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生猪产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一、国际生猪产业状况(一)近几年欧美主要国家生猪产业发展情况从1990年到2003年,全球猪肉产量稳步上升,1990年约为7000万吨,到2003年达到了近1亿吨。其中亚洲占56%,欧盟占25.6%,美国占17.1%,非洲占0.80%,大洋洲占0.5%。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占了世界猪肉产量的一半以上。OFUVALFAOSTAT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肉类的消费比例分别为:猪肉39%,鸡肉31%,牛肉25%,羊肉5%。猪肉的人均消费量,欧盟最高,达到46.2kg,中国为36.6kg。美国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猪肉出口大国,每年出口的猪肉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0%以上。2000年全美国存栏生猪5934万头,屠宰生猪9793万头,并以Iowa州最多,年生产肉猪1450万头。二十多年来,美国养猪业的显著变化之一就是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养猪生产者不断减少,从而保证在养猪经营者数量减少的同时,仍能维持一定的猪肉生产量。有数据显示,2004年,欧盟15国的猪屠宰量为20228万头,其中约70%来自德国、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等5个主要养猪生产国。从世界养猪生产的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猪肉主要产地仍是西欧、北美和中美洲、亚洲主要是中国、日本、台湾等,但大多数发达国家猪的生产力已相当高,猪肉生产趋于稳定,而发展中国家猪肉生产和消费正在快速增加,这是因猪肉的产量和消费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养猪生产力的水平提高。(二)国际生猪产业的发展态势1、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美国,最大的养猪公司(在科罗拉多州),圈存母猪28万头,2年出栏肉猪达500多万头。日本平均每户生猪饲养量,1985年129头,1989年236.4头,1996年618.8头,1999年上升到790头,且饲养千头以上的肥育猪场数量逐年上升。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2、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世界上第一个瘦肉型猪种——丹麦长白猪的育成和推广是在1961年,至今世上已有6-7个品种,且发达国家饲养和出栏的生猪85-95%以上都为瘦肉型品种,如德国长白猪占90%左右;法国约克夏占63%、长白占14%以上;丹麦、荷兰等长白猪占85%以上;日本纯种公母猪中,四个主要瘦肉型猪种占97%。丹麦、荷兰、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把以前脂肪型猪改良培育成瘦肉型猪的成绩显著。3、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60-70年代以来,猪的人工授精在国外被广泛采用,使母猪受胎率由自然交配的40~70%提高到80-90%,尤其是“颗粒冷冻精汇”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效率和减少了种公猪的饲养量。通过杂交肥育提高肉猪的瘦肉率和生产水平在所有发达国家都极为普及,甚至连生产肥育猪的公母猪都采用杂种(采用四元和五元配套系生产)。4、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目前世界饲料工业最先进的国家——美国的饲料工业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已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成为美国十大工业产业之一,年产值220亿美元以上,无论在动物营养、饲料添加剂的开发运用、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等方面都超过世界各国的水平。3二、国内生猪产业状况(一)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生猪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发展生猪产业鼓励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生猪产业出现全面恢复和快速增加的趋势。1、生猪存出栏同步增长就全国而言,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保持平稳发展,存栏和出栏呈现同步发展的趋势。2012年末存栏生猪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就全省而言,2012年末存栏生猪3044万头,比上年增长9.2%;生猪出栏4741万头,比上年增长14%。2、饲养规模区域差异显著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平原农业区年出栏49头猪的分散养殖户数量快速下降,出栏大于50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快速增长。2012年黑龙江省年出栏50--499头的规模养猪场户175096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到9871个3、生猪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当前我国生猪产业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东北玉米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等四大地区。生猪产业为耗粮型畜牧业,需要消耗大量玉米等粮食作物,为降低成本,将粮食就地转化为畜产品,以提高农作物附加值,生猪产业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应为比较合理的布局。4、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对于生猪生产至关重要,合理饲养可以使生猪的出栏时间提前、节约饲养成本,是卫生防疫和环境控制的具体体现。(二)国内生猪产业的发展态势1、养殖方式明显改变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养殖方式。2、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4越是规模化饲养的地区其产业化发展速度也越快。黑龙江省通过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规模化与产业化同步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和养猪协会发展迅速,以养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养猪的产业化体系成效显著。3、新的调出调入格局正在形成黑龙江省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生猪调入大省转变为生猪调出大省,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每年都以5%的速度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2年,汤原、桦川、拜泉、富锦等9个县(市)被确定为省级生猪调出大县。加上此前我省已有的22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目前我省生猪调出大县已达到31个。此前22个调出大县每年生猪出栏量达1500多万头,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一半。高峰期每天调出省外生猪高达一万多头。目前生猪调出大县的数量已接近全省县(市)总数的一半。三、我国生猪产业政策1、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政策我国生猪生产主体目前大致有二种类型:散户和规模饲养场(户),散户是指年平均存栏量小于等于30头的饲养者;规模饲养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年平均存栏量大于30头小于等于100头的为小规模饲养,年平均存栏量大于100头小于等于1000头的为中等规模饲养,年平均存栏量大于1000头的为大规模饲养。