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七章___竞争与垄断
•竞争与垄断第一节竞争引起垄断一、竞争的特征与功能1、定义竞争,就是相互争胜。从经济学上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为争取有利的生产、销售条件,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2、竞争的类型第一,根据市场结构特征,可以从理论上把竞争区分为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包括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第二,根据竞争主体所在的领域,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及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三,从竞争主体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卖方之间的竞争、买方之间的竞争、买者双方之间的竞争;第四,根据竞争的手段,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3、功能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竞争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会有损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度竞争就是如此。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存在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1)提供公平的机制。(2)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一、竞争能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具有使用有线资源的优先权。第二、竞争保证最有效率企业供给社会所需要的产品。(3)迫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4、过度竞争的消极影响(1)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2)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3)加大竞争成本,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二、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和垄断竞争引起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引起垄断。(1)竞争引起资本集中①同一部门中的不同企业的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同一部门中的企业必然产生分化,造成了生产和资本向优势企业的集中。宝钢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其主要生产基地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等。2009年,中国化工以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收编了昌邑石化、济南长城炼油厂、济南蓝星石化、正和集团、大王华星、青岛安邦等6家山东地炼,其一次炼油能力达到了1700万吨每年。“十二五”伊始,国资委再次强调要提高行业集中度,在100多家中央企业中,要出现几十家世界一流企业。对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些主流行业,竞争加剧使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在同一行业中,往往产生并列的几大巨头。华为与中兴,国美与苏宁,茅台与五粮液,蒙牛与伊利等,这些行业巨头的出现,均为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自然产物。②不同部门企业间的竞争引起和扩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不同产业企业间争夺有利的投资领域及企业生产经营多元化引起的产业融合及产品替代程度的提高,导致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强生公司:经营绷带、急救带、外科手术器械、婴儿看护用品、卫生纸、牙刷和发梳、非处方药品、粘合剂、纺织品、模制塑料医疗设备、处方药品和外科仪器以及弹性纤维。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1700个门类。③竞争引起的资本集中具有了越来越充分的技术基础。机器大工业体系确立后,生产率大幅提高,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为生产、资本向技术先进企业的集中创造了基本条件。④信用和股份公司是竞争引起的生产资本集中得以加速的杠杆。(2)生产集中引起垄断垄断指少数大资本家为了共同控制某个或若干部门的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实行的一种联合。①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的可能性随着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组织创新以及生产、资本集中的发展,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形成垄断。②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的必要性a.需求限制。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与有限的需求相矛盾。b.门槛限制。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这对中小企业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c.风险制约。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第二节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结构的概念:市场结构即企业的市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企业间的垄断抑或竞争的关系。市场结构的类型:根据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市场结构区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四种类型。其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众多、产品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信息完全、交易自由等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殊市场结构,是理论分析的一种抽象状态,一般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1.垄断的分类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可以把垄断区分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1)经济垄断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控制力或可以采取的排他性的行为。经济垄断可分为:①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一般是指城市供水、煤气、电力等产业部门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以上企业共同提供产品、服务成本更低的情形。它决定着某些行业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合理性,并由政府的市场准入管制加以保障。②技术垄断。是指经济主体对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的权利。③市场垄断。市场垄断是少数企业或经济组织排他性的控制要素和产品市场。④由产品差别引起的垄断。由产品差别引起的垄断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差别化而在事实上形成排他性的生产和经营。(2)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与行政控制相联系的排他性行为。垄断行为(1)价格垄断行为。价格垄断行为是指具有市场势力的垄断企业高于边际成本定价,企业间通过公开或暗地里的协调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2)非价格垄断行为。非价格垄断行为是指具有某种市场势力的企业通过广告、研究与开发、构筑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等旨在提高产品差别化水平、谋求垄断优势的行为。(3)组织垄断行为。组织垄断行为是指企业通过购并等手段消灭竞争对手、扩大自身优势,提高生产和资本集中水平的行为。