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自学考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五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第六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第七章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分析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指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体现“自主与主体特质”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整合性(二)生活性(三)趣味性(四)动态性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一)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出发•1.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2.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二)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征出发•1.生活活动•2.游戏活动•3.学习活动(三)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出发•1.健康领域教育活动•2.语言领域教育活动•3.科学领域教育活动•4.社会领域教育活动•5.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四)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出发•1.由幼儿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动•2.由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五)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出发•1.集体活动•2.区角活动•3.个别活动四、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涵义与原则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与基本特征•(一)技术性•(二)创造性•(三)广泛性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帮助儿童学习、促进儿童发展•(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发展性原则•(二)主体性原则•(三)渗透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一、一般系统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二、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二)认知派学习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2.维果斯基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三、教学理论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时间中心模式•(二)任务中心模式•(三)学习者中心模式•思考题•1.名词解释:幼儿园教育活动•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一、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一)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我国学前教育的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二)各领域目标(三)教育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幼儿获得的某些发展。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一)幼儿教育目标体系的结构框架•1.幼儿园保教目标•2.幼儿园各领域目标•3.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4.幼儿园个年龄班学期目标•5.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总结: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的特点:•1.具有明确的层次性•2.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3.具有连续性和递阶性(二)幼儿园目标体系确立的意义•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2.适应儿童发展的需求,体现对儿童个别差异的尊重•3.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为教师实施教育提供帮助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不同的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二)生成性目标(三)表现性目标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三个基本要素:行为、条件、标准(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形式•两种方式:表述教师的行为和表述幼儿的行为(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1.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2.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3.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4.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第二节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内容分析一、教育活动内容的涵义•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要求儿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二、教育活动内容的类别与分析(一)认知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二)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三、教育活动内容的编排•(一)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二)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育活动内容的主张•(三)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教育内容的主张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置一、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和特点(一)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1.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2.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3.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4.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5.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6.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二)教育活动内容及特点A内容•1.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2.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3.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4.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5.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范围•B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启蒙性。•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和生成性。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与编排(一)从兴趣入手•1.教师在教育活动内容的设定中应当以幼儿的兴趣为活动生成的出发点,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带动和引导幼儿的发展。•2.兴趣应当是在活动设计之初就已深思熟虑的,不仅包括活动内容也包括活动过程都能够维持幼儿的兴趣。(二)从经验入手•1.教育活动内容应贴近有的的生活经验范围,只有来自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2.经验既包括幼儿在认知水平和学习动机水平上的已有经验,也包括幼儿在社会文化背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三)从教材入手•1.对一个活动内容或作品素材尽量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2.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从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四)从联系入手•1.要关注活动内容中所涉及的概念之间纵向发展的联系,确保由已知到未知,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2.注意教育活动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从横向方面加强活动内容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衔接,以促进儿童融会贯通去学习,并保证儿童的协调发展。思考题:•1.名词解释:教育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2.试述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3.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意义。•4.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5.简述教育活动内容及特点。•6.试述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如何设置与编排。第三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第一节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一、幼儿园环境及其作用•定义: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起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一)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从组成性质分,幼儿园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二)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二)参与性原则(三)可变性原则(四)安全性原则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一)行为指向•(二)认知指向•(三)社会化指向•(四)健康指向•(五)视觉指向•(六)文化指向四、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一)室外环境的创设•1.园门及外墙环境•2.户外走廊•3.户外绿化环境•4.户外活动场地(二)室内环境的创设1.教室环境创设2.幼儿园走廊和楼梯空间环境的创设3.餐厅、盥洗室环境创设总结: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教师注意的问题:•1.创设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环境•2.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符合的活动环境•3.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的活动环境五、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定义:幼儿园精神环境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一)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1.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2.教师应尊重和关爱幼儿•3.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二)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1.教师要为同伴交往创设有利条件。•2.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3.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三)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1.教师应经常表扬、鼓励幼儿。•2.教师应持肯定、支持的态度。•3.教师应多接纳、多欣赏。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一、幼儿园教育资源及其种类•(一)幼儿园资源•(二)教育对象资源•(三)教师自身•(四)儿童家庭资源资源•(五)社会资源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选择的原则(一)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二)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三)就地取材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一)家庭资源的利用•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2.发挥家庭、幼儿园的各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二)社区资源的利用•1.社区中自然资源的利用•2.社区中的人文资源的利用•3.社区中的生活设施资源的利用•4.幼儿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多种资源的整合思考题:•1.名词解释: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精神环境•2.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主要包括哪些?•3.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4.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教师注意的问题有哪些?•5.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6.简述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种类。•7.试述如何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第四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一节探究式学习一、探究式学习概述(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一种以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二)探究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及价值•1.满足儿童探究的本能,使其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2.促进儿童的积极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促进知识的整合,培养和提高儿童学以致用的能力。•4.有利于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一)自主性•(二)开放性•(三)过程性三、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一)探究主题:从儿童经验出发•(二)探究环境: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三)探究过程:倾听、合作、交流、支架•(四)探究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第二节合作式学习一、合作式学习概述(一)什么是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依据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共同目标的设计和达成为先导,以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模式。(二)合作式学习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意义及价值二、合作式学习的一般类型•(一)师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二)幼幼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三)全员互动为主的合作式学习三、合作式学习互动的设计•(一)异质成员的分组•(二)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安排•(三)材料的设计与投放•(四)互赖行为的鼓励与支持第三节体验式学习一、体验式学习概述•体验式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时间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二、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一)情境性•(二)亲历性三、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一)学习情境的设计:真实性、模拟性、社会性•(二)学习内容的设计:适宜性、意义性、挑战性•(三)活动评价的设计:过程性、持续性、开放性第四节接受式学习一、接受式学习概述(一)什么是接受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二)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关系•1.区别•1)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强调探究过程。•2)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式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3)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发现关系、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自学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2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