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演讲稿
整理时间:2009年3月1小组讨论结果:对于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分成三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马斯洛的个人简介,包括他的童年和家庭,爱情,学业,事业及思想贡献。第二部分——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的五个需要,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理解需求层次论,做出的三点说明,被误读的两点,应该注意的三点。第三部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应用的案例,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案例应用。马斯洛的个人简介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童年——家庭气氛紧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欧洲东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迁移浪潮正在兴起。无数穷苦的犹太人为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由,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移居到美国。塞缪尔•马斯洛就是这些移民中的一位。他的老家在俄国的基辅城,那里有大量的犹太人聚居。1908年4月1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曼哈顿降生了。依照犹太人的习惯,在一位去世的亲属之后,给他取名为“亚伯拉罕”。他是家中七个孩子的老大,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亚伯拉罕•马斯洛最早的儿时记忆是关于他母亲的。他们之间相处得很不愉快。虽然家里没有什么要遵守的犹太人的宗教礼节,经常为一些小小的过失就冲着孩子们说:“上帝将严厉惩罚你!”正是这种从幼年的心灵折磨到科学探索的发展中,年轻的马斯洛逐渐对宗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怀疑和对无神论的尊重。马斯洛小时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马斯洛童年生活痛苦,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可见其母子关系之恶劣。他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后来当他回忆同年时,他说道:“我十分孤独不幸。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桑代克告诉马斯洛,CAVD心理测试表明,马斯洛的智商高达195,其他测试也取得了有史以来第二个高分。),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2才有所改变。马斯洛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那时,他经常比家里其他人起得更早,一出门就到图书馆去,站在门口等待开门。当他在低年级学习美国历史时,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就成了他心中的英雄。几十年以后,当他开始发展自我实现理论时,这些人则成了他所研究的自我实现者的基本范例。像许多出身于经历过大屠杀和遭受过迫害的移民家庭的孩子一样,马斯洛对美国革命的奠基人,以及他们的梦想怀有深深的敬意。他曾因体弱貌丑(鼻子太大)而极度自卑,藉锻炼身体冀求得到补偿。进人大学后读到A.阿德勒著作中自卑与超越的概念,得到启示,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马斯洛的早年经历不仅影响了儿时的马斯洛,而且使成年甚至成名后的马斯洛仍然害怕当众发言。以至于每一次演说之前他都会经历极为强烈的焦虑。说到这里可以稍微停顿一下,有趣的是,许多人们所熟悉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童年都是灰暗而压抑的。阿德勒从小体弱多病,患有软骨病,四岁才会走,又矮又丑,童年生活笼罩在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软弱的愤怒中;荣格的童年生活是孤独的,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他常常是一个人玩,自己设计出各种模仿宗教仪式的游戏,整天沉湎在梦、幻觉和离奇的想象中;弗洛依德虽然终身保持了对母亲的热爱,却对父亲充满了仇视;罗杰斯生活在一个宗教管制严厉的家庭,导致他羞怯自闭的性格,直到晚年也不能摆脱与人交往的不自然感。一个不幸的童年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对于心理学家来说又似乎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与贝莎一见钟情马斯洛在读高中期间,遇到了他的表妹贝莎·古德曼。她于1922年3月从俄国来到纽约,那时她13岁,比马斯洛小一岁。她的父母早在1912年就移居到了美国,打算在她来之前先有一个安顿之处。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间的旅行变得很危险和极度困难,因此,贝莎只能在俄国同亲戚一起生活,在童年的后期一直远离父母。现在,她同父母舒适地住在布朗尼克斯优越的中产阶级居住区内,离弗莱特布什大约有一小时的地铁路程。通过书信和谈话,马斯洛早已听说了很多关于表妹的事。他十分尊敬贝莎的母亲,认为她是一个温和、富于幽默感的人,善于安排好家里的生活。她还有一种天生的艺术鉴赏力,这是马斯洛非常欣赏的一点。她的丈夫在一家室内装修公司工作。几乎是贝莎刚回到古德曼家时,马斯洛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一见钟情。尽管他十分羞怯腼腆,还是频繁地找机会接近自己的表妹,由于贝莎几乎不会讲英语,他就主动去做她的老师。从那时起,马斯洛几乎每周都要去拜访贝莎家,同她聊天。贝莎是他整个青少年时代唯一约会过的女孩,在青少年时期,马斯洛从来不和其他同龄的女孩交往,贝莎是惟一的例外。在1927年康奈尔大学的一个学期里,马斯洛感到贝莎对他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他找不到进一步发展感情的办法。富有恋爱经验的贝莎的姐姐安娜早已看出了他们双方的尴尬和痛苦,是她加速了这段缓慢的浪漫史。有一天,她一边把马斯洛推向贝莎,一边说:“看在彼得的份上,吻她吧!吻!”马斯洛先是大吃一惊,然后,几乎是在安娜的胁迫下,吻了贝莎。贝莎没有反抗或拒绝,而是还吻了他。这第一次亲吻成了他生活中重要的时刻,他获得的是一次真正的“高峰体验”。平生第一次浪漫的亲吻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刻,这一刻使他刻骨铭心,多年后当他提出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的概念时,称那次是一次真正的peakexperience。“我被一个异性接受了,和她在一起,我感到极度幸福和愉快。”3尽管马斯洛十分聪明,并且喜欢读书,但他仍保留着羞怯腼腆的性格,1928年,马斯洛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的表妹,也是高中同学贝莎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那时马斯洛20岁,贝莎19岁。学业上的坎坷和成就1922年1月,马斯洛进了布鲁克林最好的中学之一的男子高中。在高中的里,马斯洛喜欢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在进入这所学校之初,他就经历了一次真正的思想上的启蒙。