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备考指南最新考纲核心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6全国卷Ⅰ,37(2)题,10分2014全国卷Ⅰ,9题,4分2014全国卷Ⅱ,8~9题,8分1.命题重点:今后将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运用整体性的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017全国卷Ⅰ,37题,24分2017全国卷Ⅰ,1、3题,8分2016全国卷Ⅰ,10~11题,8分2014大纲卷,4~5题,8分2013全国卷Ⅰ,6题,4分2013全国卷Ⅱ,8题,4分2013全国卷Ⅱ,37(1)(2)题,14分2.考查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5左右。3.热点探究: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方向来看,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以自然带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直是高考的重点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_____、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_______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大气岩石圈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项目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_____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_____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_____功能有机物稳定整体平衡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______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燃烧和消耗O2有机物思考探究1:从自然地理整体性分析河流径流量减少对河流下游有何影响。答案: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发生咸潮;土壤盐碱化;水质变差,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等等。思考探究2: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对中、下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答案: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中下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淤积,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考向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断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并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植物→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植物→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典题】(2017·河南考前预测)盐湖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部,以产盐而得名。2009年9月,卓乃湖溃决,此后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由各自独立的流域转变为一个整体的流域。读盐湖集水区面积变化图,回答(1)~(2)题。(1)盐湖含盐量高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气候干旱,降水少B.终年高温,蒸发强C.入湖淡水少,稀释作用弱D.地形封闭,湖水难以流出(2)卓乃湖溃决后,盐湖面积的变化可能会导致()A.周边草地等生态系统破坏B.周边地区昼夜温差增大C.湖泊水体盐度升高D.兰新铁路风沙威胁加剧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盐湖位于可可西里东北部,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A错;蒸发强,但是由于纬度和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夏季凉爽,B对;入湖淡水少,对于盐类物质的稀释作用弱,C错;地形封闭,四周高,湖水难以流出,盐分长期积累形成盐湖,D错。故选B。第(2)题,由题目可知,卓乃湖溃决后,各湖互相连通,盐湖的含盐量会降低,周边草地等生态系统会破坏,A对;由于盐湖面积扩大,周边地区昼夜温差变小,B错;湖泊水体盐度降低,C错;盐湖东部为青藏铁路,盐湖面积变化与兰新铁路关系不大,D错。故选A。答案:(1)B(2)A(2017·福建莆田模拟)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含水量均值时间变化与降雨量时间变化比较图”,回答1~3题。1.麦地和塘坝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A.6月上旬和7月上旬B.6月上旬和7月下旬C.6月中旬和7月上旬D.6月中旬和7月下旬2.该区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A.季节性积雪融水B.降雨C.冰川融水D.地下水3.土壤含水量均值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麦地B.大豆地C.林地D.塘坝解析:第1题,图中纵坐标表示含水量,结合图例,从图中可以看出,麦地和塘坝的含水量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下旬达到最大值。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降水量大时,土壤含水量也大,反之亦然,说明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降雨。第3题,图中横坐标表示季节、纵坐标表示含水量,随着横坐标数值的变化,纵坐标数值变化越大表明土壤含水量均值季节变化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含水量均值季节变化最大的是塘坝。答案:1.D2.B3.D(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4~6题。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第4题,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错;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错;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C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错。第5题,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抵御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第6题,气候变暖,一方面,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另一方面,由于温度较高,积雪不易存留堆积,积雪冬季覆盖时间变短,矮小灌木裸露,缺少积雪的覆盖,加上强劲的风力,使得冻害加剧。答案:4.C5.D6.C7.(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2)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解析:第(1)题,从该地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大型野生动物需要生存空间、生存的自然条件和食物等特点进行分析。第(2)题,从该地的区域特征出发结合拍摄所需要的气象条件,遮挡条件及拍照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答案:(1)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2)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考点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如下图所示:统一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__________状态的改变。下图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功能失调的例子。地理环境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__________。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发展变化思考探究: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答案: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考向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和意义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以下图为例。(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典题】(2014·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
本文标题: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8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