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它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本文阐述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体内涵,最后阐述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1.实践的本质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有两方面含义:(1)实践的一般本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2)实践的特殊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实践是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运动形式。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人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3.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实践的要素、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社会活动,并受着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②社会关系实践。是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③精神文化创造实践。首先包括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①二者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的实践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形态、结构乃至其规律的作用方式,但它不可能消除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相反,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化自然、人类社会、人类世界之中。②二者的区别在于,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的自然界,其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处在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人类世界则与人的活动不可分离。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动所改造过的自然;人的社会关系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③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生产实践不仅使天然自然发生形态的改变,而且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其中,从而改变物质的自在存在形式,使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转化为体现人的目的、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人们在从事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总之,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不断分化世界,不断使世界二重化,又不断统一世界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范畴的内涵可概括为人的自觉自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对对象化扬弃的活动过程。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在当代大实践形成和发展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它既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大视野、大观念、大思路、大方法对当代人类实践特殊性质的哲学反思,也是立足于当代人类大实践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复杂意蕴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时代性发展。它不仅内在地包容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既有理论内容,而且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关于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意识受当代大技术的性质所决定,当代大实践的空间特性是全球规模和全球效应。与此相适应,作为对当代大实践的哲学透视,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也就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意识。它要求我们从全球的观点来把握当代大实践及其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实践是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性质意味着当代人与世界的关系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和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当代大实践的全球规模和全球效应突出地表现为各种全球问题的形成。当代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全球问题包括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等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群落,并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们日益广泛和深切地关注。二、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是关于当代大实践的未来意识受当代大技术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当代大实践的时间特性是对未来的影响空前加重。与这一特性相适应,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又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未来意识,它要求我们在考察当代大实践时要着眼于它对人与世界关系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正如当代大实践的全球规模和全球效应具有双面意义一样,当代大实践对人与世界关系未来发展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当代大实践特别是它的大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解决,必将在未来造成各种灾难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后果。虽然当代世界的各种矛盾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国度矛盾、国内矛盾以及全球性的南北矛盾所引发的无数冲突和战争目前还被各种力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和水平之内,但这些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与各种全球问题交织在一起不断发展。这些矛盾都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后果不堪设想。三、马克思主义大实践观是关于当代大实践的人类意识同样受当代大技术的特殊性质所决定,当代大实践的价值特性是主体性效应与反主体性效应惊人地同步增强。由于当代大实践的全球性质及其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这里所谓的主体就既不是特定的个体,也不是特定的人群,而是整个人类。与此相适应,马克思主义的大实践观又是一种关于当代大实践的人类意识,它要求我们自觉地从人类的观点来看待当代大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所谓从人类的观点来看待当代大实践,其实质是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当代大实践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当代大实践的全球规模和全球效应的双面意义,当代大实践对人与世界关系未来发展的双重影响的价值意蕴在于:一方面,作为当代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大实践以其特有的大技术空前地扩大、增强和展示了人类的本质力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过去根本无法料想的有利条件和极其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作为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当代大实践的大技术又对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各种现实的和可能的严重威胁,当代人与世界关系上的困境和危机实际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和危机。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当代大实践的主体性效应和反主体性效应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意义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意义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观,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践观除了以上所做的阐明之外,最后对它的基本特征做以下几点概括和总结:第一,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具有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邓小平认为,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干这样的事业“就是要有创造性”,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具有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第二,“不争论”、“让事实说话”,求真务实的实践理论风格。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拓展和深化,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们一开始的认识往往不一致,甚至引发争论。对此,邓小平主张在实践中“放两年再看”,最后“拿事实来说话”。第三,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论。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在邓小平看来是内在一致的。邓小平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主体,实践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只要人民群众认清了我们党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以饱满的热情和历史创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投身实践,就一定能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历史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第四,及时调整对于事物思考基点和阐释框架的实践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实践思维方式,就是对世界、对事物采取实践态度,进行实践思维,保持思维的开放性、立体性、灵活性,它是与直观的、先验的思维方式相对立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坚实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在大环境下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把实践观点引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们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认识就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从而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3.马克思主义在大环境下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它要求人们不把理论当教条,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这无疑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想成为“四有”新人,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工具,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只有这样,青年大学生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2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