却较安全第4页B.甲药的毒性较弱,因此较安全C.甲药的疗效较弱,但较安全D.甲药的疗效较强,但较不安全E.甲药的疗效较强,且较安全5.受体应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BCDE)A.饱和性B.高敏性C.特异性D.多样性E.可逆性6.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ABCDE)A.对酶的影响B.影响核酸代谢C.影响生理物质转运D.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E.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填空题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弱酸性药物易从pH值低的体液向pH值高的体液被动转运。3.在一级动力学中,一次给药后约经过5个t1/2后,体内的药物基本消除。如每隔一个t1/2给药一次,约经过5t1/2可以达到稳态血药浓度。4.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重吸收少而排泄快。5.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动力学可分为一级消除动力学和零级消除动力学两种方式。6.稳态血药浓度是指给药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平衡时的血药浓度。7.连续滴注给药达稳态后,中途改变给药速度,则需再经5t1/2才能达到新的稳态浓度。8.药物自血浆消除包括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消除的参数是K,C1,t1/2。二、名词解释1.首关效应:口服某些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第5页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2.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3.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即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与给药量的比值。4.表观分布容积:指体内药量按血药浓度计算所需的体液量,其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5.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长期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使机体在生理功能、生化过程和(或)形态学发生特异性、代偿性和适应性改变的特性,停止用药可导致机体的不适和(或)心理上的渴求。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具有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B)A.舌下含B.口服C.吸入D.肌注E.皮下注射2.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其(B)A.药物作用增强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C.药物代谢加快D.药物排泄加快E.药物转运加快3.弱碱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C)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呈解离型,再吸收障碍4.影响药物从肾脏排泄速度的因素有(E)A.药物的剂量B.药物的血浓度C.药物吸收的速度D.尿液中药物的浓度E.尿液的PH值5.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C)第6页A.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B.每隔半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C.首剂加倍D.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次剂量E.增加给药剂量6.药物在体内作用开始的快慢取决于(A)A.药物的吸收B.药物的转化C.药物的排泄D.药物的分布E.药物的消除7.血浆半衰期(t1/2)的长短取决于(B)A.药物的吸收速度B.药物的消除速度C.药物的转化速率D.药物的转运速率E.药物的分布容积8.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A.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B.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物t1/2是固定的D.t1/2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E.t1/2可作为制定给药方案的依据9.生物利用度是(D)A.血管内给药后,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量B.药物进入体内的量C.药物吸收入血的量D.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量E.药物通过胃肠粘膜进入门脉循环中的量10.大多数药物跨膜转运方式是(A)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胞饮D.主动转运E.膜孔扩散11.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B)A.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B.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和消除的程度C.生物利用度高表明药物吸收良好D.以F表示之E.是检验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12.关于肝肠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C)A.结合型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第7页B.在小肠内水解C.在十二指肠内水解D.经肠再吸收入血循环E.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13.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A)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化14.主动转运的特点错误的是(B)A.逆浓度B.不消耗能量C.有饱和性D.与结构类似物有可发生竞争E.有部位特异性15.药物口服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C)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E.直肠16.有肝脏首过效应吸收途径是(A)A.胃黏膜吸收B.肺粘膜吸收C.鼻黏膜吸收D.口腔粘膜吸收E.阴道黏膜吸收17.以下药物具有酶诱导作用的是(B)A.酮康唑B.苯妥英钠C.氯霉素D.嘌呤醇E.去甲替林多项选择题1.药物血浆半衰期(t1/2)对临床用药的意义是(BCDE)A.可确定给药剂量B.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C.可预计药物在体内消除的时间D.可预计多次给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E.可确定一次给药后效应的维持时间2.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CDE)A.给药途径B.给药剂量C.药物的理化性质D.体液pH值及药物解离度E.器官血流量3.药物消除过程包括(DE)A.吸收B.分布C.处置D.排泄E.代谢第8页4.药物转运过程包括(ABD)A.吸收B.分布C.处置D.排泄E.代谢5.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ABCE)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C..血液循环系统D.胃肠道的生理状况E.微粒给药系统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填空题1.药物依赖性可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二、名词解释1.耐药性:在长期应用化学治疗药物后病原体(微生物或原虫)或恶性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2.耐受性:长期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需提高药量维持效果。三、选择题1.下述给药途径一般药物吸收快慢的顺序是(D)A.静脉>吸入>皮下>肌内注射>直肠粘膜>口服>皮肤B.吸入>静脉>皮下>肌内注射>直肠粘膜>口服>皮肤C.吸入>静脉>肌内注射>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D.静脉>吸入>肌内注射>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E.静脉>肌内注射>吸入>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2.药物滥用是指(D)A.医生用药不当B.未掌握药物适应症C.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3.药物的配伍禁忌是(B)A.吸收后和血浆蛋白结合B.体外配伍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C.肝药酶活性的抑制D.两种药物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E.以上都不是第9页4.长期应用某药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奏效,这种现象称为(B)A.耐药性B.耐受性C.成瘾性D.习惯性E.适应性5.药物效应的个体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机体因素D.疾病因素E.剂量因素6.长期应用苯巴比妥治疗失眠,近来需加大剂量才能入睡,这种现象称(C)A.抗药性B.低敏性C.耐受性D.成瘾性E.习惯性7.遗传异常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A.口服吸收速度异常B.药物体内转化异常C.药物体内分布异常D.肾脏排泄药物速度异常E.以上都不是多项选择题1.药物联合使用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称为药物的(CD)A.相加作用B.拮抗作用C.增强作用D.协同作用E.联合作用2.肝功能低下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AB)A.药物作用增强B.药物转化能力降低C.药物转化能力增强D.药物转运能力降低E.药物作用减弱3.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ABCD)A.增强疗效B.减少不良反应C.减少耐药性的发生D.减少单味药物用量E.促进药物的消除4.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目的在于(ABCD)A.减少单味药用量B.减少不良反应C.增强疗效D.延缓耐药性发生E.改变遗传异常表现的快及慢代谢型5.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包括(BCE)A.耐药性B
本文标题:药理习题集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5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