2007年《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制定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积极推进生猪规模场和养殖小区的标准化改造,改善饲养和防疫条件,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防疫、统一操作规范,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能力。要搞好生猪养殖的治污减排工作,支持规模场、养殖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户(场)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5亿元资金扶持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粪污处理、猪舍标准化改造及水电5路、防疫等建设。2008年共支持全国近1万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该项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生猪扩繁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申报项目补助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并且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养殖场(小区)。补助标准为:根据规模大小,每个生猪扩繁场中央补助投资100万元。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分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头以上四个档次予以补助。其中:年出栏500---999头的为20万元;年出栏1000---1999头的为4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为60万元;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为80万元。2010年中央继续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5亿元投资。2、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母猪是生猪产业链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对生猪市场供应有着关键性的影响。2007年,为了调动养殖场(户)饲养能繁母猪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为所有饲养能繁母猪的场(户),包括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种猪场和散养户。纳入补贴范围的能繁母猪指产过一胎仔猪、能继续繁殖仔猪的母猪。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稳定和促进生猪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2007政府对每头能繁母猪发放标准为50元。2008年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提出国家对能繁母猪的补贴标准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2009和2010年生猪价格回落至亏损,国家对能繁母猪的补贴停止。2011年7月15日财政部农业部又联合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1〕103号)。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补贴资金中央财政负担60%,省级财政负担20%,县级财政负担20%。3、生猪良种补贴政策2008年中央将继续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生猪人工授精实行补贴政策。生猪良种补贴政策对于生猪产业来说,可以加快生猪良种化进程,提高生猪养殖科技水平和成本收益率。2009年该项政策继续实施,带动了全国生猪人工受精率提高8~lO个百分6点。2010年中央继续实施该政策,动用6.5亿元补贴资金。4、防疫补贴政策鉴于2005和2006年生猪疫病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巨大破坏,2007年农业部和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生猪保险和防疫工作的通知》,[6]中央和各级地方畜牧兽医部门开始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加大疫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lO.47亿元,地方财政支出8.79亿元,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和高致病性猪监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政策,农业部共统一调拨猪监耳病疫苗10.3亿毫升,免疫生猪5亿多头,并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给予补助。除已实行生猪口蹄疫强制免疫外,从2007年7月1日起,对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的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经费由省以上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50%;生猪疫病防控政策对于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中央财政又安排6.5亿元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继续实施生猪疫病防控政策。2009年和2010年政策不变。5、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2008年为了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国家财政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予以补助。补贴标准:病害猪损失补贴为500元/头,无害化处理费用补贴标准为80元/头。2010年商务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审核换证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审核换证并公示结果,颁发生猪定点屠宰牌证,并向社会公布名单。要对企业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和检验检疫设施以及肉品品质检验人员配备情况等基本条件从严审查,依法管理和规范生猪屠宰加工行业。2011年国务院出台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补助80元,将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补贴由每头500元提高至800元。将因防疫需要而扑杀的生猪补助标准由每头600元提高至800元。6、能繁母猪保险政策为了降低养殖风险,调动养殖者的积极性,从2007年开始国家7开始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对中西部地区能繁母猪保险保费给予差别补助,中央补贴11.5亿元,地方补贴11.38亿元,每头母猪保费60元、保额1000元,按照中央财政补助50%、地方负担30%、养猪户负担20%的比例,对中西部地区能繁母猪保险业务予以保费补贴。2007年全国参保能繁母猪2459.2万头,参保率
本文标题:生猪产业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4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