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护理教育导论笔记-全!
护理教育导论第一节护理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①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②教育起源于劳动③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的发展:两个阶段1、古代教育①原始状态教育:(特点)生活化、无文字②古代学校教育:(三个条件)脑体分工、人们经验技能积累、文字及相关文化的出现2、现代教育⑴特点: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②具有普及型③形式多样化④教育内容的科学化,实用性,教育手段现代化⑤教育制度逐渐完善⑵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三)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2、四个阶段:①教育学萌芽阶段:我国古代《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②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阶段:夸美扭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使教育学系统化(1806)③科学教育学产生阶段:19世纪中叶④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有关教育的基本概念(一)教育1、社会角度:(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综合)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个人角度(二)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的目标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精神运动领域(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四)教学:1、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教师行为和辅助教师行为2、本质:是一种教育/交往/认知活动3、当代教学的新观念:①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②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③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改变④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⑤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⑥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改变●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1、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研究护理教育现象,揭示护理教育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护理教育理论,从而科学的指导护理教育实践,更好的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为人类健康服务2、护理教育学范畴:概念、科学规矩、逻辑体系3.护理教育的基本特点:①护理教育是以培养各层次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的②护理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复杂③护理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整体性④护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复杂性⑤教学管理的双向性4、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①护理学科的发展②现代教育的发展③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节1、中国护理历史:①1887年美国护士麦克尼奇在上海妇孺医院开办了护士训练班(中国近代护理的开端)②1888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③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联合5所私立大学合办高等护士学校,学制4-5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开端④1934年,将护士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⑤1950年8月中等护理教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主体,学制3年⑥1983年,天津医学院建立护理系,并开始正式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⑦1990年12月,硕士教育项目;2003年博士生培养⑧1909年中华护士会在江西正式成立;1922年中华护士会加入国际护理协会;1937年中华护士会更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为‘中华护理学会’2、国外:①1860年,南丁格尔在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近代护理学校②美国学士学位项目始于1919年;1932年进行硕士研究生项目;1933年博士项目第二章护理教育基础理论●行为主义理论1、创始人:华生(20世纪初)2、代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华生(行为主义观点)、桑代克(联结主义)、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3、主要观点:①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应该摒弃内省的方法②观察和研究学习过程应只限于动物或人的学习行为,而且重点是客观实践,而不是主观推测③动物的大多数学习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学会的④人类的学习是为了形成适应社会生活的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外在环境与教育的产物⑤人的各种复杂情绪也都是通过条件反应而逐渐形成的4、桑代克理论(联结主义,尝试与错误)⑴学习的联结学说与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反复尝试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⑵学习率:①准备率:当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任其产生反应就会使之感到满足;当不准备对某个刺激做出反应时,强迫其做出反应则会产生苦恼②练习率:▲应用率: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应用或练习可使之加强,练习越多,则联结率越强▲失用率:如果某一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在若干时间内不加以练习,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三日不练,手也生”附率:记得快,忘得也快③效果率:刺激与反应之间所建立的联结受反应效果的影响5、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主要观点:强化+概念:是指有机体的自发性行为出现后得到刺激和强化,从而不断重复此自发性行为的现象⑴学习行为:①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②操作性行为: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行为,而没有已知的刺激。亦称为自发性行为⑵强化原则:①正性强化:指某种具体行为的后果,或者说效果是积极的,就能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概率②负性强化:指某种具体行为可以避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就会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概率③惩罚:指某种行为可以导致某种不愉快的后果,个体为了避免这种后果会减少做出这种行为的概率④强化消退:指在反应之后如果不继续给给予强化,反应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行为的塑造方式: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强化消退⑶强化程序:①类型:持续性、间断性(比率强化、时间强化)②间断性强化:固定间隔、变化间隔、固定比率、变化比率③强化程序的重要性:(增加反应速度)在固定间隔的强化中,强化之间间隔越短,动物的反应速度就越快。比率强化比时间间隔强化反应的速度快。变化的强化程序比固定的强化程序造成的反应速度快。