他的老师塞巴斯蒂安·利特尔向全班推荐说,如果他们真正想读点有用的书籍,厄普顿·辛克莱(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据统计,他一生发表作品约90部,其中包括小说、散文、剧作,新闻报道等,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他在27岁时发表的小说《屠场》(TheJugle,1906)。美国文学史上,其地位可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比。)的书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厄普顿·辛克莱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小说,触发了马斯洛潜在的对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的兴趣。1926年9月,马斯洛考入纽约市立大学,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律师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因讨厌和逃避“三角”这门课程(在他的书中很少有数学公式或演算),他于1927年冬转学到了康奈尔大学。他希望在新的地方能发现自己所期待的学术气氛,因为刻板的、两点一线式的市立大学的生活,让他在智力上几乎没能感受到任何刺激。马斯洛还是没有发现能使他在学术上感到兴趣的课程,即使在基础心理学课程方面,他的期望也破灭了。他的心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W.冯特的学生-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E.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他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开始的,1928年9月,婚后,马斯洛和贝莎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他的学业,在上个世纪初,这个学校因杰出的教育水平和自由的学术气氛而名闻遐迩。这也是他真正进入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威斯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以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哈里.哈洛(哈里·哈洛是比较心理学家,哈洛任教于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市的猿类研究中心,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他最重大的贡献可能是,筹建了世界上首家灵长类动物实验室。哈洛多年来作为一份顶尖心理学杂志的主编,一直到几年前他去世为止,都受到心理学界的高度推崇,许多心理学教科书都赞誉有加地引用他的研究。)的研究实习课,并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后来又成了他的第一个博士生。哈洛的小组完成了这个研究,论文发表在1932年的《比较心理学杂志》第13期上,题为《从狐猴到长臂猿灵长目动物的延时反应测试》。哈洛慷慨地把马斯洛列为作者之一,尽管他并没有参与论文的撰写。1932年2月至1933年5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35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E.桑代克(桑代克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903年,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他早年在詹姆士指导下从事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领域。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4学金,并邀请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即“人性和社会秩序”。1935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数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桑代克告诉马斯洛,CAVD心理测试表明,马斯洛的智商高达195,其他测试也取得了有史以来第二个高分,他说:是桑代克使我觉得自己成了“重要人物”,从那以后,当我在学术上遭到谁的反对想打退堂鼓时,我会在半夜醒来,叫道:“老天爷,我可比他聪明!”事业上的成功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1937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影响马斯洛心理学思想转变的原因有四:1.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观察婴儿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企图藉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因此他曾对人说:“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2.受现象论中所强调的立即和直接经验观念的影响。3.受存在主义哲学家所强调的个人存在和自由意志观念的影响。4.受格式塔心理学思想中整体论理念的影响。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格式塔心理学家魏特海默、W.柯勒和考夫卡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家K.霍妮、阿德勒及E.弗洛姆等人。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1951年马斯洛应马萨诸塞州新成立的布兰代斯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和心理学教授,1954年他完成了《动机与人格》,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惟以当时行为主义思想正盛,而未受重视,连他的文章都无法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直到1961年结合志同道合者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期刊》,第二年正式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32分会。至此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才获得一席之地,也因此使他在196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9年退休后赴加州,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Laughlin)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1970年6月8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MenloPark)市。1970年8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本人未能亲眼看到他多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心理学思想贡献马斯洛的
本文标题:马斯洛-人类动机理论+演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