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社会实践报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调查研究报告姓名:郑伟专业:工商管理083班学号:200810944330入学时间:2008年9月指导老师:黄运焘日期:2009年10月20日成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改革开放之后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加之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部分大学生信仰丧失,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怎样走好人生道路的问题上陷入迷惘,有的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在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当代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观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一、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表现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我国道德领域居一元主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是所有人的政治追求。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元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时装人”,即没有确定的价值取向,不断地像改换时装一样更换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人;“平面人”,即表面化、面具化的,缺乏超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没有深度,不承认一切价值的人;“实惠族”,即讲求实际,强调实用,选择实惠,凡事只看效果,不注重手段的选择,缺乏对终极价值的追求的人;“新理性人”,即既有超越意识又脚踏实地,既有远大抱负又有求实精神,能够凭自己的行动逐渐缩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人;“新理想派”,即能够保持灵魂的高洁和精神的自由,不“独善其身”,对社会、对他人充满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社会的人。可以说,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取向已不复存在,价值取向由相对统一走向差异。大学生中有坚持“报效祖国”的,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的;有赞同“提倡雷锋精神”的,也有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而20.2%的大学生坚信“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总体而言,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并感到自我责任重大,自觉勤奋学习。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下,社会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淡化,转为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受其影响,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讲享受,事事讲实惠,从过去的“言不及利”变为现在的“言必及利”;有的大学生为物欲所蒙蔽,厌恶读书,想方设法地经商赚钱,甚至置法律于不顾,使用违法手段谋取钱财,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些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焦躁不安,内心充满困惑、苦恼,为逃避苦恼陷入享乐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误区。此外,消费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也大有市场,不少学生简单地把经济收入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理想主义热情减退,急功近利,生活情趣趋于庸俗化、非理性化。二、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原因分析:1.个体差异。智力水平、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等的差异是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大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生长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大的社会背景使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看法、观点,崇尚自我,强调个性,主体意识强烈。一般来说,坎坷和曲折,会使人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比较深刻,其价值取向往往也形成得较早、较深刻稳定;一帆风顺则会使人的价值取向表现出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较肤浅。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平顺,人生阅历较少,往往功利意识较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2,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往往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表现出一定的功利倾向。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和祖辈的溺爱下长大的,这助长了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然,也有一些父母对于女进行过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但当父辈的教诲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反而使学生陷入更深的迷惘与困惑。此外,中国虽然加大了教育投入,但高等教育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多数父母寄希望于子女考上大学来改善家庭经济环境。考大学的激烈竞争,加上每年还要花费近万元的学费、书费、生活费等,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学业和前途,这就不难理解部分大学生为何如此看重经济利益、教育的回报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它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品德、心理、人格和性情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使得学生被训练成机械的答题机器,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某些学生为获取高分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也存在矛盾。学校以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现实社会却以成败论英雄,急功近利、短视成为社会的通病。虽各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必修课,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可毕业,然而在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把它看成挣学分的必修课而非修身养性的必修课。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果很轻易地就被社会现实所吞噬,这往往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践行脱节,价值取向非主流化。3.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置身校园之中的大学生并非真的生活在远离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中,社会与他们息息相关。因此,在一些大学生的眼中,金钱成了世上最有用最真实的东西,而思想、道德则是虚的东西。还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认识上知道丑与美、对与错,但践行起来却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欧剧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价值取向上误入歧途。此外,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带来种种干扰,致使有的学生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只想升官发财,官本位思想严重。4.网络。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多元文化,不同的文化传播、碰撞、交融在一起。在其诱导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于个性化、多样化。互联网使政府、学校和社会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大学生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互联网在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本民族文化特色大相径庭的异质文化,而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最终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得到反映。青年大学生缺少理论根基与人生阅历,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而我国现在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时期,社会价值观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加上互联网上价值评价标准杂乱,大学生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进而造成价值选择迷惘。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导向是社会通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等手段,对个人、集体价值取向的规范和引导。价值导向往往是全社会价值观调整的杠杆。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减少或克服市场经济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才能培养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1.重视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政策具有利益调节和刺激功能,政策总是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任何政策都不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也不会同时满足方方面面的利益和要求。这样政策本身就起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价值导向作用,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2.发挥社会舆论的引导、激励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以图文并茂、形声俱佳的方式,冲破地域、时间、文化水平的限制向人们迅速生动地传播各种信息。可见社会舆论对于引导、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多数人都渴望为社会所接受,而不愿意受到非议和排斥。因此社会舆论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应坚决支持,大力弘扬;对于那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极颓废的思想和行为,则应毫不留情地予以解剖和鞭挞,不容许它们招摇过市。人们价值取向的选择往往从一些典型人物和事件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激浊扬清,分析社会现象,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舆论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使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但多元的价值观中,不仅有高低之分,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大学生要在社会舆论的激励、引导、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优化学校育人环境。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任务。国家未来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往往取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价值取向也在选择之中。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学校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影响教育学生。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定会张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抵制和摒弃消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成为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大学生,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朝代名称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都是众人关注的对象。随着学识的积累,我们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题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题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小生意,他们和我们心中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大学生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并附带价值取向的调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为以后扬帆上海做准备。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内容太复杂不专一,未能通过可行性论证。于是一次以价值取向为主体的社会调查开始了行程。本着求实求益求教的态度,以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尊重客观事实,不“唯上”“唯书”,眼睛向下,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为纲领性原则,我们作出如下报告:正文部分:第一角度:职业价值观调查作为社会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生存,劳动才能生存。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就可以狭隘的定义为他的职业,因此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职业价值观的调查。自1995年开始,国家就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职业价值观是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理论。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们需要与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评价。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1.你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A计算机B网络技术C实用技术(大学生对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态度)2.你的择业目标是A关注社会B关注个人发展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坏境几乎杜绝了大学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习惯性。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的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
本文标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导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25300 .html