6、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①概念:又称观察学习,即通过榜样进行学习,他出现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时②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Ⅰ、注意期:学习者开始集中注意观察榜样及其行为模式Ⅱ、保持期:学习者记住了榜样的行为并在大脑中回忆其行为的执行过程Ⅲ、动作形成期:学习者真正能够执行所观察到的行为Ⅳ、动力期:学习者通过强化的作用来增强学习效果③简述班杜拉理论中行为强化的三种形式:外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又称代受的强化):当观察者看到榜样通过进行某种行为而获得正性强化时,学习榜样行为的可能性就增高7、行为主义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⑴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①应用强化原则:强化是基本原则,具有四个强化原则: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惩罚、强化消退。结合护理教育运用其中一个原则进行讨论②应用强化程序:主要有间隔强化和比率强化,不同的强化程序可以导致不同的反应速度,在固定间隔强化中,强化之间间隔越短则对学习行为的保持越有效。结合护理教育运用其中一个强化程序分析变化间隔的强化比固定间隔的强化更有效。在比率强化中,变化比率这种类型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③应用行为塑造理论:程序教学强调小步骤原则,即每一步教学的难度不要太高,以使学生答对的概率增高,也就使其获得正性强化的几率增多,从而获得正性强化,完成学习目标⑵社会学习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①学习护士的专业角色: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名新的护士学生应该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护士的专业角色。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环境中,实际观察护士的临床工作行为,并且参与到具体工作中,才可能促进其专业角色的发展②护理教师的角色榜样作用:护理教师应该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并表现出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和良好的职业素质③学生间相互学习:让学生以配对方式,形成小组进行学习也是种理想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学生之间的影响作用,可以将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配对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等强化方式,以促进其他学生对其良好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当然,教师也应该给能力强的学生以责任,教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认知理论(20世纪50年代)一、代表人物①托尔曼:认知目的说②奥苏泊尔:学习的同化理论③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④加涅:指导学习理论二、概念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全过程②认知一词被用于描述内在的思维过程,包括思考、学习、记忆、领悟、感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③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思维的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和应用三、记忆与遗忘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即认识某一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⑴根据目的性及意志力程度分类:①无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②有意识记: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有主动性特点⑵根据识记的理解性及方法分类:①机械识记:指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识记②意义识记:指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外联系进行的识记2、保持:是识记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①质的变化反应:为个体并没有原封不动地保持识记信息的原样,而是不断地受个体已形成的心理结构制约,对信息进行主观加工②量的变化反应:一般表现为识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进程呈减少的趋势,甚至遗忘3、再认或回忆:再现及再认,再现是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够在头脑中重现⑴再现按目的性分类:①无意再现②有意再现⑵再现按中介分类:①直接再现:没有中介联想而回忆起某事的再现②间接再现:借助中介联想而回忆起某事的再现㈡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1、遗忘的规律:⑴先快后慢的遗忘进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⑵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①形象材料②有意义材料③容易理解的材料(不容易被遗忘)⑶学习程度对遗忘的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慢㈢保持记忆、减少遗忘的方法1、学习材料要适量2、有意义、有组织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易记住并保持长久3、学习材料的熟记程度和有效方式有助于减少遗忘4、要合理组织复习,以使记忆痕迹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②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③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四、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㈠观点:1、学习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应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2、学习具有3个过程:①新信息的获得②信息的转换③评价3、应当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编码规律):⑴重视学科的结构⑵运用信息的编码系统⑶提供发现的学习认知发现理论的作用:①提高智慧的潜力②使外来动机向内外动机转移③学会发现试探法④有助于知识的记忆㈡布鲁纳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①布鲁纳有关学科结构的理论意义十分深远:护理教师必须在讲授新内容之前,解释最基本的结构和原理。在介绍门新科目时,于最初阶段就介绍许多细节的内容是无益的,店理的方法是先描述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总的发展概况②指导性的发现会在学习中产生良好的作用:护理教师首先让学生去发现在学习有关科目内容时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激励他们利用资料去寻求答案,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从主动学习中得到能力的训练●人本主义理论一、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考姆斯(以学生为中心)二、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1、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是人自我实现的过程2、重视人的价值和人格的发展3、强调教育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意: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课堂的气氛②在课堂上是否出现冲突与紧张气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质量三、罗杰斯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的原则:①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潜力②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会变得有意义③当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改变自我时,会使学生体验到有威胁感④当外在的威胁最小时,学习中那些对自我有威胁的部分容易被理解和吸收⑤通过实践可以获得更显著的学习效果⑥当学生有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可以促进其学习⑦自发的学习可以涉及到学习
本文标题:护理教育导论笔记-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3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