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垄断的存在造成竞争不完全。不完全竞争市场,依垄断程度差别,区分为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基本的类型或理论模型。1、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是指某个产业(市场)中,卖方只有一家企业,其产品没有替代品,新企业进入为不可能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即一家企业对市场的独占,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某个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为唯一垄断者垄断,是因为存在各种影响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因素,主要是:第一,关键性资源为一家企业所拥有,或者说,一个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生产基本要素的全部供给。第二,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专利和版权法是法律保护下的完全垄断的典型例证。第三,自然垄断。在某些公共事业中,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成本比二家以上的大量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更低廉,就会形成自然垄断。自然垄断的形成与技术条件、市场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政府鉴于成本收益分析实施进入管制的结果。随着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及政府进入管制放松,一些部门的自然垄断也正在逐步失去合理性。完全垄断除了仍存在于某些公共事业中的自然垄断外,越来越难以在现实中找到例证。这使得完全垄断越来越成为关于市场结构的一种纯粹理论假说。一家企业控制关键性资源形成完全垄断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非的钻石公司德比尔。德比尔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虽然它的市场份额不足100%,但已经大到足以对世界钻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德比尔的市场势力取决于有没有钻石的替代品。如果说人们认为翡翠、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钻石的良好的替代品,那么德比尔任何想提高钻石价格的努力都会使人们把目光转向其他宝石。事实上,就物理属性和珍贵程度而言,钻石并无良好替代品,而且德比尔又通过“钻石永恒”的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把钻石与其他宝石区分开来,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德比尔的垄断地位。2、寡头垄断◆(1)定义寡头垄断是由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少数几家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二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有差别但可以替代的产品。◆寡头垄断的形成是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某些产业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使然,是客观的经济现象。2、造成一些产业部门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的原因首先,长期竞争导致某些产业部门只有少数企业存续而绝大多数企业退出的结果,必然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第二,产业技术特点决定了某些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果,导致该产业部门由少数大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的合理性。第三,寡头垄断也是产业内的企业在需求约束下自觉地调节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结果。寡头垄断的形成可以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资源浪费。上世纪90年代初,地方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上海、厦门、四川等16家地方航空公司相继冒出。民航公司从原来民航总局直属的9家。一下增至20多家,最多时曾达到34家。由于“春笋”过多,没过几年,市场上以机票打折为代表的价格战长久地扮演了无序竞争中的主角。直接导致行业利润下降的严重后果,全行业都遭受了打击。1998年,这一矛盾激化到顶点,国内民航业出现全线负增长。导致全行业出现24.4亿元亏损。寡头垄断也可以避免完全垄断的“唯我独尊”,使行业发展具有竞争的动力和潜力。日本铁路从组建初期至上世纪70年代末,就一直是国铁“一统天下”的局面,由于在陆地运输上的垄断地位,使得其集中统~的管理和垂直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在进行决策时还比较有效。但面对上世纪70、80年代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总公司在各地区的经营状况不相同,又决定其管理就必须平衡各方利益,不能专注于衡量经营状况的效益目标,加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把公司运营实绩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原有全国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被证明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对国铁进行改革,先后拆分成七家公司,并通过租借、出售、上市等一系列的步骤,使实行改组后的各铁路公司仅十年的时间里,在铁路的经济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上有显著的大幅度提高。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正好避免了完全垄断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使行业发展乃至于经济发展走上健康道路。3、垄断竞争(1)定义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垄断与竞争之间,既具有某些竞争的特点,又具有某些垄断特征的市场结构。之所以具有竞争特点,是因为企业数量多,而且进入与退出市场容易;之所以又具有垄断特征,是因为产品差别使企业的产品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众不同,具有对于差别化产品的排他性权利。(2)垄断竞争的特征A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多;B存在着产品差别,即产业内的企业虽然生产同类产品,但每一个企业的产品对其他企业的产品而言都略有不同,在品牌、品质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C企业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进入或退出一个产业。企业数量众多、自由进入和退出,使垄断竞争更类似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产品差别造成的排他性,使垄断竞争又具有了某种垄断的特征,但这种垄断不是完全垄断,也不是寡头垄断,而是一种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本身一种排他性的独占,这种独占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使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即主要不再是价格竞争,而主要采取非价格竞争的样式。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企业数量多、进入与退出很少受到限制的产业部门,如果能够很好地回答了产品差别的成因,也就回答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企业数量垄断自来水有线电视垄断竞争牙膏洗发水寡头原油钢铁完全竞争小麦牛奶产品类型相同产品有差别产品几家企业一家企业许多企业二、垄断利润(1)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凭借对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品牌等排他性的独占权和市场势力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以垄断价格为前提。(2)垄断价
本文标题:第七章___竞争与垄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