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语言学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A、语言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除了使用语言外还可以使用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以及身势、表情等,在一定场合使用,可以弥补语言的一些不足,但是这些交际工具使用范围有限,有的仅用于特定的范围,最重要的是,这些交际工具,都离不开语言,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没有语言,这些手段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B、其次这是由语言的自身特征决定的,语言即是声音的传播,是所有工具当中使用起来最简便快速,容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工具,其它任何联系沟通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言和思维有怎样的关系?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表达自己思想都和理解别人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存在的物质形式;思维活动的成果依靠语言得以巩固和存在,思维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要依靠语言;人脑半球的实验依据证明思维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语言和思维又相互区别;二者的功能不同: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能相互交际;思维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二者的规律不同:语言具有民族特性;思维是客观现实规律的反映,具有全人类共同性二者的范畴不同:语言的单位主要是字词句等,思维的单位表现为概念、推理等3、什么是符号?符号应具备哪些条件?举例说明。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例如:信号灯、旗语、上课铃、盲文等符号应具备三个条件:符号由形式和内容两部分组成形式和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对于符号使用者来说具有强制性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运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事物?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的即音和义的结合是约定成俗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对语音的形式作随意更改。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个人绝不能随意更改,也无权更改,各个成员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假如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使用语言,如果这种任意性没有任何规定性,没有强制性,各人可以自说自话,乱说一套,比如把“死”说成“活”,把“高”说成“矮”,把“香”说成“臭”,等等,那么结果是谁也听不懂谁的话,语言交际就无法进行,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了。5、语音有哪些属性?什么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具有生理属性(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和社会属性,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6、什么是音位?怎样确定音位?音位:具体语言中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言单位确定音位主要采取替换法,即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或者特定的语言中,用音素进行替换,比较替换后的音节是否具有区别语素或词的形式和意义的作用,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是不同的音位,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则归为一个音位。7、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有哪些?选词: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中选择。如“读书”之所以是述宾结构,是从“读”和“书”的词类确定的。词序:例如汉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日语的宾语在后,主语在前。虚词:例如联合结构中,用“和”、“或”等连词;又如偏正结构中,用“的”做连词。词序和虚词是汉语的主要语法手段。词形变化:在有些语言中词语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具有不同的变化。8、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哪些?语法手段: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语调、重叠、内部屈折语、异根法、零形态式。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9、举例说明什么是性、数、格、时、体、态、人称?性:是某些语言里德名词的分类,表示人或事物有关属性的特征,跟自然性别无关。例如法语中的名词bol(碗)是阳性,pomme(苹果)是阴性数:表示事物的数量,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如英语的名词有单数和复数的变化,还有的语言有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跟其他词的关系。例如I是主格,me是宾格时:用词形变化来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时间。例如英语中bedingsth.表现在进行时和havedone表过去完成时体:用词形变化的形式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例如英语中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态:表示动作和主题的关系,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例如Theletteriswrittenbyme.这是被动态人称:交际事件中谁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一般都有三种人称。例如你、我、他10、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语言的结构类型有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词语词的语法关系借助词序和虚词来表达。黏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曲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词根和变词语素结合得不紧密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性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词序不是很重要。复综语的主要特点是:以谓语为中心,谓语所要求的主语、宾语、状语等都作为构形词缀,包含在动词的语法形式中11、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基本词汇有全民常用性、稳固性和能产性。12、词为什么会有多义现象?多义词有多项意义,使用中为什么不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多义词不会影响意义的理解,因为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或句子中,由于前后文的限制,使得它只有一种意义适合上下文得需要,其他的意义都排除了。例如“保管”一词,有“保藏和管理”、“在仓库中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完全有把握”这样的意义,但在“他是我们公司的材料保管”中,就只能是“做保藏管理工作的人”这项意义,在“你只要认真学习,保管你取得好成绩”中只能是“完全有把握”这项意义。13、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特点?词义为什么具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词义的模糊性特点是指词义所指的现象大致有一个范围,但它和与之相关的另一现象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产生模糊性的原有三个:一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存在范围和界限上的模糊性;二是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导致对某些事物、某些现象的认识具有模糊性;三是词义的模糊性也是人们顺利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需要。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因为词义的划分是相对的,其模糊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边沿区域,在中心区域概念的区别还是清楚的,比如快和慢的界限不好确定,但马比人快,汽车比马快,这里的快事相对而言又是清晰的。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有时候说话人不需要传递确切信息,听话人也不需要把我确定的信息,人们常常就使用模糊义的词。最后认得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从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中综合出较为清晰的信息,这是词义模糊性不影响交际的重要原因。14、文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文字的主要作用有:第一文字的发明客服了语言传达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与异地,留与异时”;第二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连续的传承文化;第三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加深思考的深度,提高了大脑的能力。汉字和汉语相适应,主要是汉字的单音节形式和汉语的语素的单音节形式比较一致,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往往有一种对应的关系。汉字和汉语基本上相适应,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领会:第一,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一个语素基本是也是一个音节,因此汉字和语素是相对应的,用汉字记录汉语语素非常合适。第二,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意义、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表示,而不像印欧语那样要用音素表示形态变化,所以汉语的特点决定了它用汉字记录是合适的。第三,汉字记录汉语可以非常有效地区别同音词。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声韵母配合只有400来个音节,声韵调配合只有1200多个音节,加之词形简短,以双音节词为主,单音节词依然十分活跃,可以说是汉语词汇的基础,这样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就非常多,很容易混同,而形态各异的汉字就起到了分化同音词的作用。第四,现代汉语方言众多,语音上的差别很大,但是由于各个方言的语法系统和词汇系统一致性比较突出,用汉字记录汉语,书面上起到了沟通方言的作用,同样的词语,虽然各地发音不同,但大都用同一个汉字记录,所以大家都看得明白清楚,所以汉字具有很好的沟通方言的作用,而拼音文字就难以适应汉语方言分歧的特点。15、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16、语言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语言的发展有渐变性、不平衡性和相关性。语言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语言是需要人们的普遍接受:加上语言新要素的长期积累,就要素的逐渐消亡,这都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就决定了语言具有渐变性。语言的各个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要素各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不同时代语言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动荡的和发展很快的社会语言就发展得快,由此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性。语言的各个要素在一个系统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要素的变化,这就决定了语言具有相关性。17、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属于一种语言变体,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都以共同语作为基础.不同点:1、从产生的根源看,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有关,社会方言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2、从语言的结构系统看,地域方言有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系统,地域方言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结构系统,社会方言的差异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流。故,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社会方言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18、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比有些语言之间的差别还有大,为什么不把它们看做独立的语言?确定是方言还是语言不能光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语言地域分支的人是不是同属于一个民族,是否长期处于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在各个地域分支之上是不是还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要看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汉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各地区的人虽然不一定能相互通话,但长期处于一个国家共同体中,一直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也一直保持了同是汉语的认同感,所以汉语的各个方言尽管分歧大,有差异,应该仍属于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不能把它们看做是独立的语言。19、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平衡性体现在:一是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这是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映出来二是语言要素各内部发展也不平衡:基本词汇发展很慢,一般词汇发展很快。三是不同时代语言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动荡的和发展很快的社会语言就发展得快。四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点。20、洋泾浜和混合语有哪些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语言远征的结果,是一种语言远渡重洋,立足异域,在其立足的过程中又和当地语言发生密切关系,吸收对方的一些成分,形成变体.不同点:二者的使用范围不同,洋
本文标题:语言学纲要简答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48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