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理论与实务-贾玉革版-3-4章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理解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含义;理解终值与现值、到期收益率、基准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理解利率的作用及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掌握利息成为收益一般形态的作用并会应用;掌握单利计息法和复利计息法,了解利率的决定理论与影响因素;了解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一节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什么是利息和利率呢?我们先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开始说起)•一、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1.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2.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货币资金的提供者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者使用,货币资金需求者运用货币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了利润,利润中要拿出部分以利息的形式交给货币资金的提供者,剩余部分作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所得。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C(收益)=P(本金)×R(利率)•P=C/R•第二节利率的计量与种类•一、利率的概念•利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例如: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为100元,所贷资金额为1000元,则利率为100/1000=10%•二、与利率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1.终值•一笔货币资金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水平所计算出来的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即本利和。•2.现值•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货币资金的本金额就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3.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且一直持有到债券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三、利息的计量•1.单利法•单利计息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已取得的利息额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为:C=P×r×n•其中,C表示利息,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年限。•例: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笔10000元的贷款,约期3年后偿还,若年利率为5%,单利计息,则到期后借款人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为:•C=P×r×n=10000×5%×3=1500(元)•2.复利法•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相对应,它要将上一期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并入本金,再一并计算利息。•其计算公式为:C=P[(1+r)n-1]•例: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笔10000元的贷款,约期3年后偿还,若年利率为5%,复利计息,则到期后借款人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为:•C=P[(1+r)n-1]•=10000×[(1+5%)3-1]•=10000×0.157625•=1576.25(元)•要求会应用•四、利率的种类(在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利率的种类很多)•在一国的利率体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率范畴,即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1.基准利率:是指在各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其决定作用即为该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包括市场基准利率和一国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2.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分类)•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政策手段。•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是行业利率,行业利率对其行业成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按照借贷期限内利率是否调整)•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会根据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4.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按照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利率是指在物价不变从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R=i+p•根据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实际利率存在三种情况: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5.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按照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不同)•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通常以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是以日为单位利息,通常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一、利率决定理论•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马克思提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率的下限应该是大于零的正数,因为如果利率为零,那么有资本而未营运的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率总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竞争。一般来说,如果资本的供给大于资本的需求,利率会较低,反之,利率会较高。•2.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三种)(了解)•(1)传统利率决定理论;•(2)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3)可贷资金论。•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1.风险因素•在资金借贷行为当中,风险越高货币资金的提供者向货币资金的需求者收取的利息率越高,反之,就是越低。•2.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越严重,本金的贬值程度越深,资金贷出者的损失就越大,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中的本金损失,资金贷出者通常要求名义利率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相应上升。•3.利率管制因素•利率管制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规定利率水平或利率变动的界限。•在实施利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利率管制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节利率的作用•一、利率的一般作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利率的上升将会使人们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2.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利率的变动会引起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市场价格的相应调整,这些价格的调整会让人们重新权衡手持现金、储蓄存款、债券、股票等各类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水平,进而对自己的资产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3.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利率是企业融入资金的成本,当企业投资收益率不变而利率上升时,其支付利息后的收益将伴随着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企业会相应减少投资。•(二)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是与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分不开的。•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改变将共同作用于社会总储蓄、总消费和总投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使这些变量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如果居民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将会使社会总储蓄相应增加,总消费相应降低;企业减少投资,将会使全社会的投资总额减少。一般来说,在经济萧条期,中央银行会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利率走低,促进消费和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高涨期,中央银行则会通过政策操作促使利率提高,进而降低消费和投资,抑制经济过热。•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上述利率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对于企业部门来说,要使其产权明晰,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唯有如此,其投资决策才会真正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才会对利率的变动富有弹性;对于居民部门来说,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金融市场中可供选择的用于投资的金融资产比较丰富,其储蓄和消费行为才会对利率的变动敏感起来。•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三、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90年代后,我国稳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市场利率管理体系。•1996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复习思考题•1.利息为什么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有什么作用?•答:作为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利息通常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与此相对应,生产者总是把自己经营所得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的高低,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要投资。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2.分别用单利计息法和复利计息法当期我国3年期储蓄存款利息。•答:见87页例3—1,3—2•3.经济学家为什么将到期收益率作为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答:债券到期收益率是使从债券工具上获得的回报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其计算是基于最基本的货币时间价值原理,所以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指标对利率进行了最精确的描述。••4.基准利率的概念有哪两种用法?•答:基准利率的概念通常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指市场基准利率,即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基准利率的另外一种用法是指中央银行确定的官定利率。•5.在我国目前的利率体系中,哪些属于市场利率?哪些属于官定利率?•答:市场利率包括国债利率、同业拆放利率等,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目前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6.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对经济活动发挥实质影响的是哪种利率?•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大致写成:r=i+p式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水平的变动率。•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7.关于利率的决定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答: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传统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金论)••8.在经济运行中,利率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答:(1)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利率的变动影响个人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利率的变动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进而会影响人们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利率的变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2)利率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利率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以整个国民经济发挥调节和控制的作用。•9.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答:第一,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的变动比较敏感。•第二,由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状况决定利率水平的升降。•第三,建立一个合理、联动的利率结构体系。•10.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利率市场化?•答:为了强化利率的调控作用,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外汇的基本含义,汇率的各种决定理论,掌握汇率的标价方法和作用,了解外汇与汇率类型,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1.外汇的含义:(着重掌握外汇的静态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我国经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将外汇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2.外汇的种类•1)按能否自由兑换和自由向其他国家进行支付,外汇可划分为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自由外汇:是指无需货币发行国货币管理当局批准,就可以随时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者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非自由外汇:
本文标题:-金融理论与实务-贾玉革版-3-4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36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